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鼓励消费与理性消费的辩证关系
内容摘要:为了拉动内需,一段时期内,理论界曾推崇超前消费观念,同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然而,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欲望、投资欲望日益强烈,超前消费一族出现并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严重。为此,本文提出理性消费的应对之策。人们应在“敢于消费、善于消费” 消费观念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确定合理的消费结构;完善消费信贷制度,对于百姓消费观念加以理性引导;完善国内个人信用制度,加强消费行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的行为;倡导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善待,进行生态消费。从而辩证地将鼓励消费与理性消费结合起来。
关键词:超前消费 过度消费 理性消费行为
为了刺激国民的消费,针对市场较为疲软、通货出现紧缩的问题,我国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方针,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有计划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设和家用汽车的生产,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包括:信用消费、按揭消费、个人贷款等。消费的必要性不言自明。马克思说过:“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消费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环节,生产和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理论的导向作用及政策的实施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激活城乡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欲望、投资欲望日益强烈,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生代一族中的“负翁”会愈来愈多,甚至会呈现出几何增长的态势。我们正进入一个超前消费的时代。
我国超前消费的现状
目前,北京、上海两地居民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分别达155%和122%,而美国的水平也不过在115%。这样一个群体在都市中日益庞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都市里的“负翁”。另有一份专项调查表明,现在都市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胆子也越来越大,有57%的年轻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而担忧。更让人关注的是,有21%的调查对象认为,如果成了“负翁”,他们没有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3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偿还能力,甚至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偿还债务。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推测,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走向负债,其中有一部分没有能力偿还自己债务的人,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负翁”。社会学家分析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即使没人动员,没人宣传,也没有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也会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有了个人贷款,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变为即期消费。
为了刺激生产,我们鼓励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但是过度消费的出现有产生明显的社会负效应的可能。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理性的消费就成为了消费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人们的消费观念往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就是勤俭持家、量入为出、俭以养德。在这样的消费观念指导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必然出现积累型、保守型的特征。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徘徊于较低的状态。现代消费是对传统消费的继承和扬弃。应矫正消费者传统的落后的思维模式, 引导个人消费行为走向理性化,使人们逐渐树立“敢于消费、善于消费” 现代消费观念。
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
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确定合理的消费结构,进行适度消费。十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热点呈现出奢侈性的特点。奢侈性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吃的方面,人们大量的进食高脂肪的肉奶制品,远超过粮食、蔬菜;在穿的方面,在时尚潮流的引导下,人们在购置衣物时,主要不是考虑实用性,而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大量的衣物被闲置或抛弃;在用的方面,一次性消费品盛行而且范围扩展,甚至囊括冰箱、彩电、电脑、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在住的方面,人们追求住宅的高档化、装修的豪华化;在行的方面,典型的表现在汽车豪华消费上。现代消费方式的奢侈性特点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
适度消费提醒我们,在消费时,必须对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如果符合收入状况,能够到期支付,这种消费行为就是一种合理的消费;如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没有消费能力却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并且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
要积极引导消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注意改善消费的质量和结构,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出行讲快畅”的消费时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增进健康、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后代的消费支出。要防止陷入消费误区,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畸形消费等不良的“欲求消费”现象,使人们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其次,确定合理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人们的消费可以分为两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精神消费主要是娱乐身心、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各种消费。要使消费结构趋向更为合理,就必须正确处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消费不仅仅只是吃、喝、玩、乐,它也是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的积极的行为。要引导人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统一,努力提升精神消费的水平。
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理性引导百姓消费观念。尽管银行的数据显示,消费贷款目前仅占整个信贷业务的10%左右,但我们身边靠借贷过上“小康生活”的“负翁”越来越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住房为例,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要买房,到建行”的标语,点燃了国民的购房热情。“人均35平方米的小康标准超出了国情许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消费者的冲动消费必然会导致个人破产现象的频繁发生。而个人破产现象的产生扩散效应,银行的风险系数必然急剧增加。
对于信用贷款,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立法和严格的管理。首先,审批贷款项目时,要看贷款者的信用和收入证明是否真实,有没有不良诚信记录,贷款使用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贷款者在本行和其他银行还有没有其他贷款,有没有超越他的偿还能力等。使得“负翁”从借贷之初就处于制度监控之中。其次,就是建立严格的消费审查制度,就是监督“负翁”们在消费什么。个人自己的钱可以自由地处理,而从银行里借贷来的钱就必须接受监督。最后,应尽快完善信用担保机构,推行个人破产制度。“负而不还”,会对借贷方的财产构成侵害,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另一方面,也会影响负债人的信誉,造成他们在和精神上的压力,更会产生经济纠纷。对此,一些专家开出的“药方”是,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在个人资产小于个人负债且无能力偿还的情况下,实施个人破产制度。
加强消费行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
完善国内个人信用制度,加强消费行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由于国内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一些人过上了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有钱消费也不还债”的“负翁”生活。以信用卡的使用为例,可透支的信用卡正成为“负翁”一族手中的双刃剑。一些银行将银行卡的功能升级,对那些过去用卡情况良好,如缴费正常、无欠费卡的用户推出了一项新兴服务,即可以透支消费,从而将借记卡升级为准贷记卡,也就是信用卡。但这种缺乏信用基础的升级也遭遇了“信用危机”的干扰,如建设银行江苏分行在南京市发放的10万张龙卡信用卡,已被列为恶意透支的就达1000多张;苏州一家银行发行的准贷记卡的透支金额中,竟有90%以上属于恶意透支,远远超过了央行规定的15%的警戒线。有调查显示,喜欢持卡透支消费的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大部分,尤其是年轻的白领阶层,而这部分人恶意透支的比率最高。
引导消费者适度消费的行为
适度消费,就是消费与生产力的及家庭收入的多少相适应,它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现在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家庭在经济实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消费层次,避免因为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的影响进行的不合理、不理性的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消费行为。例如“按揭贷款”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但是应该认识它并非盲目消费。作为一种信用消费,它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能够还清贷款和分期付款,采用这类消费形式就是一种合理的消费而不是超前消费;如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者明知自己没有消费能力却为了所谓的面子,硬与别人盲目攀比,就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并且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把提倡节俭同鼓励消费辩证地统一起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地消费。做到在勤俭节约中鼓励消费,在鼓励消费时不忘勤俭节约。
倡导生态消费
倡导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善待,进行生态消费。 “高物质消费”是指通过增加物质数量消费(耗)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欲望。以美国为例,据美国矿物地质统计:美国能源消费占世界消费量的1/4 。据专家预计: 如果矿物开采保持目前水平,一个美国人一生将要分别消耗350kg 锡、300kg 锌、700 多kg铜、115t 铝、15t 铁、12t 粘土、13t 盐、500 多t 的石头等。在我国,由于生产力和科技、还比较落后;城乡、地区差距还比较大,贫困人口的数字还不算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原因, “高物质消费”是不适合的。应倡导可持续消费的观念,进行生态消费。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消费者,做到节约水电、不浪费食物、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行为。
:
1.唐冰.当前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湖北财经高等专校学报,2004.8.25
2.何尚文.略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念的培养 [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3
3.吴祖明.提倡节俭与鼓励消费[J].求是,2003
4.徐长山.消费方式批判[J].河北学刊,2002-9
5.王明珠,金晓彤.转轨经济中消费者行为变异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