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效用研究:一个经济学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健 时间:2010-06-25

  人们通过收藏活动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利润”,也不仅仅是“收益”,而是“效用”。这是因为,收藏活动的对象是收藏品,而不是股票、债券,或者房地产。在开始正式讨论收藏的效用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效用的满足是由两个因素。即限制条件(资金)和偏好(兴趣)决定的。与此类似,收藏的效用也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收益与精神收益,这两种收益都能够带来效用的满足。
  
  一、收藏的经济收益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收藏的经济收益。基恩(Keen)针对Times-Sotheby指数的一项研究表明,1969年的早期绘画作品指数是1951年的37倍,进行同期比较的油画指数上涨了29倍,瓷器指数上涨了24倍,早期素描作品指数上涨了22倍,印象派绘画作品指数上涨了18倍,古籍善本指数上涨了13倍,英国油画指数上涨了10倍,英国银器指数上涨了8倍,法国家具指数上涨了5倍。苏富比拍卖公司编制过一种市场综合指数(Art Market Index),该综合指数的构成包括早期绘画、现代油画、欧洲瓷器、中国瓷器、古董家具,等等。以1975年为基数100,到了1988年,该综合指数已经上涨到了740,相当于每年以21%的涨幅上升。其投资回报率绝不亚于甚至超过了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投资品种。根据苏富比拍卖公司于199,0年7月出版的《艺术市场公报》(Art Market Bulletin),以上这些收藏品都涨幅惊人(见表1)。
  事实上,收藏品的投资回报率高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投资品种的趋势,早在20世纪中期就已经初见端倪了。到了21世纪,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工具,收藏品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就国际收藏品市场的情况而言,在1970—1990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世界巨匠版画的价格上涨了近18倍,20世纪现代绘画的价格上涨了近15倍,中国瓷器的价格上涨了近14倍,印象派绘画作品的价格上涨了近9.5倍,而同期的美、英两国的股票价格只分别上涨了4.5倍和2倍多一点。据2004年11月1日的英国《时报》(Financial Times)报道,自从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以来,收藏品的年均估价要比股市的年均估价高出3倍以上。如果2001年在收藏品上投资100美元,到2004年9月底的价格就变为了156美元。另据美国美林(Merrill Lynch)集团与法国凯捷(Capgemini)公司联合发布的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3年,美国的收藏者人数增加了14%,达到了227万人;欧洲的收藏者人数则增加了2.4%。JP摩根(JP Morgan)集团的冈萨雷斯(Gonzalez)认为,同股票和债券不同,收藏品提供的回报远远超出了金钱上的意义。收藏品的投资回报主要体现在,买到一件合意的东西,并看着它增值所带来的满足感。他提醒道:“请记住,当今的收藏者就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收藏品市场相比,中国的收藏品市场显然还处在的初期,但是,其投资回报率仍然相当可观。让我们来看看2000-2006年的雅昌国画400成分指数的走势图(见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的中国书画行情,经历了一个短期猛涨然后迅速回落(2000-2001年),接着连续盘整调节(2001—2004年),直到2004年积累了足够的市场力量之后,才发起又一轮上涨一盘整,上涨一回调的行情。但显而易见的是,2004年以后的行情,无论是盘整。还是回调,其总体指数都始终在2001-2004年度盘整调节时期的总体指数之上。让我们再来看看2000—2006年的雅昌油画100成分指数的走势图(见图2),油画行情在盘整中缓慢上涨的走势,也是非常明显的。

  据统计,2003—2004年的各类收藏品价格,以每年20%的增幅上涨,其中,名家书画的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了40%。另据统计,2004年的收藏品投资回报率高达16.1%,个别投资品种仅半年的投资回报率就高达80%。例如,在2000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清代郎世宁的作品{秋林群鹿图)被的一位买家以884.5万港元的价格夺得。而5年之后,当这幅作品于2005年再次露面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时,其成交价已经高达2420万港元了,上涨了近3倍。更为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初,一位买家在香港以500万港元的价格,拍得了元代刘贯道的作品《人物故事画册》六幅。接着便送去参加上海崇源拍卖公司举办的2004年秋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以2200万元拍出,一年之内价格上涨了4倍。
  
