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夏恩君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国际技术合作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技术层次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却是阻碍合作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国际技术合作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足,提出几点防范措施,希望对合作中知识产权信任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际技术合作 知识产权
  
  通过国际技术合作,参与企业可以在保持本企业独立性的基础上互取所需、互补己短,以求得在终端市场竞争中的共同。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际技术合作过程中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存在的风险,指出如何防范知识产权损失,以及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国际技术合作中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市场竞争关系——合作方关系的实质
  进行技术合作的企业,无论本身就是同一行业内企业还是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在合作结束后都将面临同一个客户市场,即是竞争者的关系。因而合作各方在合作过程中,会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尽量多获得对方的知识产权,而保留自己的知识产权。这种倾向是由合作各方的关系实质决定的,是无法避免的。
  (二)诚信怀疑——怀疑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观因素
  国际技术合作是两个或多个企业基于优势互补而结成的一种动态组织,技术合作是手段,最终要实现双方利益的共同提高。但有些企业在合作中存在诚信问题,并非真正希望通过技术合作获得双方利益的共同提高,只是希望在技术合作早期掌握对方技术核心后即终止合作。因而大多数有诚意进行真实合作的企业不得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待确认合作企业不存在诚信问题时才会进入实质合作。
  (三)使用效果差——怀疑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客观因素
  知识产权传授或使用的效果在技术合作初期已明确预测,出让方承诺技术能提高的生产效率比例,受让方在抱有这种预期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支付费用。但合作结束后或者合作初见成效时,却未达到预期效果,也造成合作的知识产权风险。造成知识产权使用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有传授知识本身不完整、传授知识内容不完整、传授知识过程不完整、接受知识能力有限、使用知识的市场不同等等。
  
  我国企业进行国际技术合作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管理不完善。近几年经常发生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商标被外国公司无偿获得或抢注的事件,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警惕性不高。国内企业很少会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专职人员对专利技术或商标进行归档管理,更没有知识产权使用的详细制度。

  知识产权知识不健全。进行国际技术合作不但要有懂技术的工程人员、懂外贸知识的外贸人员,还应有熟悉知识产权的人员。我国在与外方合作时,经常忽略国际公约、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时常发生在进行谈判和签订技术合作合同中将自己应得的权力无偿让给对方的情况。
  知识产权评估系统不完备。进行国际技术合作时,有关费用的收取多与出让的知识产权价值有关。而我国企业一般对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估算较低,对合作方出让的知识产权价值不明确,从而在费用问题上没有估算标准,只能以对方提出的价格为准。
  
  国际技术合作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增长知识产权知识。在企业内部要经常普及知识产权知识,让每个参与技术合作的人员,从工程师到管理人员都具有知识产权意识。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专门部门管理本企业的专利技术和商标等,受让的技术内容进行归档管理,保密技术的接触人员进行严格限制等。
  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中心。对于将要进行合作的技术,要对其专利的有效性、专利申请的范围、保护期限等进行评估。同时结合企业现状考虑该项技术的适用性,转换为实际生产力的周期、成本和效果。注意调查对方的知识产权是否介入法律纠纷。
  提高合作过程的透明度。在合作过程中,提高合作过程的透明度,令合作各方清楚对方所做事项,在合作过程中定期进行考核,可以消除疑虑,快速进入合作实质阶段。
  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在合同中规定对于遵守合同的合作方及时进行奖励,未遵守合同的合作方除了进行必要的赔偿外,还应在社会范围内将其行为广而告之,增加其违约成本。
  
  :
  1.祁红梅,黄瑞华.动态联盟形成阶段知识产权冲突及激励对策研究.研究与管理[J],2004,4
  2.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学研究[J],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