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中作业成本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摘要】在供应链概念逐渐在事务中得到应用的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绿色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的重要战略。
在绿色供应链改造过程中,由于原材料的环保性要求加大了原材料采购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供应商的选择更为重要,怎样在将成本降到最低的同时能够保证维护整个供应链的畅通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信任关系,已经成为具体操作当中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特殊环境分析,提出应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在该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对供应商进行选择。
本文从企业自身寻找解决方案,对应用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可提供借鉴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进行介绍之后,第三部分对绿色供应链特点及其供应商采购成本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适用性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这一方法在实际中的适用性。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同时概括了该方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优势及局限性,对其在绿色供应链以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 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供应商选择
Abstract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ncep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ractice, meanwhil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sm is accepted by customers . Due to this change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ecome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compan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supply chain re-organization, the environmental criteria for raw material make the purchasing more difficult, while the choosing of suppliers more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e cost and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ges has already become a choke point in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st in green supply chain supplier choosing, and suggests to use Activity based costing.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solution from inside of the company, which is helpful to green supply chain using company.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 Cost control, Activity based costing, Supplier choosing
目录
一、序言 1
二、文献回顾 2
三、绿色供应链成本特点 2
(一)绿色供应链概述 2
(二)绿色采购中的成本 3
四、作业成本法的实用性及模型建立 5
(一)作业成本法的实用性 5
(二)作业成本法的模型建立 5
五、案例分析 6
六、结论与局限 8
(一)结论 8
(二)局限性及建议 9
资料来源和文献 9
一、序言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不同于以往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的特点在于其对于“绿色”的要求:最少环境污染原则。由于绿色产品生产的成本增加,使得产品价格随之上升,抑或产品毛利率的下降。消费者在同类型产品选择的过程中只有在与同类产品同价格下才会选择“绿色产品”,在失去社会效益承担社会成本的同时,这样的选择机制就给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增加了另一原则:成本最小/优化,效益最大化原则。
从企业角度出发,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寻求政府政策优惠,加大宣传增强消费者认同以及自身削减成本等方法。然而,如果要最终使得在各行业目前市场占有率都比较小(约5%)的绿色供应链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获得一席之地,那么必须要在企业内部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顾客下达订单之后,与供应商的接触就成了整个供应链生产的源头和重中之重,它首先决定了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对于一个非供应链源头的供应链厂商,维护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绿色供应链当中,由于原材料的采购选择相对较难(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提供厂家数量有限导致市场竞争较少,难以取得市场优势),这又给绿色供应链的供应商选择带来了更大的合作要求:加强并保持这种合作之间的信任。这也就意味着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不能只看重成本的机械降低,或者说应该使得这部分成本“最优化”。
