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理论述评及展望
2006年以来,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料不断显示,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消失,正在被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家所取代。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占出口商品总额50%以上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会不会降低?占国内社会生产总值30%强的出口产品销往哪里去?国内生产总规模是否要逐渐压缩?这些问题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通过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分析,提出一些思路性启迪。
一、谜题理论的提出
美国著名学家里昂惕夫在1953年发表的题为(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美国资本地位的再审查)一文中,在对美国200个产业生产100万美元出口商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与同期进口100万美元替代晶的资本有机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进口替代品的资本有机构成。里昂惕夫据此认为:美国的出口商品更多密集的是劳动要素,而不是本国丰富的资本要素,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主体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里昂惕夫在其发表的另一篇题为(要素比例和美国贸易的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的中,对这种“谜”象解析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具有更熟练的生产技术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3倍,美国的劳动是倍加劳动。因此,美国是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应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换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的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还认为,美国工人劳动的高熟练程度和高劳动生产率,是由于美国的管理水平高,工人接受过高水平专业和高质量技术培训,并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
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出口商品一直以资本/劳动的高比率和销售价格低廉而雄踞世界市场之首,并迅速塑就强撼不动的霸主地位。这不但支撑了美国社会的充分就业,而且持续获取了巨额超额利润。然而里昂惕夫的这个判断对美国当局和发达国家的垄断经济学家们无异于迎头棒喝,釜底抽薪,引起一片斥责反对。那么,这究竟是里昂惕夫在理论上出现了错误,还是在经验上存在问题呢?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争论,至今没有取得共识。这就是国际经济理论界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经济学家们的分析
(1)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对“里昂惕夫之谜”猜析说,美国的关税结构保护了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口商品中,相对增加了资本密集度,相对降低了本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那么,里昂惕夫在分析资料取权数时,用进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实际构成所确定的权数,校正进口替代晶的要素结构,比没有关税结构障碍要降低了进口替代品的平均劳动密度,即如果没有关税结构保护因素,美国的进口商品要素结构中,劳动密集比重应该比实际比重要大,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将会比实际的比率要低。足见,这不能解释“里昂惕夫之谜”。
(2)美国经济学家凡尼克(j.Vanek)认为,里昂惕夫的计算仅仅局限于多种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如果把美国高度依赖的高资本投入的几种资源品的进口考虑进采,美国进口的替代晶中的资本密集度会低。他根据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计算表明,美国与欧洲、美国与日本的贸易中不出现这种“谜”,而与加拿大、与中国、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却反复出现这种“谜”象。加拿大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自然资源品,而自然资源性商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故而出现“里昂惕夫之谜”象。似乎美国进口的商品全都是资源密集型商品,甚至连同近年出现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也都是因为美国从中国进口资源型商品形成的。这显然这与实际不符。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研究表明,美国工人身上蕴含有大量资本因素,美国的劳动密集并非是普通质量上的劳动密集,美国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生产高效率。工人较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高效率,得自对工人技术培训的高投资,如果把投人到劳动力身上的资本加到美国的资本存量中去,美国出口商品中的资本/劳动之比率会比计算的要高。但舒尔茨却不能拿出美国的贸易额/培训资本之比率与资本/劳动之比率之间的量化比较依据。
(4)美国经济学家基辛(D.B.Keesing)的研究表明,美国在出口晶的生产中,包含有较高比例的技术熟练工人的劳动,而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中,技术熟练工人的劳动要素比例相对要低。美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度较高,是美国技术职员和技术工人相对丰富。
(5)美国经济学家坎农(P.B.Kenen)的研究表明,虽然美国出口产品中的技术熟练工人的劳动要素比重高于进口替代品的劳动要素比重,但美国技术熟练工人的工资要高于出口国的熟练工人工资,工资差异优势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把这些资本还原到美国资本存量中去,计算表明,出口每100万美元商品中的资本含量会高于进口替代品。坎农据此认定,美国的出口产业并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并认为,美国仍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出口的基础依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6)中国经济学家陈家勤研究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实际,对“里昂惕夫之谜”及其各种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指出,毫无疑问,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是社会生产的最重要的要素。