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思考和建议
进入90年代,我国宏观逐步由原来的供给不足转为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逐步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市场需求约束已经成为更具基础性的制约因素。在亚洲危机的影响下,如何有效地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本版特此刊登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的专题文章,希望给关心此问题的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刺激总需求
刺激总需求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因为只有清楚了影响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才能正确地分析出哪些因素的变化造成了总需求不足,从而去调节这些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因素,最终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国际因素的条件下,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总需求形成过程的因素,即总需求在其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二是总需求构成方面的因素,即作为其构成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会影响到总需求变动。因此,在刺激总需求时,我们既要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考虑刺激总需求,又要从总需求的构成方面考虑刺激总需求。在这里,我们仅仅探讨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上如何刺激总需求的问题,不讨论从总需求的构成上如何刺激总需求的问题。
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上看,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货币供应量过程、财政收支过程,这三大过程直接影响着总需求的形成,因而如果从总需求的形成过程来考虑刺激总需求,那么刺激总需求就主要涉及到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付能力又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因而需求实际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果,收入表现为需求的基础,由此决定了刺激总需求必须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就是调整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与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国民收入在现实中实际上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形态,一种是货币形态即价值形态,国民收入的两种形态在现实中实际上表现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即实物形态表现为总供给,价值形态表现为总需求。由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分配是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因而国民收入分配过程对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就直接涉及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如果国民收入超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膨胀;如果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即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那么就会出现总需求严重不足。只有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相适应时,总需求与总供给才会平衡。因此,在目前总需求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为了刺激总需求,就必须改变国民收入缩水性分配的状况,较大幅度地提高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使收入分配增长速度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增长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从国民收入分配过程来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第二,调整货币供应量过程。总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因而货币供应量过程直接决定着总需求的状况。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需要量反映着总供给的状况,货币供应量反映着总需求的状况,因此,货币需要量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直接决定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导致总需求膨胀,通货紧缩会导致总需求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总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消除通货紧缩。只有消除了通货紧缩,才能消除总需求严重不足。
第三,调整财政收支过程。财政收支过程直接影响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当总需求膨胀时,财政收支过程往往采取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税收和减少财政支出;当总需求严重不足时,财政收支过程往往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即减少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在预算安排上增加赤字和增加举债。因此,为了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尽量减轻税收,加大举债和赤字的力度,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加而扩大需求。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仅仅从财政的角度考虑赤字的大小和举债的多少,而是应该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从如何尽快消除总需求不足来看这个问题。如果从刺激总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总需求不足的状况要求财政收支过程的税收还应减少,财政支出力度还需加大,赤字还应增加,举债还应增加。不要害怕举债和赤字增加,应该从扩大需求和促进经济方面来看待赤字和举债的问题。
刺激投资需求主攻方向
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就总需求的两大构成即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各自的不同特点来看,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对稳定,不易发生急剧的变动,而投资需求则上下摆动的幅度很大,其摆动幅度对总需求的影响也比较大,因而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刺激投资需求。如何有效地刺激总需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正确地确定投资方向