供应链成本管理在以前的学术研究中已经有过很相近的讨论:多是从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进行比较)或从供应链的信息流系统创建及管理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基础上深入分析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办法,试图从绿色供应链的特殊要求着手具体解决这一“环境-效益平衡”的问题。由于绿色供应链中对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的控制增多,针对这一间接费用增加的情况,采用作业成本法就更加适合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全文一共分五个部分对作业成本法在绿色供应链供应商选择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的序言部分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简单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回顾;第三部分是绿色供应链特点及其供应商采购成本的介绍;第四部分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适用性分析。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结尾是结论和本文所提供的成本核算方法在供应商选择中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对其在绿色供应链以后发展过程中应用的展望。
二、文献回顾
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大规模、有意识的研究绿色化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1992年到1999年的几年时间里,众多学者进行了返回物流的研究, 返回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 以达到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研究都还没有完全摆脱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还没有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等生态评估工具来具体分析、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环境影响,从财务方面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也可谓数量有限。
近年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发展较快。Webb于1994年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美国国家基金(NSF) 资助40万美元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 (MRC) 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英国工程和物理研究委员会(EP—SRC)和英国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公司资助了一项称为“ESRC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的研究,也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一个主要研究方向。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始推出 ISO14000系列标准,促使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更加活跃。1997年,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及绿色采购在节约材料减少废物污染中的作用。1999年, Beeman则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了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Hock则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此外, 通用汽车、福特、惠普、宝洁、耐克等许多企业也积极研究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其中, 通用汽车还被美国环保局 (US—EPA)认定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标兵企业。进入21世纪,从财务方面研究绿色供应链的方法才出现倪端,其中考虑应用原有分析供应链成本的方法在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具体分析的文献较多。德国的A Stefan Seuring 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多,他在2006 年的“Green Supply Costing ”中的研究更多是对绿色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总结性概述,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在这一环境下更优于目标成本法的原因。新加坡国立大学的Hsien H. Khoo则在铝制造业中的运输问题上建立了关于环境-成本平衡模型的探索。在我国,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引入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虽然关于供应链财务成本管理的文章非常详尽,但对于引入环保参数这一变量以后的研究并不系统,与实际结合的程度也不够深,可以说在刚刚起步阶段。
三、绿色供应链成本特点
