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文勇 时间:2010-06-25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县委、县府对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县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村电算化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包、出租欠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道路等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而山林土地、果坝嫣痢⒎课萆枋┑燃?遄什?姆??鲎庖舱?晌??寰?弥饕?杖氲闹С诺悖??诖斯?讨斜┞冻龅奈侍獠蝗莺鍪印?.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3.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帐,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帐;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有的“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二)资产管理欠规范。1.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拢,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2.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崇,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萎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帐款不符,存款短缺。3.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

  (三)报销审批欠规范。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开支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一支笔”审批,社长直接经手支出的票据须指定一名村主要领导审批,凡属支出的凭证,必须写明用途并由经手人签名,证明人作证,审批人审批,做到三项手续齐全。该制度又对开支额度的审批权限均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审批不够规范。个别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自收自支,架空出纳,财监小组形同虚设。2.帐款结报不及时。部分村财会人员长期外出脱岗,无法正常结报;有的由于村主要干部违规干预财务,造成无法正常结帐。3.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帐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

  (四)会计帐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1.会计帐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帐目处理不一致;总帐、明细帐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2.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未能纳入总帐之中。3.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4.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代理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五)财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1.乡镇代理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帐。2.实行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不够完善,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是违法违纪增多。在2000年至2002年县纪委立案查处的村级基层干部违纪案件中,村干部因财务违纪而被处理所占当年度前述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为15%、16.1%、21.7%。同期,县检察院受理的农村案件举报数也呈类似迹象,分别占当年度辖内案件受理数的33.6%、39.1%、47%。农民目睹身边的贪污、挪用、侵占、受贿现象,导致党群、干群矛盾激烈,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影响社会稳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违法违纪增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近三年来,因财务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数分别占农村集体上访数的41.9%、44.4%、33.3%。三是缓慢。管理不善导致集体资产流失,违法犯罪导致集体经济被侵蚀,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挫伤了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和对党与政府的感情,增大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为阻力。

  二、主要原因

  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普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还没有脱离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由于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或者即使懂一些,也是一知半解,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有的以“老大”自居,撇开制度,撇开监督,我行我素,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甚至有的为自己想方设法捞点“实惠”,明知故犯,故意搞乱财务,便于混水摸鱼。

  二是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群众民主观念淡薄。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于是放弃职守;而个别村的财会人员本身是新一届干部调整上来的“亲信”,要让他坚持原则另当别论。我们一直强调群众监督,而作为监督主体的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等究竟了解多少呢?许多村民缺乏民主意识,看问题凭好恶,往往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三是查处力度欠大,乡镇监管乏力。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查处机关认识问题、乡镇监管的力度问题,加上村级财务问题自身复杂化,导致查处难度大,扶正纠偏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村级基层组织人员只有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才属检察机关管辖范围,至于在管理内部事务中产生的其他非职务犯罪均由公安机关管辖,但实际往往两类犯罪交织在一起。基于法律规定,检察、公安只能各管各,而且农村经济犯罪领域的查处,由于财务管理混乱、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往往存在怕难、怕烦而不敢插手的情况,加上涉及到具体问题的管辖权认识不一,致使一些村干部违法查处工作有时处于法律真空状态。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但是在目前普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缺乏情况下,乡镇如何在依法范畴内行使好指导权,逐步培养和规范村民自治,确实值得深入研究。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除非触犯刑律或者触犯党纪,否则也难以具体处理。

