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一、问题的时代意义
环境规制作为社会规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指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性,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厂商等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相协调的目标,具体包括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以环境规制为基础进行的国际分工有利于一国及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制将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一国贸易增长方式由单纯资源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着引导作用,比如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环境规制有利于新的出口产业或产品(如环保产业及其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因此,环境规制的这一作用方向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目前就国内外对环境规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贸易产生的影响,而且随环境规制的贸易影响不断扩大,在乌拉圭回合上该问题首次被纳入多边贸易谈判议题。然而,因环境规制的福利分配效应的不均衡性,以及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的差异性,有关环境标准问题的多边谈判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尤其更直接反映的是环境规制对发展家出口竞争力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于环境规制对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化及可持续性的积极意义却往往被低估。环境规制在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对推动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化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带给的压力与竞争带来的压力一样会推动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进而导致更有价值的新产品和生产工艺被发明出来。实践要求创新环境治理的模式与思路。这为循环经济的系统发展提供了契机。环境规制的有效实施在短期内会削弱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单纯依靠要素禀赋优势而形成的比较竞争优势,制约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却有利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按照环境规制的要求参与国际分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忽视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环境成本的外在化虽然在短期内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其潜在的损失是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依靠牺牲环境利益发展起来的往往是高消耗、低效率、技术落后、无持续竞争力与长远发展能力的、粗放型的工业,他们的人民注定要在不远的将来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下,如何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东北的龙头、开放城市的大连,更是任重道远,不能重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覆辙,不能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要赶超发达国家就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环境规制的作用方向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以环境规制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
二、的创新观念
根据大连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大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环境规制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需要运用循环理论分析大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小议如下创新观点: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都是由人、资源和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的经济原则;以体验经济为指导,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临黄海,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与之共扼渤海湾,成为京津门户。大连有多座优良的港口,有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海陆空十分发达,既是东北地区的窗口,又是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大连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临近,是中国与东北亚乃至全世界发展贸易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大连所拥有的重要地理位置、宜人的自然气候、奇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人口素质,都成为大连能够迅速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如何使这些优势达到最大化,必须有新的系统观,将人、自然、科学技术融为一体,求得社会和谐发展。
2、新的经济观。就是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反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大连全市陆地面积12573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基本属于自然资源尤其水资源匮乏的城市,这就要求在发展城市经济中,避开自己的劣势,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寻求优势互补。在城市发展规模上,走内涵发展之路,求得规模经济。
3、新的价值观。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充分利用技术的正向作用。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环境规制的强化作用。如上所述,环境规制就是指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政府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措施对厂商等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达到保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目标,具体包括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保护。新的价值观要求不仅要治理,更主要的是防范。正如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仅仅要生存,更主要的是发展。
4、新的生产观。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用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生产。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挖掘替代能源,如根据大连水资源缺乏的实际,可充分利用循环水进行工业生产,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养殖生产等。这正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5、新的消费观。引导市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确立新的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构筑文明消费载体,改善消费条件,提高消费档次。这种绿色消费的原则是: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注重对垃圾的处理等,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要求。
6、新的发展观。建立健全环境友好的决策和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有关法规和发展战略、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研究综合环境与发展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克服单纯追求GDP的倾向。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发展,并非单纯的经济增长,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绿色GDP核算要求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将生态与社会成本指标、福利与技术进步指标等充实和完善现行的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推动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
总之,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理解环境规制产生的多重效应,充分认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进而继续积极探索如何运用环境规制的手段和政策性措施保障大连乃至全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