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投资环境障碍的法制视角解析
内容摘要:我国弱势群体在现有投资环境中进行投资存在着许多障碍,如若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的总体消费能力,进而制约我国的生产、流通及国民长期内涵扩大型增长。本文主要从法制视角来分析投资障碍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认为,其中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制的缺失、执法力度不够、强势与弱势群体法制意识不足等方面,解决措施由政府、中介组织、立法、司法、行政、舆论监督等方面的通力配合来完成。
关键词:弱势群体 投资障碍 内外部监督
弱势投资群体的投资障碍及原因
弱势群体在本文中有着特定的含义:中小和普通投融资人在我国投融资体系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故称之为弱势群体;在我国现行环境下他们在投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篇幅所限,本文将主要以普通中小投资人(个人)投资障碍为突破口来集中探讨相关的问题。目前,我国普通中小投资人投资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投资渠道过于狭窄造成投机气氛较浓。我国的中小投资人虽然个人资金量有限,但是所有的资金汇总起来却是一个庞大数字,这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就可窥见一斑。然而目前他们所能选择的投资方向主要有股票、基金、少量的债券、房地产、邮票,部分居民可以投资外汇交易,期货交易因其所需的资金量较大,不在中小投资人主要的投资范围。而房地产本身的泡沫成分使他们望而却步,邮票买卖也多为满足收藏嗜好;可供交易的债券不仅品种奇缺,而且为能盈利所需资金量也较大;基金买卖也多半不会让中小投资人有太多的盈利机会,相关交易的手续费倒是不少,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倒是能够取得相当可观的佣金收入,国家也能因为频繁的交易而获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最后只剩下股票可供中小投资人选择,但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以西方成熟的投资理念进行理性投资并从中让中小投资人赚钱的实为罕见。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中小投资人投资股市总希望能够赚钱,而其最应依托的本是上市公司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披露,然而在我国,这种信息的披露却存在问题。众所周知,郑百文公司、蓝田股份、红光公司、猴王公司、麦科特公司等造假上市,粉饰财务报表,愚弄投资人,借助在信息不对称结构中公司管理层的明显优势地位,获得巨额非法所得,纵使变成ST或PT公司,监管部门也会要求其管理层收购其本公司股份,而其收购价却又是惊人的低廉。上述情况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并不鲜见:公司的目标究竟是短期的管理层坑蒙拐骗还是长期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权责利之间是否匹配?盈亏的奖惩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着即使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管理层仍能从公司得到巨额报酬的怪现象?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健全?该公司的母公司随意干预能否得到有效的屏蔽?
相关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相关缺失或其效力所及范围过窄:地方政府倘若存在着以地方利益为重,默认、容许甚至是鼓励地方公司粉饰财务信息并共同从中获取各种形式的利益,外部审计机构再不按照职业道德标准秉公办事,公司上市资格审查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证监会有行政不作为之嫌等,碰到这种情况我国法律大多数情况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惩罚力度过小:在郑百文公司丑事败露后经审判,公司相关主要责任人罚款十万到三十万元不等,地方政府涉案人员的情况则是讳莫如深,与他们所获之利相比,罚款数额可造成类似犯罪行为大量重复出现的可能;法制意识淡薄: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严重扭曲、既不利于中小投资人投资又不利于其投机相对应的是侵权主体与客体法制意识的淡薄。上市公司信息造假责任人因为违规或违法成本和收益严重不对称,可以说是被相关法律所纵容,存在着广泛的藐视法律的情况;因为根据虚假信息而投资受损被侵权的中小投资人势单力薄,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的依赖心理,大多都不会主动积极地利用法律武器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应有的利益,故在其意识中普遍存在着法律的盲区。