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有长足发展的今天,要素是可以在各国之间流动的,同时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资本可以转化为劳动,企业家才能也可以转化为资本,地价的确受供求影响较大,但地价高,资本和劳动不一定就离开;地价低,资本和劳动也不一定就向那里积聚,关键是看能否给资本带来持续稳定的高额利润。陈家勤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决定一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的是本国的要素生产率。中国虽然人口众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力价格(工资)低廉,具有劳动力要素优势,但是这种劳动力要素优势却被该要素的低效率倍加性抵消了。还不止于此,还要从世界市场上大量购买劳动密集型商品补充国内需求,仅2005年我国就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了4000多万吨粮食。只有要素优势和要素生产率优势同时具备,才能持续拥有出口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是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化、社会化大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耕作,必然会产生出巨大的劳动要素生产效率,尽管在国际市场上他们的农产品出售价格很低,但是这个出售价格仍然大大高于他们生产农产品的个别价值,从而仍然能够取得超额利润。
三、“里昂惕夫之谜”及其各种分析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在20世纪,世界学国际贸易理论界明显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维护发达国家经济利益的垄断经济学贸易理论;另一派是维护家利益的发展经济学贸易理论。以上不管是“里昂惕夫之谜”的发现人,还是诸多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分析者,都特别关注到了要素生产率优势对于巩固和扩大一国产品在世界商品市场占有率中的关键作用,这个发现和对这个发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的分析,无论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都具有指向性意义。
我们不能离开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去企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奇迹,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对现有经济基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地去创造经济建设中的新局面。我们丝毫不回避劳动力价格优势的逐渐消失可能会给我们的外贸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但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一方面,中国劳动力平均价格的增长,是中国劳动人民可支配收入均衡增长的最重要的标志;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长足发展中,真正决定商品价格高低进而决定市场份额大小的不是劳动力价格优势,而是劳动者所拥有的高超的劳动技能及其劳动者之间的协调、自觉、积极劳动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因此,我们在保有劳动力要素优势的前提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个关键环节,劳动力价格优势的消失与否,就不是主要的了。
怎样尽快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借以弥补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消失而日益形成和加大的我国在国际商品市场竞争中的商品价格优势的缺失?笔者认为,主要应该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遵循和运用价值,着力创造科技资本利润率引领社会生产平均利润率的新局面。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最坚实的基础。当前紧迫的任务是我们必须创造科技资本利润率引领社会劳动密集型生产平均利润率的体制和机制条件,使社会资本自觉流向科技领域,自觉流向科技新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快速地提高社会劳动要素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保持和增强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遵循和运用人本规律,着力培养和造就浩浩荡荡的高级技术工人大军。资本和技术对于保持商品竞争优势有决定性作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的资本稀缺度得到明显缓解,但是技术稀缺度仍然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靠自主创新,二靠国外引进。
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固然重要,但普及应用更重要。如果有了高新技术,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应用,那么这种技术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为了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率,培养和造就浩浩荡荡的高级技术工人大军就成了关键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诸多集团的成功做法,解决问题的出路无非有三:
一是岗前专业;二是岗上培训;三是对广大技术工人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技术技巧,政府主管机构应积极热忱地组织专家进行价值评估,予以专利认证保护,技术技巧发明人所在企业,应依据价值评估给技术技巧发明人以利益补偿。通过这样几年的努力,我们就能够创造出一支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高级技术工人大军,由这支大军为骨干,应用高新技术生产出来的出口商品中的资本技术含量就会有一个突变式增长。
3.遵循和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继续开发劳动密型新产品,竭力巩固我国已经占有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世界市场。一要支持和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到国际市场上去拼争;二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三要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4.遵循和运用资源稀缺规律,合理配置企业家才能资源。资源是指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的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四大资源中核心的、具有支配作用的要素,是将其他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结合在一起并将它们转化成所期待的产品的组织性力量。政府应该进一步开放企业家市场,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和其他经济机构,敢于和善于在国内外企业家市场中选聘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