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合作中日本的发展策略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曹考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共同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两大潮流。被称为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北美﹑西欧和东亚三个地区中,西欧地区早已成立了欧洲联盟,北美地区也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东亚地区至今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制度化的经济组织。东亚地区经贸合作制度安排上的滞后需要亚洲各国在这个领域加强合作。

  关键词:东亚地区 区域经济 日本
  
  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东亚惟一的发达经济体。然而,在东亚区域合作这一重要领域中,日本的积极性却远远低于经济总量比其小得多的东盟国家,也落在韩国、后面。在东亚区域合作发展进程中,日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其他国家推着走,一直到进入21世纪,日本的保守态度才有明显的转变。
  
  日本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其奉行多边主义的非区域集团化战略进行了艰难调整,这是因为近年来WTO成员国不断增加,涉及谈判领域不断扩大,使多边谈判陷入困境,各成员经济体在环境、劳动等贸易相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日本对WTO的期望值逐渐降低;与此相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激增,不仅给日本的出口贸易带来损失,影响了日本在这些地区的经营活动,同时又给日本签订类似的协定提供了示范效应,使日本看到了区域自由贸易的优点,认识到区域自由贸易与WTO的多边主义并不矛盾,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日本在贸易政策动向方面的最突出表现是2002年1月与新加坡正式签署了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2000年3月日韩首脑会谈后成立了“日韩共同研究会”,并于5月提交了有关建立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报告。2002年4月,日泰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特别工作组,确立两国的经济伙伴关系。2002年5月,在日澳两国峰会上,同意进行高层磋商来加强两国经济联系。
  目前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可称得上国际机制的除了APEC以外,大体上有三种形式。一是“10+3”,即东盟10国和中、日、韩之间的对话;二是“10+1”,即中、日、韩三国分别同东盟10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三是中、日、韩之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1999年12月,日本决定与新加坡就组建自由贸易区开始磋商谈判,这标志着日本从过去重视以WTO为中心的多边主义、反对区域集团化的战略开始向区域主义与双边主义的经济集团化战略转变,该战略以建立东亚整体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最终目标:短期目标是谋求与韩国和东盟及其成员签订经济合作协定、构筑紧密经济合作关系;长期目标是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东亚经济体签订经济合作协定。该战略还对东亚不同的合作伙伴表示出了不同的兴趣,对韩国希望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加强企业并购,以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和效率,促进两国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韩国第二阶段的计划是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东盟仍然是日本重要的投资场所和生产基地,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对于已在东南亚投资的企业,其优越性在于可促进东亚投资和经营的合理化和集约化,节约零部件由日本出口的成本,也有助于平衡对中国的投资。
  
  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区域经济的因素
  
  东亚危机的深刻影响。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东亚地区没有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体采取的政策难以相互协调,无法采取统一行动来共同应对危机。有的经济体面对危机采取自保的政策,放任本国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剧了危机。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使东亚各成员普遍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都无法抵挡国际巨额投机资本的冲击,只有在东亚地区建立起谋求汇率和金融体系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各经济体的相互支持和协调整体经济政策,才能够有效防止货币、金融危机在区域内广泛传播。
  欧美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二战后,全球各主要地区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并且以中心国家为核心不断向外扩展,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欧洲建有欧盟,2004年5月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欧盟从15国扩大为25国,其进一步目标是吸收土耳其和克罗地亚,从而使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7国。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并把实现美洲经济一体化作为目标,向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过渡。与之相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东亚地区却始终缺乏一个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样的包括了该地区重要经济强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欧美两大经济圈的迅速扩展与提升,使东亚经济体认识到了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因为这两大经济圈都属于排他性经济集团,使整个东亚地区面临贸易和投资转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竞争力降低的局面,甚至有可能严重影响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寻求扩大外需。二战以来,日本根据关贸总协定第一条关于最惠国待遇原则,始终奉行多边无歧视贸易自由化政策。通过商品贸易的大力发展,日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几乎发挥到极至,日本成为以出口外向型发展模式支撑经济起飞的范例。在经历了长达30余年的经济增长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消退之中,整个经济出现了银行惜贷、企业惜借和消费者惜购并存的“三惜”现象。为振兴经济,日本政府继承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推行了减税增支的赤字财政政策。为弥补财政支出的资金不足,日本政府扩大了国债发行规模,致使国债依存度急剧上升。日本货币金融当局还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官定利率由1992年4月的3.75%调低至2001年9月的0.10%。但是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并没有扩大日本的内需,迫于内需不足,日本政府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滞后及失败等原因造成日本经济从1991-2001年的十年间,经济增长率一直停留在1%左右。2003年实现产出的显著恢复,主要归因于外部需求的增加。日本2003年出口动力主要来自中国持续有力的需求,于是在内需疲软无力恢复而外部市场又极其具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扩大外需成为必然。
  与经济萧条相伴的还有对外贸易中竞争优势的弱化。一是在外贸规模上,出口扩张速度的趋缓与日本外贸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下降;二是日本外贸竞争力的削弱趋势。由于日本商品贸易结构的特殊性,其对外贸易的绝对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进口商品结构中原料与燃料等初级品的份额较大。从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分析来看,虽然日本是一个贸易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贸易强国,但其商品贸易上的比较优势相对来讲主要集中于制成品中的机械类产品。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条件的变化,日本的这种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弱化,日本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日本参与东亚区域的特点
  