中小投资人弱势群体投资障碍的负面影响
我国中小投资人弱势群体存在的上述种种投资障碍,将会带来许多深远的负面影响:
严重影响我国的总体消费能力。就我国的富人群体而言,其基本消费需求已经得到较为完善的满足,其消费品的支出主要是定位于高档消费品的更新或奢侈品;而中小投资人在我国不仅人数众多、经济基础较为稳定、中档消费品的支出占有较大的比重,可以称之为我国基本商品类别总体消费群体中的生力军,倘若他们总体上呈现的大量投资不能够伴随企业的迅速增长而有效地盈利、经济实力无法有效地提高。相反的事实是,他们往往伴随着投资市场资本运作的“零和游戏”而损失惨重,那么,我国的总体消费能力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方面的前景,将会变得比较暗淡。
制约我国的生产和流通的扩大。目前我国特定的国情是:人口数量巨大、劳动力潜在富余严重,劳动报酬普遍徘徊于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成本线上下,商品生产档次普遍不高并且中低档商品普遍供过于求。倘若不能保证我国中小投资人中档消费品购买能力的有效增长、并且逐步向中高档商品消费的平稳过渡,那么我国的商品生产层次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相应的商品流通层次的提高也会受到严重阻碍。
制约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内涵扩大型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在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众多经济领域的形势下,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将会遭遇越来越多的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外企残酷的挤压,其产品结构的更新换代和品牌推广将会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国民经济长期内涵扩大型增长在我国也就很难形成一种燎原之势;而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实力又不能仅仅靠几个大中型国有垄断企业来提高,而应有赖于大中型和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多种类型、多种成分的有机搭配和共同努力来培养,几乎所有这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依赖于我国的无数中小投资人的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的普遍真实提高。
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的诚信缺失问题、资本市场的普遍的投机气氛和“零和博弈”问题、大量不明来历的游资和“羊群效应”问题等,证券市场的行情的大起大落,从而引起资金的“跷跷板效应”: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向期货房地产及相关建材市场、粮油市场和其它现货市场,从宏观上讲,这种情况极易引起全社会物价持续的普遍上涨—通货膨胀,普通中小投资人的财产将会被轻易贬值。
(一) 美国的监管经验
针对1998年年末以来美国公司的利润造假危机(信息披露严重扭曲),美国证监会(SEC)制定出一系列新规则,其主要以Blue Ribbon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为基础,致力于改进公司层面作出重大决策的体制,即授权公司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成为公司财务报告程序中独立勤勉而又知识渊博的把关者。美国证券行业自律组织(SROs)在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研究后制定出一系列的规则来增强审计委员会以及董事会的监督能力,对公司的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员制作财务报告这一程序进行积极而又严厉地监察。SROs要求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严格意义上的独立董事组成,这一要求使得审计委员会在评价管理层的财务报告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它与管理层关系的影响,从而董事的监察职能得到加强。SROs为提高审计委员会监察财务报告过程的技术能力,要求其至少有三名董事且都必须具备知识,每个审计委员会中至少有一位成员的专长是财务管理或会计。SROs为改进审计委员会的监督程序,要求每一个上市公司制定正式的书面的审计委员会章程并列明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以及行使职责的程序;具体指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有最后的责任对外部审计员进行挑选和评价,并监督其独立性,必要时甚至可以对其进行替换。上述一系列的监管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利润造假行为。世界各国证券所欲追求的目标乃自由且公开市场之维持与投资人利益的保护,而信息披露可为这两大目标守护。基于此,主管机关的责任在于要求公开发行公司将有关证券发行之信息充分地揭露,使投资大众在买卖证券时能做一明智的判断,由信息揭露使虚伪欺诈交易无所遁形。
