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构建思路
内容摘要: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失信惩戒体系缺失,失信惩戒机制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信用立法、市场退出机制、信用机构、行业信用数据库、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以及信用文化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失信惩戒机制 信用立法 市场退出机制 信用机构 信用数据库 信用文化
失信惩戒机制的设计,是以人在本性上是贪婪的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动机为出发点的。将信用视为一种资本,在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中会产生信用收益与信用成本,失信惩戒机制的根本作用就是将交易双方中失信方与授信方的矛盾,激化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从而尽可能提高失信成本进一步增加守信收益。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失信惩戒机制是由所有授信单位共同参与的,以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的记录为依据的,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的公开,来降低市场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约束社会各主体信用行为的社会机制,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惩戒机制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对征信机构的开放;专业征信机构通过联合征信形式采集征信数据,构筑征信数据库,并合法公开不同级别和类型的资信调查结果;由政府倡导,建立一个由所有授信单位参加的社会联防,使失信企业或个人及时被曝光并受到处罚。
一个运行良好的失信惩戒机制至少包括三大功能:惩罚功能、震慑功能和奖励功能。首先,失信惩戒机制要具有对任何经济类型的失信行为进行惩罚的作用,惩罚是围绕着经济性质的处罚进行的,间接的对失信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其次,失信惩戒机制还应对潜在失信者产生震慑、警示作用,力求将失信的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对失信行为产生事先约束性。同时,失信惩戒机制还具备奖励功能,奖励诚实守信的商户和消费者,从而起到对失信者及潜在失信者的示范作用。
失信惩戒机制具有主动出击和覆盖面广的特征。失信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的打击是主动的,它不对任何企业和个人事先通知,也不对失信者进行任何思想道德方面的,甚至可以在有失信行为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对失信者的处罚。失信惩戒机制的覆盖范围很大,不仅让失信记录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传播,而且市场联防也是在对应范围内施行的。
我国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
笔者认为,我国应从加强信用立法、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信用机构、建立行业信用数据库、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塑造良好的信用文化氛围几方面来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一)加强信用立法
司法惩戒是失信惩戒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种“事后救济”,司法惩戒强制性和威慑力使失信者明确失信所要付出的人生自由或经济制裁等严重后果。因此要建立健全信用领域的法规,一个良好的失信惩戒机制要对触犯法律的失信行为和失信者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另外,还要通过法律程序授权给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信用惩罚的权利及其界限,明确规定什么是企业失信行为,如何惩罚等。
(二)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并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随着社会对信用的重视以及信用活动的迅速发展,要求全国的信用活动统一管理,规范一致、加强力度、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应尽快明确失信惩戒的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对失信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特别是政府工商注册部门要严格市场主体的市场退出制度,使不遵守信用原则、破坏信用关系的严重失信者退出市场。由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具有日常性、长期性、强制性等特征,因此,政府监督应成为失信惩戒的主导。
信用机构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信用机构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信用制度能否真正建立。信用机构,包括信用调查、征集、评价、担保、信用咨询公司等。其根本作用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独立、公正、客观、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产品或服务。培育信用机构应是信用工作的一个重点。
(四)建立行业信用数据库
信用机构应开展联合征信,利用会员资料设立信用数据库,建立的信用档案,建成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的记录系统。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要完善自律维权功能,建立行业信用体系,行业协会可利用会员资料设立信用数据库,建立本行业的信用查询系统,依法公布行业内失信者的黑名单,从而细化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企业的守信维护多一道防线。
(五)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制度
依法公布失信者的“黑名单”,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尽快实现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工商信用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互享,实现企业信用资料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建立社会信用查询系统,征信机构能够接受客户的委托,提供有关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实行信用信息商品化。有效的征信体系使受信者的信用状况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从而迫使其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以满足社会对其的诚信要求。
只有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才能为失信惩戒机制的运行提供基础与支持。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议: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和政务为基础的基本政务信息披露和开放制度。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提高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的信用平台,在一些行业逐步形成各种形式的同业征信制度,对此应更多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和市场化运作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信用信息的调查、资信评级和信用管理服务制度,促进并规范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企业信用文化的建设
失信惩戒机制在社会上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各主体具有较强的信用观念,而信用观念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企业信用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信用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信用观的外在表现。企业信用文化的内容包括:企业信用物质文化、企业信用行为文化、企业信用制度文化、企业信用精神文化。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根本原因,企业信用文化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它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之中。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整合资源、迅速成长的重要工具。
:
1.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方正出版社,2003
2.吴晶妹编著.信用管理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