在总需求不足而供给相对过剩的条件下,要通过加大投资而带动投资增长,并进而拉动总需求增长,最终解决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其投资就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的约束:第一,投资对投资需求及总需求的拉动力比较大,能快速而且最大限度地促进投资需求及总需求的增长;第二,投资方向属于供给的短缺部分,投资不会造成本来已相对过剩的供给有过大的增长。根据这两个约束条件,在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而加工相对过剩的条件下,投资方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我国的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要求,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属于非常短缺的部分,因而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不会使已相对过剩的加工工业过速增加,即相对过剩的供给增加,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投资需求的拉动却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而它对于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都有很强的拉动力。
第二,技术改造投资。我国目前的加工工业相对过剩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过剩,技改投资可以优化供给,将那些低效供给甚至无效供给挤出供给,使供给适应于需求的要求,从供给方面消除需求不足,而且技改投资还会增加投资需求和引发新的消费需求,从需求方面调节总需求不足。
第三,环境投资。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说有点恶劣,也就是说,环境作为公共产品即每个人都使用的产品,其供给是短缺的,我们加大对环境的投资不会造成已相对过剩的供给的增加,但环境投资可以大幅度增加投资需求及总需求,有利于调节总需求不足。
第四,城镇化投资。我国农村目前的城镇化程度还非常低,而农村城镇化又是一个国家化的重要前提,没有农村城镇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因而加大农村城镇化投资既可以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又可以促进投资需求增加,尤其是农村城镇化投资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的消费市场,从而有效调节需求不足。
第五,开发西部投资。我国东西部的差距甚大,没有西部的开发就不可能有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也不可能有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因而西部开发既可以有效带动西部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又可以在总体上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格局,消除总需求不足。
有效地启动民间投资
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是在增加的,但总投资却在下降,原因是民间投资在下降,因此启动投资需求必须要启动民间投资。启动民间投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增强民间投资的安全性,尤其是要消除意识形态方面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歧视。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在修改宪法的基础上对刑法及民法进行应有的调整,以增强民间投资的安全性。
第二,提高民间投资的收益率,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民间投资的收益率取决于三个降低,即降税、降息、降工资。考虑到我国降息和降工资可能性已不大,因而最关键的问题是降税的问题。从启动经济的角度来说,降税是必然的,最起码在近期内不要增加税收。
第三,打开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民间投资除了要有自有资金之外,还要有大量的债务资金,因而必须要有畅通的融资渠道,因而我们应该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方面放开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使民间投资有良好的融资渠道。其中包括发展非国有银行及非国有基金等。
第四,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在这方面,应形成有利于民间投资的产业政策,不应用国有与非国有的区别来制定产业政策,应该用竞争与垄断的规则考虑民间投资的领域,取消那些对民间投资的不应有限制,使民间投资能在市场调节下选择投资领域。
大力加强投资力度
我国目前为了刺激投资需求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拉动投资需求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难以全面起动投资需求,也就是说拉动力有些不足,投资力度不够。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如何加大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的关键,是要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即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积极地运用货币政策,用积极的货币政策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央行增大货币供应量,使商业银行有更多的可供财政借债的能力,从而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尤其是应该看到,在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民间投资也就具有更多的融资数量,从而带动民间投资的增加,加大民间投资的力度。
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引发新的通货膨胀,这种担心是不必的。因为,在我国目前供给能力极强的条件下,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所引发的需求增加,只会拉动供给而不会拉动通胀。另外,在我国目前物价走低,并且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物价的一定程度的走势回升,也无碍大局,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尤其应该看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可以迅速拉动需求,消除需求严重不足,使经济过冷的情况得到改观,这对解决下岗与失业问题,以及促进稳定和改革都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消除总需求不足,必须加大货币供应量。
重要的是优化供给
目前制约我国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总需求严重不足。如何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除了刺激总需求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措施是优化供给。因为,优化供给一方面可以消除供给中的低效供给和无效供给,使相对过剩中的供给的虚假成分降低,通过纯洁供给而改变需求不足的供给与需求失调关系;另一方面,优化后的供给可以引致新的需求,带动需求增加,从而实现刺激需求的目的,调节需求的不足。因此,为了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必须优化总供给。如何优化供给?优化供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通过完善产业组织而优化供给。在这方面,一是要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关闭那些违反规模经济原则的小,例如小玻璃、小造纸、小水泥、小火电、小煤窑等,这些规模不经济的企业造成了大量的低效供给甚至无效供给;二是要按照竞争原则消除各种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因为垄断往往会引发无效供给和低效供给,形成需求不足性的供求关系失调。总之,应该在完善产业组织中优化供给,以消除需求严重不足。
第二,通过技术创新而优化供给。技术创新有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在优化供给中都可以促进需求的增加:一是技术创新本身就是新的需求,因为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比原来更好的产品,人们必然要购买这些新产品,购买就是需求;二是技术创新可以使产品提高质量,质量的提高必然会扩大需求;三是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便宜,产品便宜使原来消费不起的人进入可消费行列,从而扩大了需求。总之,应该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供给,从而刺激需求。技术创新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打开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最适合于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是资本市场,因而必须从加快技术创新的要求上完善资本市场;另一个是要充分调动技术创新者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作为资本性质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参与企业的股权制度设置。