  三、规范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首先要针对乡镇对村干部素质教育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现状,加强教育培训。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坚持和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要规范农村财务,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实践证明,我县已经推行的诸如农村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代理记帐制度和村电算化制度等制度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此外,笔者建议应尽快建立下列制度。1.工程项目建设、资产承包租赁公开制度。为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贪污贿赂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必须经两委会讨论,重大项目必要时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方可实施,且均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向村民公开,以彻底改变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对于各类合同文书,建议由农经站和司法所协助审查,以符合法定要求。2.外来资金管理制度。实践中,经常有村民反映土地征用补偿款、社会捐助款物、上级部门拨款等外来资金收不入帐现象,为堵塞村干部违法乱纪漏洞,防止村民误解,建议对上述外来资金规定统一先由乡镇接收,再拨付村级使用。3.取消多头开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制度。针对滥开存折户、公款私存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建议规定各村只应保留一个帐号,杜绝存折开户,实行支票结算,坚持帐、款、支票、印鉴分开保管原则。4.实施审计监督制度。首先乡镇农经站应严格把关,对现金存款进行不定期盘库,防止挪用;发现不符要求的票据、不应开支的项目必须坚持原则,监督执行。其次,县农经站可对村级财务实行轮流审计,争取村干部届期内能轮审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协助乡镇解决。5.实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度。对于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要求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类似此类监督制度,在我省瑞安等地已不是新鲜事。

  (三)加强乡镇监管,做到服务于民。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为此,个别乡镇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发现问题能拖则拖,能保则保,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问题”干部有恃无恐,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经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于在执行财务制度上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扎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农经员队伍则应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审监职责。此外,建议乡镇干部结合“星期三制度”,能扎实有效地帮助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应收款的清理等等。

  (四)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县委、县府对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县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村电算化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包、出租欠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农田水利、土地整理、道路等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而山林土地、果坝嫣痢⒎课萆枋┑燃?遄什?姆??鲎庖舱?晌??寰?弥饕?杖氲闹С诺悖??诖斯?讨斜┞冻龅奈侍獠蝗莺鍪印?.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3.付款收费欠规范。大部分工程项目的付款以领款凭证方式入帐,农村已成为工程承包商逃税的“黑洞”;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帐;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有的“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二)资产管理欠规范。1.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拢,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2.多头开户普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由于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崇,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萎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帐款不符,存款短缺。3.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

  (三)报销审批欠规范。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开支由村经济合作社社长“一支笔”审批,社长直接经手支出的票据须指定一名村主要领导审批,凡属支出的凭证,必须写明用途并由经手人签名,证明人作证,审批人审批,做到三项手续齐全。该制度又对开支额度的审批权限均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1.审批不够规范。个别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自收自支,架空出纳,财监小组形同虚设。2.帐款结报不及时。部分村财会人员长期外出脱岗,无法正常结报;有的由于村主要干部违规干预财务,造成无法正常结帐。3.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帐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

  (四)会计帐务处理欠规范。主要表现在:1.会计帐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帐无物,有物无帐,有总帐没有明细帐;对同一经济业务前后年度会计帐目处理不一致;总帐、明细帐不一致;现金与存款不分。2.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未能纳入总帐之中。3.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4.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代理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五)财务公开欠规范。有关部门对深化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1.乡镇代理记帐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帐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帐。2.实行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帐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如干部误工往往同村民误工捏在一起公布。

  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不够完善,引发了诸多问题。一是违法违纪增多。在2000年至2002年县纪委立案查处的村级基层干部违纪案件中,村干部因财务违纪而被处理所占当年度前述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为15%、16.1%、21.7%。同期,县检察院受理的农村案件举报数也呈类似迹象,分别占当年度辖内案件受理数的33.6%、39.1%、47%。农民目睹身边的贪污、挪用、侵占、受贿现象,导致党群、干群矛盾激烈,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影响社会稳定。由于财务管理混乱,违法违纪增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近三年来,因财务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数分别占农村集体上访数的41.9%、44.4%、33.3%。三是缓慢。管理不善导致集体资产流失,违法犯罪导致集体经济被侵蚀,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挫伤了群众对经济建设的热情和对党与政府的感情,增大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人为阻力。

  二、主要原因

  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普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还没有脱离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由于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或者即使懂一些,也是一知半解,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有的以“老大”自居,撇开制度,撇开监督,我行我素,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甚至有的为自己想方设法捞点“实惠”,明知故犯,故意搞乱财务,便于混水摸鱼。

