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把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崔建华 时间:2010-06-25

    当前对居民日常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有很多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般的百姓认识上的误区,即百姓凭自己对日常消费品价格的直觉,认为CPI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水平和趋势。虽然这种感受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具有性,它把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与CPI等同起来;二是把CPI这个反映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指标当成衡量过热或过冷的唯一指标,忽视判断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其它价格指数;三是把消费价格指数与资产价格指数混为一团,并否认它们之间的联系;四是基于我国CPI统计方法的局限性,认为我国现行的CPI指标体系不科学,要重构(易宪容,2007)。究竟怎样全面准确认识CPI指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我国现行的CPI指数反映的是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而不能准确反映各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
  
  CPI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是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物价总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换句话说,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居民包括城市和乡村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平均水平,即全国CPI是一个宏观平均的统计指标,是全国“一刀切”的平均水平。它是通过某种加权平均的步骤而得到的,包括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品和服务、不同时间、不同消费阶层等多个维度的平均。或者说,是通过对成百上千种不同的代表性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它反映了某些环节、某些领域成千上万个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总体价格变动情况。其中,既有高档商品或服务,也有低档商品或服务。更多的是中档商品或服务。例如,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根据按抽样调查原理选中的近12万户城乡居民家庭(其中,城市近5万户,近7万户)的消费支出资料,选定了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作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商品篮子”,其中不包括投资品和资产项目。在现场采集基础价格资料后,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方法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因此,一般来说。CPI指标是针对一个国家而言的,在分析和制定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面准确把握居民日常消费价格指数。必须认识到:一是目前政府统计部门定期公布的CPI客观上要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本地区所有居民(或所有家庭)生活费用的实际影响,它并不一定与居民个人(或个别家庭)的生活经验相吻合;二是不同的消费者不能从各自熟悉的类别商品个体指数角度对CPI作出判断;三是不能将反映百姓生活压力的全部责任都强加到最终消费环节的价格指数变化上。现行CPI体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时期医疗价格、费用和居住价格总水平的相对变动情况,至于价格本身的高低、具体的消费类型、消费档次、消费数量,CPI则“鞭长莫及”。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定期编制和发布的物价指数,综合地反映了全社会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也部分地反映了不同阶层百姓所关注的某类商品价格的涨价压力。但CPI指标它不能准确反映各个地区的各个阶层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各地区极不平衡、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只有构建各个地区和各收入群体CPI指标才能准确反映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
  
  二、CPI指标是反映物价总水平进而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不是万能的
  
  就像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全部一样,CPI也不能反映物价变化的全部。它只是反映物价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
  1.CPI本身存在功能性局限。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是判断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出现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宏观调控的基础。虽然CPI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变化,但在反映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幅度方面,在反映经济增长率变动的及时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功能性局限,对此要有科学的认识。既不能忽视CPI指标的重要性,同时又应看到其功能性局限,特别是不应仅仅根据CPI涨跌幅的变化,人为地设置判断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量化标准,而是在观察CPI走势的同时,还应根据其他重要物价指标,如原材料购进价格、品出厂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和资产价格(证券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等的变化进行综合判断。
  2.我国现阶段CPI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失真。必须强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市场化水平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决定CPI,必然打上的烙印,使我国的CPI统计扭曲失真。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例如.第一,受我国特定发展阶段的影响,CPI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要弱于投资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等其他价格指标;第二,我国现有的产业组织形式和价格传导机制决定了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变化难以反映到CPI上;第三,CPI的变化有更多的政府行政干预的色彩,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
  综上,准确全面反映物价总水平进而判断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状况的指标,必然是一个由若干价格指标构成的有机体系。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从生产、建设领域到流通、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体系,主要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CGPI,主要用来反映企业间集中交易的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水平)、房地产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等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和范围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情况,各有特色,互为补充,共同反映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价格指数结构,如CPI与PPI之间的关系。因此,仅仅通过CPI水平和动态指数来分析宏观形势,并以此作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难免会失之偏颇。尤其在我国,宏观形势中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在分析中除需观察CPI变动之外,还应综合考虑和观察其它一些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将当前指标和历史数据结合分析。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发展趋势,从而作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和政策选择。