(二)德国的公司监管模式
从1870年开始德国的公司法就要求,除了股东会外公司还应设立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股东们可以通过股东会行使自己的基本投资权利,也可以通过股东代表所组成的监事会有效地履行监督和控制职能。监事会的具体职责是:决定公司基本政策任免董事会成员,监督董事会工作,决定董事的报酬。但是前者并不直接插手和干预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过程。管理董事会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并代表公司与外界打交道。其必须定期向监事会汇报经营决策变化、公司盈利水平、重大业务往来等事宜。对某些特定项目或决策,管理董事会必须在执行前报经监事会批准。如遭后者否决,前者可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对被否决的议案进行表决。一战期间,工会和职工代表进入部分公司监事会,职工参与式的两会制开始形成。1976年7月,规定职工享有决策参与权的《联合决策》法案正式生效,其规定职工代表必须进入监事会,而且所占的席位上升为50%,与股东代表席位持平。监事会对管理董事会发挥制衡作用的支点,是监事会有权任免董事会成员,这一方面赋予了职工选择经营者较大的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董事们按公司而非个人的最大利益行事。
相关对策研究
借鉴美国和德国政府对投资环境的成功的监管经验,我们该如何改变我国中小投资人弱势群体在现有投资环境中所碰到的各种投资障碍呢?笔者认为应从几方面着手:
政府主管部门、监督部门关系的协调。由人民代表大会派驻代表监督证监会的行政执法过程,对其存在的许多行政不作为行为加以严厉的管束。由人大代表直接监督地方政府在中小投资人所投资的公司中行为的透明性,并对全国人大直接负责,而且只能从财政部直接领取薪水,切断其与地方过从密切的联系可能带来的各类营私舞弊行为。
提高企业职代会与监事会的地位并赋予实权,并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首先,可以进行企业设置的相关立法尝试:强制企业建立监事会,其应有一半的职工代表介入,职代会成员的遴选由其独立自主地进行;另一半应包括足够多的中小股东席位,同时建立由人大代表加以不定期巡视监事会的工作制度;在企业制度上加以明确安排,如建立企业董事会必须向监事会汇报主要工作的制度,后者有权罢免董事会的成员,故其可以对公司信息对外批露失真情况加以严格有效的监控。由监事会监督董事长总经理的责权利匹配情况,让其收益分享与风险承担严格挂钩。公司董事会可以引入独立董事,责成其直接对公司监事会负责,而不是对总经理负责。其次,要加大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公司内外部审计部门或机构或资产评估公司,加大其违规违法出具虚假报告的成本,可以通过法律上的新规定来给予重罚,要么不罚,罚就罚得其永世不得翻身,罚得其他主体都不敢再犯。我国证券市场的虚假信息、违法犯罪行为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相关责任人所受惩罚与其所得不当获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法律的软弱就是对违法犯罪的纵容。
树立法律权威。作为法的启蒙者,日本著名的法学家川岛武宜特别强调法治、守法精神以及法与道德的一致性,因为法律秩序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们对普遍正义的信仰上的。他提倡,不仅要引入先进的法典,而且要继受与之有关的伦理价值与思想观念,通过改造国民性使现代法律意识渗透到日常的社会生活之中。所以,我国目前最为迫切的是全国普法的日常化工作,不仅是单纯的制度引进而是包括其合理的价值观念内核的兼收并蓄。借用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中提出的关于沟通理论的“双重视角”(观察者和参与者),我们可以区分两种接受法律的态度:事实上的接受和有理有据地接受,前者只是因我们惧怕法律的强制性和随之而来的制裁,此时法律不足以成为社会有机整合的媒介;只有后一种态度即具备认受性的法律才是相对稳定的,法律的认受性只能来自两方面:法律经由一个具有认受性的立法程序而制定;法律应保障每个个体都享有平等的自由。一条法律是否符合这两个条件,必须由它的施行对象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判断。从事实性角度看法律限制个人行动的自由,人似乎没有必要接受其限制,除非法律由政府强制执行、或者是法律施行对象自觉地认为法律符合认受性。为确保后者,其立法程序也应相应地合乎理性。立法程序是一个进行沟通的场所:其中立法者必须从参与者角度按“商谈原则”去考虑法律是否有效,只有那些为所有受影响的人在参与理性商谈时都接受的“行动规范”才是有效的;同样,法律施行对象在考虑法律认受性时,它必须从立法者的角度按“商谈原则”来判断,只有当社会成员能够同时视自己为立法者和法律施行对象,法律才兼具事实性和有效性,才能为社会有机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