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通货膨胀要打好三套组合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熊家山 时间:2010-06-25
2008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5%。至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5%以上的上涨,爬行型通货膨胀已然向温和型通货膨胀转型①。受国际石油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加上地震灾害,我们认为,2008年,如果能够把CPI控制在8%以内,就是宏观调控的重大成就。从目前的形势和趋势看,治理此轮通货膨胀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加大反周期政策的力度,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和走势,及时灵活地采取对策,防止温和型通货膨胀向奔腾型通货膨胀转型。治理通货膨胀,要谋整体思路,打好三套组合拳。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不再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也越过了5%这个爬行型通货膨胀的上限,进入温和型通货膨胀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物价指数持续走高。2008年1到4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2%。其中,城市上涨7.8%,上涨8.8%;食品类价格上涨21.2%②。至此,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已经连续10个月超过5%,这是温和型通货膨胀的明确信号。                 其二,货币流动速度加快。到2008年3月末,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4万亿元,比1月末少6300亿元。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放258亿元。然而,国内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却在加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万亿元,同比增长20.6%。消费增长快于货币流通量的增长,说明更多居民获得货币后选择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是民众感受到通货膨胀并做出应对的明确信号。                 其三,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增速分别回落1.6、1.7和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既是宏观调控的成果,也与通货膨胀有密切关系。                 二、形成通货膨胀的基本因素                 物价上涨过快,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深入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理解、把握和贯彻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温和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通货膨胀的输入作用。把经济放在全球化的环境下观察,当前的物价上涨带有鲜明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征,即由于输入品价格上涨而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迅速增加粮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黄金、粮食、食用植物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无论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的CPI都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涨幅。中国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市场价格。                 市场结构不均衡的牵导作用。肉类、植物油、原油等大宗关键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大量缺口,导致价格猛涨,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手中积累了大量存款,而社会创造的服务品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医疗、保健、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过量的货币追逐有限的有形商品,造成物价轮番上涨。                 工资成本的推动作用。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特别是这几年公务员工资以及与之联系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过快,拉动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快于GDP上升速度。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932元,较2006年增长了18.72%,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当国内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就会引起物价普遍上涨。到2008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达到42.31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09万亿元,均创新高,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社会商品可供量的增长。加上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乃至抵消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果。                 投资渠道狭窄的倒逼作用。无论是直接投资于实体还是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投资环境都不宽松,极大地制约了和个人投资的启动。税收的高速增长,税外乱收费禁而不止,注册审批程序复杂烦琐,证券市场低迷,居民缺乏直接投资的渠道和能力,等等,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增长,使得大量本该成为资本的货币滞留在消费品市场上推波助澜乃至兴风作浪,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治理通货膨胀要打好三套组合拳                 中央政府为治理通货膨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已经和正在发挥作用。从目前的形势和趋势看,治理此轮通货膨胀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加大反周期政策的力度,打好“增加有效供给、减少货币供应、降低流动速度”三套组合拳,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和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之间走出一条光明的路。                 第一套组合拳:增加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治本之策。我们要统筹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增加市场的商品和服务供给量,从根本上缩小供给与需求的缺口。一是加大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力度,将更多的劳动力引导到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上,增加有效供给。二是选择性减税。对市场供应严重不足、涨价压力大的农业生产资料、粮食制品、植物油等商品以及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采取定向减税政策,增加投资和市场供给。三是发放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等初级农业品保护价,根据提供的商品量给肉类、奶类、大豆等短缺产品生产商发放临时补贴,提高农机、种子补贴标准。四是减轻商品流通环节税费负担。减少针对个体工商户的收费,减少乃至取消粮食、鲜活农产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运输收费。五是把组织建设经济适用房作为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增加土地供应,大量生产微利的经济适用房,将居民可支配货币和存款转化为房产,减轻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压力。六是择机从国际市场进口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商品,增加高新技术以及技术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加公派留学和访问学者指标以增加人力资源储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外汇储备,减轻汇率损失。七是限制粮食及其制品出口,减少能源消耗量大的商品出口,防止国家给基础产品的减税或补贴因为出口而转化为商业利润。八是适当调整国家定价的基础产品的价格,引导全社会节约能源和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增加有效供给。                 第二套组合拳:减少货币供应。减少货币供应量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釜底抽薪策略。我们要统筹采取以下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防止温和型通货膨胀向恶性通货膨胀转化。一是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款类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是16.5%。一些专家预计,存款准备金率还有3到4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这对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意义重大。二是增加汇率弹性。为缓解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结构性矛盾,在保持汇率不急剧变动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等方式来调节汇率变动,减少因外汇储备增加造成的人民币投放增量。三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回收流动性。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锁定流动性外,定向和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运用特别国债进行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仍是控制流动性的常规工具。此外,还可以发挥特别国债市场化发行、特别存款、货币掉期等创新手段来回收流动性。四是减少财政一般性开支,大幅度减少招待费和车辆费支出,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可将财政节余转入以后的财年使用,减少当期货币流通量。五是适时推进费改税,将分散在政府部分部门中的收费集中到财政部门的税收收入。经验表明,单个政府部门比政府更倾向于消费,集中收入更有利于减少支出,加强管理,还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腐败。六是提高利率。如果物价持续6个月保持8%以上的上涨幅度,就应考虑提高存贷款利率,保护存款人利益,防止挤提存款现象发生。在提高存款利率之前,可选择性地提高以短缺产品为原料的部分产业的贷款利率。                 第三套组合拳:降低货币流动速度。在货币供应量不可能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降低消费市场货币流动速度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选择之一,我们要统筹采取以下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消费性货币的加速运转。一是加强宣传,降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改革开放以来,公众经历过多次通货膨胀,甚至有24%以上的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目前,我国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全展开,煤电油运价格因政府控制而低于国际水平。经济高速增长而保持低通胀的关键,主要来自于民众对于政府控制价格的信心。政府要在必要时控制住关键商品的价格,坚定公众信心,防止出现囤积商品、挤提存款等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情况重演。二是适当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鼓励证券投资,将更多货币引导到证券投资,减少对有形商品的追逐,减少商品交易次数。三是贴息储蓄。当物价上涨超过10%时,可借鉴1990年代的保值储蓄,对每户居民3万元以内的人民币储蓄实行贴息,保证每个家庭有3万元储蓄不贬值。四是改进对低收入者的补贴政策。必要时,可将发放货币补贴改为生活必需品实物配给,既可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又可以减少货币流动。            

        ① 一般认为,5%以内为爬行型通货膨胀,5%到10%之间是温和型通货膨胀,10%到50%为奔腾型通货膨胀,50%以上则为失控型通货膨胀。        ②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新闻媒体报道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公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