  二是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群众民主观念淡薄。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于是放弃职守;而个别村的财会人员本身是新一届干部调整上来的“亲信”,要让他坚持原则另当别论。我们一直强调群众监督,而作为监督主体的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等究竟了解多少呢?许多村民缺乏民主意识,看问题凭好恶,往往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公共事务关心较少,对村级财务问题不愿管、不想管或不敢管。

  三是查处力度欠大,乡镇监管乏力。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查处机关认识问题、乡镇监管的力度问题,加上村级财务问题自身复杂化,导致查处难度大,扶正纠偏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村级基层组织人员只有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才属检察机关管辖范围,至于在管理内部事务中产生的其他非职务犯罪均由公安机关管辖,但实际往往两类犯罪交织在一起。基于法律规定,检察、公安只能各管各,而且农村经济犯罪领域的查处,由于财务管理混乱、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往往存在怕难、怕烦而不敢插手的情况,加上涉及到具体问题的管辖权认识不一,致使一些村干部违法查处工作有时处于法律真空状态。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但是在目前普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缺乏情况下,乡镇如何在依法范畴内行使好指导权,逐步培养和规范村民自治,确实值得深入研究。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除非触犯刑律或者触犯党纪,否则也难以具体处理。

  三、规范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法制宣传,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首先要针对乡镇对村干部素质教育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现状,加强教育培训。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坚持和完善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有章理事。要规范农村财务,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实践证明,我县已经推行的诸如农村合作社制度、村干部补贴制度、财务公开制度、乡镇代理记帐制度和村电算化制度等制度都行之有效,且便于操作,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做到不折不扣落实执行的问题。此外,笔者建议应尽快建立下列制度。1.工程项目建设、资产承包租赁公开制度。为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贪污贿赂挪用等情况的发生,凡涉及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及出让必须经两委会讨论,重大项目必要时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表决方可实施,且均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向村民公开,以彻底改变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对于各类合同文书,建议由农经站和司法所协助审查,以符合法定要求。2.外来资金管理制度。实践中,经常有村民反映土地征用补偿款、社会捐助款物、上级部门拨款等外来资金收不入帐现象,为堵塞村干部违法乱纪漏洞,防止村民误解,建议对上述外来资金规定统一先由乡镇接收,再拨付村级使用。3.取消多头开户,实行支票户管理制度。针对滥开存折户、公款私存导致货币资金管理失控等现象,建议规定各村只应保留一个帐号,杜绝存折开户,实行支票结算,坚持帐、款、支票、印鉴分开保管原则。4.实施审计监督制度。首先乡镇农经站应严格把关,对现金存款进行不定期盘库,防止挪用;发现不符要求的票据、不应开支的项目必须坚持原则,监督执行。其次,县农经站可对村级财务实行轮流审计,争取村干部届期内能轮审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协助乡镇解决。5.实行村干部过错行为民事赔偿制度。对于村干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要求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责任。类似此类监督制度,在我省瑞安等地已不是新鲜事。

  (三)加强乡镇监管,做到服务于民。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某种程度上说,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为此,个别乡镇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发现问题能拖则拖,能保则保,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问题”干部有恃无恐,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经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于在执行财务制度上屡教不改,违法乱纪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扎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农经员队伍则应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审监职责。此外,建议乡镇干部结合“星期三制度”,能扎实有效地帮助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应收款的清理等等。

  (四)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在打击农村干部经济犯罪问题上,也应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预防,一手抓打击。前面提到的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只是其中一手。司法实践证明,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能指望所有的干部都能严格自律,总会有一些干部经不住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人,绝不能手软,不能失之于宽。一方面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保障农村经济健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己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信念,切实解决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怕难、怕烦等错误认识;此类案件查结后,还应重视查漏补缺工作,针对引发犯罪的财务管理突出问题,提出有关建议,由乡镇村落实整改。另一方面纪检、检察、公安要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形成合力,管辖权限内的案件不互相推诿,以避免打击不力现象,从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