(一)绿色供应链概述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掀起了一阵将供应链加入环保因素的研究思潮。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学术界一直没有达到统一的结论,参照供应链比较常用的提法和绿色制造的定义,可以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的负作用尽可能小,资源效率尽可能高,并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绿色”理念,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到废料回收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得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能源消耗和环境负作用最小,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产品销售的全部过程。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分销和绿色物流、绿色消费以及绿色回收七个环节。(其管理体系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结构图
我们可以看到绿色供应链的双重特点:
1.它具有原有供应链的“整合”特点。在物质链和信息链的双向流动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整体中的不可缺的环节,除了考虑自身利益外更应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战略方向。
2.它具有“绿色”特点及环保特性,这里笔者要强调这一环保特点体现在以上七个环节中的每一个部分,而不仅仅是最后一个环节-绿色回收。
绿色供应链的第二个特点导致了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特殊地位:由于环保要求使得有绿色供应链下的产品比同类产品的盈利空间更小,消费者在同类产品选购的时候,只有在该“绿色产品”的价格低于或等于同类产品的情况下才会购买这类产品。这就使得绿色供应链下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只有5%左右(Green Supply Costing, A Stefan Seuring,2006)。
在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绿色供应链中具体环节的成本构成特点,以此提高该类产品的竞争力。由于绿色采购是整个供应链中原材料成本的产生过程,基于其直接典型的特点,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二)绿色采购中的成本
绿色采购中的采购需要考虑其在供应链中的战略特点,所以一般采购成本的构成并不能够囊括绿色采购成本的所有。另一方面,原材料的特殊环保要求使得它比一般供应链中采购成本又多了一层含义。在此,我们引入“绿色战略性供应商成本 ”这一概念。
1、绿色战略性供应商成本的概念与特性
绿色战略性供应商成本是指绿色供应链中采购企业将要发生的、与特定供应商相关的成本。它有四个特性:
(1) 成本主体:该成本发生的主体是采购企业而不是供应商。
(2) 成本属性:该成本在供应商选择的时候还只是一种预计。
(3) 成本动因:该成本是由特定供应商引起的,供应商的选择决策结果决定了该成本的大小。
(4) 成本性质:该成本符合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各项相关要求。
2、绿色战略性供应商成本的内容
由于这一概念中的战略性特点,价值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必须得到维护,同时考虑到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的全部过程,这一成本的组成部分如下:
(1) 供应商关系维持作业成本。该成本是企业维持与供应商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所发生的成本。它与采购的数量和种类无关,导致这类成本发生的因素可能有: 身份认证。大多数绿色供应链的生产企业在寻找供应商时都会发生对于供应商的初次考核成本,例如沃尔马全球采购就需要对其供应商在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评估从而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谈判,基于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关于订单的特别产品计划、污染较少、交货要求和途径(例如铝制造业中对于产品的运输就有严格要求);企业根据谈判结果及供应商的情况,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产品结构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换平台的构建和维护(如供应链信息流的信息平台,在比较成熟的供应链中可能会有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表现出来);企业整理、维持关于供应商身份、特征和业绩表现等档案并对供应商进行业绩定期评估等等。
(2) 交易作业成本,该成本是采购交易作业发生的成本,主要是由于每次向供应商发出订单、确认订单状态以及收到原材料之后检查购进货物的数量质量的检查成本、搬运和接受成本、存储成本等。其中与绿色环保要求相关性比较大的新发生成本主要在订单跟踪以及检查、仓储环节上。
(3) 缺陷作业成本:这是由于采购的缺陷而导致的企业发生的额外成本,这和下文将提到的购买原材料的直接成本中的损耗概念是不同的,其意义主要是指由于购进货物的送货不及时而导致的生产延迟;由于购进货物质量缺陷而导致返工、停工待时以及对下游客户的不利影响等。或者说这部分主要是期间费用的概念。
(4) 采购的直接成本,除去交易作业成本中的运费仓储费等,这部分成本的概念只是最直接的价格成本。企业可能取得的成本节约主要在于规模优势,由于绿色供应链目前的规模较小,再加上原材料节约、对原材料的特殊要求,能够购买大量材料取得数量折扣的难度较大。这一优势的取得更多的可能需要依靠长期的战略关系的维护。
绿色战略性供应商成本总体上应该包括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其中的首要内容应该是供应商关系维持作业成本,因为在价值链管理的环境下,企业与供应上建立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对抗关系、信任关系。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般供应链中的企业多会选择信任关系。在信任关系中,企业和供应商必须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长时间的沟通达到开放性交流,双方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在绿色供应链中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以下几种困难:
供应链管理中企业的全面质量控制和JIT (适时生产)等要求,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快速性等因素的要求相当高,并且侧重事前控制;
绿色供应链对采购材料的环保要求、对于供应商所提供产品的生产条件、仓储条件、运输方式都有所制约。从某种程度来说是要求供应商与厂家一起承担原来所不用负责的社会成本。
