谈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乡镇企业的就业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国琴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新型化战略对乡镇就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应通过推进乡镇企业走集成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乡镇企业集群、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等途径推动乡镇企业扩大就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乡镇企业 就业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乡镇企业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乡镇企业就业面临的机遇
  1.信息化带动乡镇企业扩大就业。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将在乡镇企业被广泛运用。虽然信息化自动设备的使用与非专业技术人员的雇佣量在特定的情况下具有替代性,但随着信息技术在乡镇企业的普及运用,信息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数量增加,信息技术为主体的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系统性销售服务、终身服务等业务逐步发展起来,就业岗位也将因此增加。
  2.技术进步促进乡镇企业扩大就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主要是长期效应。根据马克思关于技术进步与增加就业的理论分析,结合乡镇企业实际,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推进技术进步已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主题。虽然短期内企业的技术进步会排挤劳动力,但从长期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来看,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会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一方面,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生产部门日益多样化,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社会生产部门的发展又会刺激和带动非生产部门的劳动就业,乡镇企业也会从中受益,在发展中增加就业岗位。
  3.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乡镇企业就业。新型工业化战略强调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和改进传统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服务业。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就业变动趋势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乡镇企业作为与农业联系较为紧密的群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发展农、林、水等基础产业和公共设施,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发展为农业服务的农村第三产业等,有效促进就业增加。
  4.城镇化推动乡镇企业扩大就业。城镇通过自身的聚集和扩散效应,能以乘数效应创造就业。伴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乡镇企业在布局上向工业园区和城镇集中,形成集群发展,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在良性互动中同步推进,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城镇二、三产业和城乡交叉地域综合产业的发展,势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乡镇企业就业面临的挑战
  1.资源密集型乡镇企业。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重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由于新型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和目前乡镇企业中的资源密集型产业普遍存在的对环境严重破坏的事实,这一产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放慢脚步,难以保持较高的就业弹性。原因在于环境压力和我国资源禀赋方面的固有缺陷。随着大量的枯竭型矿山和一些中小矿山的不断被关闭,产业组织将逐渐集中化,以大量使用人力为主的资源密集型乡镇企业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止,这将降低其就业弹性。同时,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将会使资源密集型乡镇企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2.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但由于内部结构调整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弹性将会逐渐提高。受工业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的限制,纺织、轻工等吸收劳动力的传统产业部门难以持续规模扩张,未来将不得不进行大范围的重组,从而关闭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环境严重的小企业。这将严重影响这类乡镇企业的就业弹性。虽然新型工业化战略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压力的存在,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将逐渐提高。
  3.资本密集型乡镇企业。对于即将进入传统上称之为重化工业阶段的我国而言,资本密集型产业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但由于新型工业化对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就业压力的综合考虑,它将难以像发达国家过去那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结构调整的压力将使它进一步降低就业弹性。随着乡镇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等活动日趋频繁并加快资本集中,促进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乡镇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乡镇企业方向发展,从而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进一步降低其就业弹性。
  4.技术密集型乡镇企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最差的就业弹性。新型工业化战略虽然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发展将掀起我国的技术创新浪潮,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由于我国具有的巨大成本优势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考虑到乡镇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所占份额较小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很难适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等问题,因此,这一产业的就业弹性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新型化条件下乡镇扩大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乡镇企业走集成创新之路
  集成创新理论认为,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的、整体的创新。中外企业的实践证明,集成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一是坚持走科技进步之路,搞好技术创新。要推进技术创新,乡镇企业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方面,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传统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是发展的主体力量、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所在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产品仍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改造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乡镇企业就业问题探析和提升传统产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新型工业化具有信息化与工业化并进发展的优势,能够使乡镇企业特有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先进的技术嫁接形成后发优势,迅速实现向低成本、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重点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乡镇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乡镇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要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乡镇企业改革,积极引导已改制的乡镇企业特别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向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强强联合,推进企业资本的多元化。加快管理创新,积极引导乡镇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切实加强董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建设。要加快机制创新,以动力、利益、激励、用人和监督、约束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乡镇企业机制创新步伐,强化与其他创新的协同,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实现集成创新促发展的目标。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乡镇企业要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增长和就业容量不断扩大的关键。今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与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尤其要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其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有机结合。目前,许多大中城市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它们逐渐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将轻工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市内。乡镇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利用地缘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来发展轻工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城市工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进而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和城乡工业一体化。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它们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显著的规模效益,具有地理上集聚的特征。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也在向集群化发展,不仅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而且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因此乡镇企业集群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村就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城镇和工业园区是乡镇企业集群最好的载体。培育和发展乡镇企业集群,关键是要搞好小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产业定位等,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促使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会为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功能更为完善的环境。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乡镇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乡镇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等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应以绿色食品生产、清洁生产、环保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工业园等建设为突破口,引导乡镇企业成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主力军,从而增强乡镇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第二,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展就业空间。城镇化过程中就业空间得以扩大是通过聚集效应、联系效应和乘数效应来实现的。所以,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将给我国带来更大的就业空间,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为此,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政策倾斜,规划城镇建设,降低乡镇企业入镇的“门槛”;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入镇提供户籍便利;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行更加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为农民入镇扫清障碍;建立和完善、卫生、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入镇的后顾之忧;实施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发展的产业政策等。第三,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乡镇企业职工旧的知识结构及低素质已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岗位的需要,结构性就业矛盾将越来越尖锐。各级政府应当把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通过多种途径为乡镇企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尤其要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力的在职培训,特别是技能培训,既重视培养高科技人才,也重视培养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工人,特别要创造使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从而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
  1.高德步,吕致文.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就业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
  2.鲍伶俐,薛骏.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就业扩大机理探析[J].北方经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