第三,通过结构调整而优化供给。我国目前的结构不合理既抑制了有效需求,使得需求严重不足,又造成了大量的低效供给与无效供给,使供给相对过剩,因而调节需求不足必须通过调整结构而优化供给。调整结构一是要促进传统部门的产品升级换代,二是要促进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例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生命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促进以产业化和产业化等为特征的精神产品产业的发展,使新的需求得以较快增长。总之,只有在结构调整中,才能形成新的需求,使供给适应需求,调节需求不足性的供求关系失调。
第四,通过体制改革而优化供给。高效的并且能带来极大需求的供给,只有在企业体制高效化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因而为了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而优化供给,必须要建立起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包括:一是产权清晰,二是产权结构合理,三是产权具有可流通性,四是产权制度设置能充分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即调动企业家和技术创新者的积极性。因此,为了通过从体制上优化供给,就必须从上述四个方面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六个方面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于带动总需求的增长有积极的作用,因而要刺激总需求,解决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力度。从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主要有六大要素影响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动,因而刺激消费需求应该从下述六个方面做工作。
调整消费倾向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比较低,其原因是消费观念比较陈旧,人们在已经富有之后,仍然持有比较贫穷时的消费观念。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观念是完全正确的,但这种观念并不是强调人们不要增加消费和提高消费水平,人们在富有之后,应该考虑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因而在富有之后应该强调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不能把“勒紧裤带过日子”绝对化,在富有之后仍然不去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消费观念上要消除陈旧的消费观念,树立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包括在节假日前后及在人们各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前后,提倡应有的消费,不宜约束人们的应有消费,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
调整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从消费资金来源上,可以划分为收入性消费和信贷性消费,这两种消费方式在人们的消费中应保持应有的比重,我国目前的居民消费中的信贷消费比重太低,因而约束了消费需求的应有增长。在我国的前两次消费升级中,即解决温饱问题和普及家电中,由于人们为此而支付的货币数额不大,因而可以通过靠自己的收入来实现,也就是可以通过收入性消费而实现,但现在我国面临的是以新三件为特征的消费升级,即以私人住房、私人小轿车、私人现代通讯设施为特征的消费升级,购买新三件所需要的货币数额比较大,人们往往不可能仅靠现有收入而实现,必须要借助借贷手段来实现,因而必须推动信贷消费的发展,提高信贷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否则,消费需求就不可能增加和提高。为了推动信贷消费,目前要做的工作是要开发个人和家庭的信用工具,并完善相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人们往往有巨大的后顾之忧,不可能去提高自身的消费,而是必然要将收入中的相当的部分用于储蓄。因此,为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就必须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可以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采取借债的方式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家可以借债修桥修路和搞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借债加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变现国有资产的方式而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以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调整价格的变化趋向
价格变化直接影响消费的变化。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价格下降则消费增长,价格上升则消费下降,因而刺激消费需求应该降价,但我国在这方面似乎有着不同的趋向,人们往往是买高不买低,价格下降则消费减少,价格上升则消费增加。因此,根据目前价格连续下降20多个月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我们应该适当提高价格,尤其是防止过度竞争中的乱降价。国有企业由于降价损害国家的利润收益而对企业本身有利,因而往往不惜牺牲利润而采取非规范降价手段,这种乱降价既损害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加以禁止。总之,应该根据刺激消费需求的要求,适当调高价格。
调整利息变动
利息的降低可以有效刺激消费需求,因而我们为了刺激消费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利息,不到两年下调了七次,并实施了利息税。考虑到利息已经很低的情况,我们不宜再降息了。我国居民的存款实际上不是以追逐资金回报率为唯一目的的真正的投资资金,而是一种自我保障资金,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而通过存款自己为自己保障,因而利息率不能太低,太低了不仅不利于促进储蓄资金用于消费,而且还会因为对经济景气预期不好而降低消费。有人根据物价的状况推算出现在实际利息率是6%,因而主张再降息,这是不对的,因为居民是将自己的钱用于储蓄,并没有用于购买物品,怎能用物价状况而推出居民储蓄会享受到物价降低的收益?储蓄收益与购买收益对已选择了储蓄或购买的人是不能搞相对性的套用的。我认为,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利息不宜再降低。
增加居民收入
收入增加与消费需求增加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人敢花钱的时候,都是能挣钱的时候或者感到自己未来能挣钱的时候,因此,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就应该增加居民收入。近期我们对公务员等阶层已提了一次工资,这对消费启动应该说是有好处的,但就全社会刺激需求来说,收入增加的幅度还是不够的。收入增加虽然与需求增加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是任何数量的收入增加都会带动消费需求增加,收入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才会带动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在人们预期支出增大的条件下,再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应该充分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不要害怕提高收入水平会引发通货膨胀,应该较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