我国当前大多数供应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其环保的要求,因而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应考虑我国国情,不能盲目地将那些未满足环保要求的供应商排斥在外,应积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新型的战略联盟关系。核心企业必须意识到, 在现实社会里, 供应商和分销商与自己一样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则的约束, 一旦某一个供应商由于违反了环保法规被迫关闭, 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将被迫停止。所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当为其他企业提供相应的培训或技术支持,以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保证供应链的连续运作。供应链管理某些方面的小小成功会对供应链管理产生巨大的杠杆作用, 标兵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正是在利用杠杆效应的积极方面。
四、作业成本法的实用性及模型建立
在绿色供应链的供应商选择中,由于成本构成的特殊性,选择供应商达到成本最优是控制成本非常有效的办法,主要因为通过供应商的选择在制造源头减少成本,优化成本结构。
一般的学术研究会对供应链中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选择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两方面。目标成本法更多的集中于对管理上的分析,在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无法根据环保要求的增减或其他变化而设定专门的差值项每次进行比较分析。所以,目标成本法更多的适用于供应链中成本的管理方面,在核算绿色供应链的特殊成本构成中并没有特别作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实用性
相对于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更适合绿色供应链的成本分析,尤其是与供应商特定相关的采购成本:
1. 作业成本法可以将绿色战略采购成本按不同的形成原因归纳开来(我们将其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动因)。
绿色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原始的成本分析方法并不能深入的将每个动因产生的成本逐个进行分析,并且可能会对特殊环保要求所产生的成本造成歪曲。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成本对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层次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目的定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其意义不仅在于成本的精确性的层面,而且已经深入到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中。因此,利用作业成本法不仅能够计算出与特定供应商相关的作业成本以进行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而且能够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对这些作业进行优化,最终起到优化价值链的作用。
2. 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方式与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具有相似性。
首先,供应链中的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与作业成本法适用的条件不谋而合,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包含的项目很多,在运营成本中比例很大。其设计的间接费用比例升高,如物流和仓储的信息管理等活动产生的费用,且绝大部分不能够归入直接成本。而作业成本法正是针对制造费用(生产企业)和间接费用(生产和服务企业)比例很高的企业而提出的。
作业成本是一个过程,超越了界限,将直接与间接成本与每个成本动因相结合,与供应链中的环节连接更紧密。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各个服务中去,更有利于绩效评估和成本节约。
(二)作业成本法的模型建立
接下来我们应用作业成本法将我们的采购成本进行具体分析:
在这里,我们用单位采购成本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特定采购成本进行分析。通过此项分析力图可以对不同的供应商的成本类型进行比较,同时在不同的单位成本中选择最优项。
S=P*Q +∑Ci*Di
Si=C0/Q
其中,S 为绿色战略成本的总成本
Si为单位产品的采购成本
Q 为采购的产品数量
P 为采购的单位产品价格
Ci为除直接价格成本之外的其他三个成本动因发生次数
Di 为每个成本动因会引起发生的成本
首先解释一下该模型选择的分析方法:
第一,S=P*Q 每种单位产品价格与产品数量的乘积即我们在第三部分所提到的产品的价格成本。是表现最直接的成本形式。但是这部分成本并不能代表企业与该供应商所发生的特定采购成本的真实水平。
第二,∑Ci*Di其实是供应商关系维持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缺陷成本三种不同成本之和。其中,关系维持成本中的内容更多的会在原有的系统中被分类为费用,因此这里我们所说的实质广义上的成本,即将费用算在整个采购所发生的项目中,作为财务支出的一部分。这种分析方法在人力资源会计等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中也都有应用。
第三,该公式在成本分析中的应用:更多的作用于成本分析,而不是成本核算。这是广义成本的定义和模型设计目的决定的。最终取得每个供应商的战略总成本之后可以对这些不同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优项,即最适合企业的供应商。
五、案例分析
根据第四部分我们建立的模型,我们具体例证关于此构成本模型的分析应用。
SHG厂是一家跨国公司设在上海的大型塑料粒子和胶板制造工厂(这句话需要再润色一下)。它的原材料采购主要有各种不同的化工产品(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亚胺、聚砜、聚甲醛、聚四氟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等),产成品主要是不同类型的塑料粒子、塑胶板、塑胶膜。2006年,该工厂进行了EHS和公司内部的STAR PLANT(星级工厂)评选。该评级主要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对该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的工厂进行评估并以工厂所达到的等级评定“星级”。