  三、CPI是消费价格指数。不是资产价格指数。但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有学者认为,应将商品房价格变动放入CPI的篮子里,甚至还建议将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也纳入进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对CPI的内涵及作用的曲解。事实上,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有股票指数和房地产价格指数加以反映.比较综合的价格指数有GDP缩减指数,不能指望CPI来承担这些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CPI是消费价格指数,不能把资产价格纳入其中,但必须充分考虑资产价格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
  1.基于居民购房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质,住房具有体现资产和消费价格的两面性。笔者认为,CPI中只应包含住房的消费价格,而不包含资产价格,不能把资产价格放到CPI的菜篮子里,但必须强调住房资产价格必然会影响住房的消费价格。这就要客观全面和准确分析住房的消费价格如何确定的问题,它主要涉及住房消费成本以及权重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前者而言,国际上,在CPI中衡量自有住房消费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使用者成本法(user cost ap-proach)、取得法(acquisitions approach)和支出法(paymcnts ap-proach)。目前多数国家采用的是使用者成本法.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剔除了自有住房的投资品属性。较好地衡量了自有住房消费的成本。使用者成本法通过两种途径来估计自有住房消费的成本,一方面是通过实际的租金来估计自有住房消费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从消费成本中估计的房租来衡量自有住房消费的成本。就权重而言,即要考虑一国恩格尔系数的真实状况,又要充分考虑一国的文化传统。比如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情况,我国过去长期把住房归于职工福利范畴,扭曲了住房价格,后来主张“居者有其屋”,千方百计让每个人都拥有住房。无论是城市还是,拥有一套住房都是居民终生奋斗的目标,不少人少吃省用一辈子,就是为了获得一套住房。这导致了商品房买卖市场很发达,而商品房租赁市场不景气。因此,在我国确定CPI种类和权重时,一是要充分考虑我国购买住房的这种特殊性;二是不能忽视住房资产价格变化对住房消费价格的影响。一般而言,住房资产价格的上涨必定会使住房消费成本和租金上升,从而使得住房消费价格上升。
  2.资产价格上涨也会引起其它消费价格的上涨.要特别注意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对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的扩散影响。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些商品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当房价快速上涨,远远偏离商品的价值,就与其他商品价格之间形成了巨大差距,而这种差距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当房价持续上涨到一定程度.在比价复归力量的作用下,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必然上涨--只有通过上涨才能实现与房价的比价复归。其上涨幅度与房价的涨幅有关,如果房价成倍上涨,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也必然以相近的速度和幅度上涨,在这种情况下,CPI的上涨其实很难避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倘若房价继续保持快速上涨,在比价复归力量的影响下,CPI的上涨也就存在着一定必然性。
  
  四、应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CPI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并及时加以边际修正
  
  我国现阶段CPI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并不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我国的CPI不,需要重构,而关键在于应尽快予以边际修正。我国CPI的局限性有以下方面:
  1.统计的基础有偏差。统计的种类和权重设置不够合理,且不能及时修正。一国的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等因素是CPI统计的基础。目前,CPI统计指标体系在分类和权重上都有些偏离CPI统计的基础。一是分类上的偏离。目前中国的CPI,它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及通讯、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但是,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快的消费支出项目没有包括在CPI中。比如,民众教育消费(只包括教育文化书本费用,而没有学费、教育培训费等大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根本就没有包括在CPI之中。二是权重配置不够合理。例如,在居住类上,美国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为42%以上,中国则只有13%。由于中国住房类在整个CPI指数中的比重过低,这不仅没有反映中国居民实际消费模式的变化,也使得国内房价快速上升而不能够在CPI中得到反映。也正因为这种CPI统计体系的缺陷,使中国CPI不能真实地反映国内居民消费与服务价格与消费模式的变化,从而使得中国居民对通货膨胀实际感受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存在不小的差异。三是CPI的种类和权重不能随着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变化而适时调整。
  2.缺乏多样性.个性化不够。目前的CPI指标体系虽然有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居民消费价格,但还没有能反映不同的消费层次或收入阶层差异的分类CPI指标。随着社会的快速,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经济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居民在消费能力、消费水平、消费偏好、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面对这种实际情况。仅仅编制一个物价总指数显然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收入阶层所面临的实际价格水平,也不能及时反映物价波动对不同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而这对于政府、和消费者的决策却非常重要。基于此,完善CPI指标体系,需构建三层次的CPI指标系统,第一层次是反映全国居民平均水平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CPI指标;第二层次是反映各个地区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CPI指标;第三层次是反映社会不同收入群体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CPI指标。分层编制“个性化”的CPI指数,这无疑有助于确定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有助于公务员、企业员工工资的调整,有助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有助于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税收体系,还有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再分配。
  3.透明度不够。在我国,不仅CPI指数信息收集与制作过程不公开和不透明,而且CPI权数也完全不公开和不透明。研究者要想知道CPI权数,只能靠自己来计算与测定。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CPI的确定与测算不公开、不透明,当这种CPI与居民实际消费相脱节时,造成居民很多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国内CPI在统计方法上的不透明,从而使企业及个人对政府公布的CPI数据关注不够,而政府通过这样的数据进行决策。就容易造成对经济形势判断不足,甚至会影响政府的决策。比如,低利率政策是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许多经济行为曲扭的根源。但由于CPI过低,或国内CPI一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上,利率过低必然让债权利益受损和债务人受益。国内低利率政策也成了国内固定投资过热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重要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