  二、收藏的精神收益
  
  一般来说,收藏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可是,难以度量的精神收益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收藏品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些也都是收藏品所能给人们带来的效用。约翰斯(Johns)指出:“一件伟大的作品将会带给你无限的欢欣和愉悦,将使你保持人的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实现一种诗意与美的感觉。”收藏的功能之一,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随着经济的和社会的进步,对收藏品的需要必然会稳定地增加。
  著名画商卡斯蒂里(Castelli)曾经这样描述过那些为收藏品而如痴如醉的收藏者:有时候,收藏者们在这种令人陶醉的氛围中迷失了方向。当一位收藏者得知他渴望已久的一件利希藤斯坦因(Lichtenstein)的绘画作品已经卖给了别人,立刻强行将该画从画廊的墙上取下来,拿着就往外面跑。画商卡尔普(Culp)不得不为了拿回这件作品而沿街追赶他。卡尔普解释说:“他当然会付钱,他只是觉得他非得到那幅画不可。”另一位画商克恩布利(Komblee)还曾经亲眼看见过一位收藏者苦苦哀求卡斯蒂里,她回忆道:“这是一对来自城外的夫妇。这位妻子当时身穿一件貂皮大衣——不是那种马克西米利安貂皮大衣,而是国外产的貂皮大衣一一她说他们必须要拥有一件劳森博格(Rausenburg)的作品。卡斯蒂里能否做做好事帮帮他们,但卡斯蒂里并不急于成交,他只说他会尽力而为,但他们必须耐心等待。”
  有的收藏者也许会认为,这样的描述不免有些夸张,但事实并非如此。让我们首先来试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收藏所获得的投资回报有什么用?收藏者也许会脱口而出:“为了赚钱,为了使生活更加富裕。”那么,生活更加富裕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个

答案似乎更是显而易见:“为了使生活快乐,为了使一生更加幸福。”是的,归根到底,人们最终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拥有更多的金钱。正如奚恺元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我们发现,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事实上,幸福是由许多其他因素决定的。”对于收藏者而言,无论是在河滩沙矿觅石,还是去古玩地摊寻宝,无论到乡村小镇淘金,还是赴博物馆里取经,都是让人感到其乐无穷的事情。收藏的乐趣实际上还远不止此,让我们来看看收藏者们的真切感受。
  宋代的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一书中,把收藏的乐趣书写得淋漓尽致:“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周商。端研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施蛰存和沈建中则感慨道:“偶尔疲累之极,恍惚间仰望苍古奇峻的神妙字迹,那记录着古人的情感、灵性、意趣,仿佛身处缥缈的唐代碑林,旖旎月色将磨耗的大碑映照的乌亮,雾霭里气息醇厚,但闻墨纸馨香和椎拓音律悠远恢弘,似曾熟识的唐人不遗余力地搬运沉甸甸的天然巨石,妙笔书丹,鬼斧神工。如此遥想幻觉,或许仅难得偷闻一下罢了。”马未都在《马说陶瓷》一书中这样写道:“在端详古瓷时,我常常产生一种幻觉: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个老者身披蓑衣,孙子紧随其后,走进窑厂。坐定后,吸一口烟。他拈起笔,捧着素胎,沉静片刻,随即熟练地画上山水、花鸟、人物。画完,将胎翻转过来,表情依旧平和,淡泊地在胎地写上……‘大清乾隆年制’。”他认为:“在古玩收藏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安静了,坦荡了……对文物的亲近,会使你变得谦和待人,荣辱不惊,富贵不淫……收藏的乐趣是陶冶,收藏像点燃一支香,望着它永无重复的渺渺烟云,嗅着融和着气息的清香,像一杯清茶,在恬静地品啜着,身心得到最大的松弛和安逸。”199
  张泽贤在(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一书中,曾经描述过收藏民国版本图书的乐趣:“一旦成为己物,摩挲于手,乐融于胸,雅萌于心,陶冶性情,薰润文意,此雅之大,惟淘者自知。如今,新书铺天盖地,有深意者毕竟寥若晨星,读之即弃者,不在少数。然手持旧版本,或握于手,或摊于桌,轻翻书页,顺行而竖读,其雅淋漓尽致。如能泡上一壶上好龙井,品茗而读,则更其为雅。大家名人之旧作,虽已泛黄发脆,时有书屑飘落,时有霉旧之气袭来,然其内涵宽广而深邃,其韵久远,仿佛能见名人手持笔杆、卧案而书,苦思冥想之态跃然纸上。所著宏文小品,娓娓道来,勾人心弦。或得知识,或得掌故,或得启示,于胸而盘

桓,好不惬意!”
  不仅如此,收藏还可以通过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偶然得到心仪的收藏品——带给收藏者快乐,甚至是惊喜!对于收藏者而言,这显然是非常受用的。因为心的研究表明,“脉冲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快乐,是幸福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一个人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什么变化,他是不会比一般人幸福的。换句话说,舒适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本身的生活水平不是特别高,但是,他时不时地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不经意间得到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收藏品,这种脉冲式的快乐,能使人感觉到非常幸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凯恩斯(Keynes)每次从旧书店淘得古籍善本,即使价格比拍卖会上的价格还要昂贵,仍然会让他感到“大喜过望”。
  
  三、简短的结语
  
  收藏活动既可以带来经济收益,也可以带来精神收益,这两种收益都可以让我们获得效用的满足。事实上,这正是收藏投资迥异于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人们热衷于收藏活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