为了接受这次评级SHG厂的管理层及员工对自身的经营过程进行了全面的供应链改造,同时,重点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提高了环保水平,以达到五星级标准(最高级别)。塑料厂的特点和一般性机械制造厂不太一样,由于充当原材料的化学制品的质量和等级不同,同样一种原材料由于环保安全程度的差异大多数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观察到污染的生成:例如所用的聚乙烯硝酸酯,不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由于防尘性能不同,可能导致厂房内部的粉尘在厂房外二十米清晰可见,甚至飘落在更远范围内的楼宇内。这些现象促使该工厂对原材料的采购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审视。
进行绿色供应链改造的前后,工厂的产量大体上没有发生改变,但从成本结构到成本大小都有很大的变化。
进行环保水平提高的过程中,工厂的生产部门及财务部门对其成本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对总成本影响比较大的是原材料采购种类、采购品种的数量、为了符合相关部门需要而进行的环境治理费用,以及有些环保性能低的原材料所造成的机器停工维修成本。
经过绿色供应链成本分析之后,发现新的供应链采购难度有所增加,而且在原有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并不完全符合总公司要求的情况下,重新对即将采购的环保要求达标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再次询价、议价,以至于重新选择不一样的供应商。下图是与某供应商采购所发生的财务支出:
表5-1 SHG厂绿色供应链改造前后的成本差异
改造以前 初步改造以后
每种化学材料的平均价格$/ton(精确到十位) 400 430
原材料总量ton 494.5 472.1
化学材料的价格成本$ 197,800 202,960
由于原材料采购种类不同
引起的机械维护等成本$ 17,221 18,746
合同成本$ 50,000
与原材料相关的成本总额$ 215,021 271,706
由以上结论可见,在初步改造之后的第一次结算时,与原材料相关的成本总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用设立的公式对该情况下的成本进行分析,可知:
(1) 价格成本202,960$在进行绿色供应链改造之后反而比改造以前上升了5,160$。
(2) 供应商关系维护成本体现在合同成本的50,000$上。这是由于更换新的合同条款所造成的。
(3) 采购交易作业成本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在此没有列举。
(4) 缺陷成本:由于新进原材料的变化使得部分机器增加了一些调试过程,如控温控压调试,以及设计外故障的排除。
在SHG工厂对其采购流程进行初步改造之后,我们得到的成本变化方向确实与一般进行该类型改造的企业一样,随着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在骤减,甚至于有可能会使得小部分产品的成本接近原预定价格。这就意味着为了保持必要的利润空间企业必须调整价格,而原有的定价机制并不允许这一调整的实现。因此,企业必须在调整成本结构的过程中不降低成本额,保证原有的运营环境。
在之后的会计结算中,企业考虑是否应当更换供应商时所发生成本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5-2 SHG厂绿色供应链改造后更换供应商成本比较
更换供应商 比刚改造成共时成本节约 继续与原供应商合作 比刚改造成功时成本节约
每种化学材料的平均价格(精确到十位)P,($/ton) 420 10 410 20
原材料总量Q(ton) 463 9.1 )457.2 14.9
S1=化学材料的价格成本P*Q($) 194,460 8500 187,452 15508
S2=材料采购种类不同引起的机械维护等成本C1*D1($) 17,945 801 18,781 -35
S3=本C2*D2($) 35000 15000 10550 39450
S=材料相关的成本总额
=S1+S2+S3($) 247,405 24301 216,783 54923
单位产品采购成本S/Q($) 534.3520518 474.1535433
在这两个不同的供应商选择中,由于企业迫于经营环境和财务数字的压力以及上级的指标压力,不得不加紧与供应商的谈判,同时在精简节约原材料的同时加快机械调试,然而由于环保指标的要求,在短期内迅速找到新的符合标准的供应商为数不多,其发生成本于原供应商水平比较具有竞争力的只有表5-2中所列出的一家。
价格成本方面由于新供应商在谈判时所作出的让步,使得材料的价格低于原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同时原材料的总量下降了9.1,相当于上一次核算的19%.原材料单价上面也有大幅下降。这样仅在原材料的价格成本上就节省了8500$。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就是合同成本,还要继续发生35000$。采购部门对第一次结算时的供应商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只是将其中的2种原材料改变了供货要求,其余的都是通过进一步的价格谈判或者对原有合同中对原材料的规格要求有所变更,从而使得这一次的合同费用要小于一开始与原厂家所发生的合同费用。这一举措将变更供应商所要发生的成本降到了最低。
然而,虽然在更换供应商的同时已经使成本有所减少,但是上一阶段进行绿色供应链改造时花费的财务支出已经成为沉没成本,这一环节的成本是在原始成本上的附加,所以应在这一阶段的新老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由于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已经达成,所以虽然之前阶段所花费的财务支出较多,但这里我们所看到原有供应商的价格成本以及合同成本都远远低于新供应商的水平。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原有供应商的单位采购价格要低于新供应商60$,相当于新供应商单位成本的12.3%. 所以SHG厂最终选择的是继续维持与原来供应商的关系。
我们不难从以上的例子中看出所谓供应链中企业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是怎样在财务数字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对价格成本S1,缺陷成本S2以及供应商关系维护成S3的分析发现维持原供应商在压低价格的同时也无形中节省了谈判成本。这也就是前文中我们强调需要维护供应商关系的原因。