  继续坚持WTO体制。日本政府公布的许多政策文件和学界许多研究几乎一致强调的原则是:在日本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并不是要放弃多边无差别贸易政策,而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WTO体制,同时要保证所签订的区域经济合作协定符合WTO有关规定。2002年,日本外务省《日本的FTA战略》中提到的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要保持与WTO法律上的一致性,遵守GATT第24条的规定。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中并不是将多边框架转变为双边框架,而是在“以多边框架为主轴的同时,多层次活用地区、双边等多种框架”,坚定地维护WTO原则,力求寻找到多边主义与地区主义的最佳平衡点。
 不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选择合作对象的唯一原则。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理论看,一般而言,越是阶段相差悬殊的国家,经济互补关系越强,而经济互补性越大的国家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所获得的利益也越大。从整个东亚地区来看,日本与之间经济互补性强,而日本与韩国、日本与新加坡之间经济互补性相对较小,因此对提高日本累积GDP效果和国民收入的作用不大,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日本应该将中国作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首选对象。然而,日本在现实的政策选择上并没有将中国作为短期内优先考虑的对象,而是选择了韩国和新加坡。可以看出,日本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一方面在东北亚致力于同韩国展开FTA谈判,以牵制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展开同东盟的FTA磋商,以求不至于落后于中国,并借东盟之力制衡中国经济的增长。目前,日本的目标是以缔结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为开端,把缔结自由贸易协定对象扩展到东盟国家,从而掌握亚洲经济统一的主导权。
  极力避开农业和服务业领域。与传统商品贸易不同,服务贸易打破了商品进出口国之间的地域限制,以新的信息技术力量和新的交易手段为核心形成了交易。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国家,其国内各个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二元性”,既有竞争力居世界一流的行业,也有长期处于政府政策保护之下生产率极低的行业。而日本最不具竞争力的行业恰恰就集中于农业和服务业,因而农业和服务业的开放对日本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日本与泰国自由贸易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担心国内农业受到损害而缺乏积极性。
  坚持日美同盟关系。近年来,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有所回升,美国希望在日本的配合下,在东亚地区建立起美国主导的、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军事合作机制,并扩大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作用,以平衡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
  
  日本东亚区域合作的走势
  
  正如目前已为日本政府的言行证实的或者为众多分析者所预测的,日本正试图建立由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与的“东亚共同体”,甚至是类似于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小岛清于1964年初在夏威夷召开的太平洋地区贸易与发展会议上提出的“太平洋联合体”。但是这些构想还需时日,在中短期内日本政府在贸易政策方面除了可能和东盟国家建立类似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关系外,在对华方面将从两方面同时进行贸易政策。首先日本不会和中国签订FTA协定,其次日本可能积极推进以日中韩为轴心的包括日本、韩国、中国、俄罗斯、蒙古甚至朝鲜的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层次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推进经济贸易发展对参与各方都是有利的,东亚区域合作与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是地区经济与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存在诸多分歧和阻力,中国、日本、韩国的自由贸易发展谈判也在进行中。因为东北亚的中、日、韩一直被视为目前亚洲拥有最大增长潜力的重要区域。中韩贸易额为632.31亿美元(2003年数字),中日为1679亿美元(2004年),从2005年开始,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韩之间的贸易往来亦逐年加强。可以说,阻挡东亚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宗教、政治因素,而推动其冲破这些藩篱向前发展的,恰恰是经济发展和贸易市场的魅力。至于东亚经济合作发展层次和水平进度问题,目前还是宜以发展自由贸易区域合作为主,借助其推动,在条件成熟时再向货币同盟等更高层次发展。
  在当前欧盟和北美区域合作不断发展的态势下,东亚面临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好时机,日本曾经抱有消极的态度,但实际上,日本应该努力推动与东盟、中国和韩国的区域合作,为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
  1.金熙德.后“雁行模式”时代的中日关系.世界经济和政治,2002 (8)
  2.宋林飞.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七个关键问题的探讨.当代亚太,200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