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与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肖蔓 时间:2010-06-25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起飞以前,经济缓慢,一直是落后的农业国。自1962年开始实施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以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推进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低下被认为是导致农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韩国政府发现, 农业发展缓慢已经制约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决定对进行全面扶持和改造。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韩国提出了“农渔村经济的革新开发计划”,即“新村运动”(Saemaul Undong)。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农民树立“勤劳、自助、合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发展农业,提高农渔民的生活水平。?
  
  一、韩国新村运动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韩国新村运动从兴起到今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国民人均收入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一个发展家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其五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为:?
  1.基础建设阶段(1970—1973)。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运动开始的前8个月里,韩国政府为每个村庄免费提供300袋水泥,用于村里公共事业,修筑村级公路、修建桥梁、公共浴池、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等。1972年活动事项扩大到改善农村的发展条件、精神教养和增加收入三个方面,但重点仍是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由中央内务部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村运动中央协议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同时建立新村运动中央研修院,培养大批新村指导员。农民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57美元增加到1973年的375美元。?
  2.拓展阶段(1974-1976)。此时新村运动进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的全面发展阶段。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 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 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农业的专业化经营和合作生产,积极寻求农业外的收入来源等。同时新村建设的重点从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的自立能力。政府对新村指导员、国家各级公务员、社会各界负责人分批进行了新村;对卓有成就的农村提供贷款,并在各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动员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师、科技人员轮流到农村巡回讲授和推广科技文化知识和技术。农民人均收入从1974年的402美元增加到1976年的765美元。?
  3.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79)。这一期间政府推进新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专业化经营和合作生产,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积极推动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同时,为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农村提供各种建材,支援农村的文化住宅和农工开发区建设。期间,因国内政局动荡,新村运动受到种种批评和责难。经过调整,新村运动从政府主导的“下乡式运动”转变为民间自发活动,更加注重活动内涵、发展和社会实效。农民人均收入从1977年的966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394美元。?
  4.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0-1989)。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民间组织,培训和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承担。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和服务等支持,着重调整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业、流通业,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等。农民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507美元增加到1989年的4934美元。
  5.自我发展阶段(1990年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气象从城市开始逐步向四周农村扩散,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城乡流通业的发展。新村运动在转变为国民自我发展阶段以后,在运动初期为启动农村经济、文化活动而建立的政府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逐步弱化,而具有客观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助于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机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组织,农村教育机构、农协、流通、农村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研究等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效?
  
  1.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从1971年到1982年的10多年时间,韩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 建立了洁净的供水系统和排污系统, 大大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 减少了由水源引起的疾病; 通过实施房屋改造项目, 大量的稻草、麦秸房被砖瓦房所代替, 节约下来的稻草和麦秸成为工业的原料。村庄重建工程改变了村庄不合理的布局, 美化了村庄环境。?
  2.电力网和通讯网的扩张。1971 年200 万农户中仅有20%用电灯, 80%仍然点煤油灯。到了1982 年,除了少数十分偏僻的山区和小海岛之外, 全部村庄都为电网和电话网所覆盖。电的普及又创造了农村新的消费需求,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走进了农民家庭, 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而且也改变了农民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1993年,每100户农民所拥有的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机6.7%。?
  3.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通过“新村运动”, 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韩立民,1996)。一是通过扩大作物、饲养、专业区、合作耕种和售卖活动来增加收入; 二是通过创造非农业雇佣机会提高收入。1965-1969 年, 城市居民年均收入增长14.6%, 而农户则为3.5%; 在1970—1976 年间,城市居民户均年收入增长4.6%, 而农户则为9.5%。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如1993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李水山,2004)。到2004 年, 韩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0.84。?
  
  三、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
  
  新村运动在韩国国家和社区经济开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新村运动的理论研究落后于社会实践;在城镇开展此项活动并不理想;因过分强调政府的统筹作用和依赖行政手段,助长了农民依赖政府号召和组织的思想;“新村运动”的开展,使韩国农业得以飞速发展,但受过的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对乌拉圭回合以后开放农产品市场缺乏研究;对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发展效益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没有更为有效的对策等(李水山,2001)。韩国遇到的诸多社会问题与我国目前遇到的社会问题极为相似,韩国新村运动中的成功经验及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通过物质文明建设带动伦理精神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发扬民族文化。新村建设的主体始终是农民,新村运动的实质和精髓是农民自发的“致富运动”。新村运动通过具体村级项目的实施,不仅在物质上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环境,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伦理。新村运动树立的“勤劳、自助、合作”精神转化成农民良好的生活伦理精神。这种良好的国民精神,弥补了当时韩国技术水平低的不足,提高了韩国整体人力资本的质量,为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韩国政府不仅是“新村运动”的倡导者、发动者,而且是直接参与者、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新村运动”的顺利进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效,得益于政府多方面的投入、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农民积极、广泛地参与新村建设活动。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应该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 尤其是在农村组织力较差的情况下, 正确的行政导向和科学的领导规划对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村级治理是农村化成功的关键。韩国新村运动以村庄建设为着力点,在方法和措施上值得我国借鉴:首先,了解农民的愿望与需求是实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农村各地情况差异显著,实施农村现代化要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尤其是要从村庄的实际出发,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建设。为此,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农民在农村发展中的需求次序,同时需要适当地分类,明晰政府职能和作用发挥的边界,确定哪些由农民自己解决,哪些需要政府解决,哪些需要共同解决。其次,村庄的改善要从实实在在的项目做起。韩国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项目的纽带,才能进一步团结村民,提升道德水平,也才能创造和谐的农村。最后,村庄领导人的综合素质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村庄领导人的奉献、廉洁、为民的思想道德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非常重要,可直接影响村级项目的成功开展。?
  4.制定行之有效的开发计划。“新村运动”从上到下有一套完备的计划。国家有整体发展计划、区域开发计划,村庄有村级开发计划,农民也有自己的计划。农民在开发时需要什么帮助,在其计划中可以向政府提出来,政府在制定政策、计划时予以考虑,从而使政府的政策、计划更具实用性。我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也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并具体落实实施。??
  
  :?
  韩立民. 1996. 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J].农村观察(4).?
  李水山. 2001. 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J].当代韩国(2).?
  李水山. 2004. 韩国的新村运动[J].中国改革:农村版(4).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