虽然即使在这一阶段的总成本仍然比改造之前要稍微高出一点(1,762美元)对于新环境,只要成本的方向继续之前三个月的发展方向持续降低,企业必然会使成本升高所影响到运营过程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本案例的选取有它自己的典型性,例如塑料制造厂对环境的敏感性、改造的迅速性、显著性。在塑料制造业企业自身环保意识较强的情况下又加上上级的评优压力,使得绿色供应链的改造工作有了必然性和紧迫感。但是如果在其他运营周期比较长的行业或者是其他环境下实施对绿色供应链的改造,可能实际工作中收效的速度会有所减慢。
六、结论与局限
(一)结论
通过对绿色供应链采购成本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绿色供应链在进行改造的初级阶段难免会造成成本上升的局面,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具体分析与供应商相关的采购成本,在具体应用时,原有的成本分析方法并不能准确地找出真正提升了成本的源头,因为绿色供应链中的许多间接费用和因环保要求所增加的成本隐藏在原本被称作为“费用”的科目里,并没有被真正的吸收到与该供应商的采购成本相关的采购成本当中来。相比之下,作业成本法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将成本分拆为价格抑或是其他方面的成本动因,并能够将交易成本、供应商关系维护成本以及缺陷成本等未能直接分配到采购成本中的部分具体落到特定供应商,从而进行分析。
SHG厂的例子从该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改造之前到改造完成初期以至到后期的供应商关系维持/变更阶段,具体分析了其不同时期的成本特点,强调了成本最优而不是最低的原因:供应链中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需要维护、绿色环保要求使得这些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这对实践中真正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将起到借鉴作用。
(二)局限性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具体找出了一些绿色供应链采购成本的结构特征,并描述了具体应用时在作业成本法的帮助下分析成本从而改变成本结构降低成本的过程。但是在这一成本分析到成本降低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
1. 行业类型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本文中公式的应用范围。第四部分所提出的成本分析模型主要是应用于生产周期较短的制造性行业,在其它的服务性行业中,由于原材料成本本身就没有分析的必要性,而必须改换其中的成本动因;其次,在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企业也不能够很快的发现成本的优化效果,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事前决策能力;再次,某些企业上游供应商为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形势的,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就更有限,解决霸王条款和进货渠道较少的特点更多的只能靠赢得有关政府的支持。
2. 企业的管理水平。由于有些企业的生产及财务管理水平有限,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集中到某一平台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企业就应当在保证了信息流的及时性和畅通性之后再进行成本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其中的数字并没有全方面的更新,这样的情况是无法得到准确的有关供应商采购成本的分析结果的。
3. 本公式并没有将企业在绿色供应链改造后有关价格成本中的材料损耗进行分析,这些因素更多的属于直接成本,所以应当在企业的财务体系中就有较完备的分析体系,这里就不赘述了,但在具体的供应商选择中应有所考虑。
资料来源和
1. Mark Bernstein “Using the Supply Chain to Help Your Supplier Reduce Your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Word Trade 2005 June
2. Fisher, M., J. Hammond, W. Obermeyer and A. Raman “Managing Supply Meet to Demand in an Uncertain Worl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2.5–6: 83-93. 1994
3. Handfield, R.B., and E.L. Nichols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1999
4. Hilton, R.W., M.W. Maher and F.H. Selto “Co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Business Decision” 2000
5. Kaplan, R.S., and R.” CooperCost and Effect: Using Integrated Cost Systems to Drive Profi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6. Stefan A. Seuring “Green Supply Chain CostingJoint Cost Management in the Polyester Linings Supply Chain ”, GMI 2001Spring
7. 张小林, 李培雄,龙佩林 “绿色奥运”理念下构建我国大型赛事的绿色调控体系 ,《 体育社会》,2006年第6期
8. 黄慧婷: 刍议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集团研究》, 2005年第9期
9. 洪香: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成本构成与控制, 《管理宝鉴》, 2005年第3期
10. 桂良军: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会计研究》,2005年第4期51-95页
11. 王平心: 作业成本理论和应用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02-135页
12. 冯晖: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管理科学》,2004年;第4期:56 -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