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内容摘要:撇开货币职能和固定资本更新不谈,社会主义市场同样具有产生经济危机的潜在条件和可能性,即同样存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的矛盾。
关键词: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 经营权分散化
长期以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专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存在,故经济危机也不存在。但是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考察,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具有产生经济危机的潜在条件和可能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分析
如果对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就会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与比例性)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与市场化)的矛盾。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实行什么性质的生产要素所有制,社会都要将资源以资本或产权的形式来进行配置,以实现收益最大化,而这必然会导致生产要素的经营权分散化;与此相适应,经营权拥有者和使用者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并追逐最大化利润,这就必然会产生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产生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也就必然会产生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资料所有权分散化了,即分散到大大小小的资本家手中,但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正是由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以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才由此造成了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才最终形成了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分散化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重叠在一起,人们误将二者混为一谈,忽略二者的区别;人们忽略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市场经济的存在,以及市场经济要求资源按照资本或产权的形式来进行配置。因此,人们也就会而然地将经济危机的根源唯一地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权分散化即归结为所有制或私有制上面来,而必然忽略市场经济对产权配置的要求—产权分散化与流动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会相应地发生革命性变革:即使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分散化或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经营权也可以从分散走向集中,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分散化与经营权分散化不再重叠。换句话说,根据一定的合约安排,在保证所有者权益的条件下,实行经营权集中。社会经济形式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矛盾就不具有必然性,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自然也就不能归结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是生产的社会化(与比例性)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与市场化)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生产资料所有权高度集中,但是,国家没有能力统一运用国有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即实行计划经济,并由此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它只有将公有生产资料的经营权分离出去,交给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实行资本经营和市场经济,才能最有效地运用国有资产,使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从国家手中分离出去的时候,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也就必然分散化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经营权分散化的矛盾,是否一定会产生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是否一定会产生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从而产生经济危机呢?应当说可能性是存在的: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每个企业都必然会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日益加强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性,同时生产要素的经营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决策行为的分散化、市场化,也就必然使整个社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无政府状态;当生产和资本日益国际化,即市场日益溶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程度或风险也就会日益严重;要求从外部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调节和干预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也就大大提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而生产要素经营权分散化,导致每个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和进行有的竞争。但是,由于分配原则的多元化,资产所有者可以享有同生产规模扩张和生产经营状况相一致的收入,而劳动者的收入却受到劳动能力和劳动力价值量具有稳定性特点的制约,从而跟不上生产规模扩张的速度。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
1.陈义勇.浅议社会主义的经济风险和危机.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
2.王然. 经济危机的新特征及其分析. 兰州学刊,2006(3)
3.王劲松. 泡沫经济与经济危机. 理论学刊,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