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制的动因和架构设计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创业 创业机制 创业驱动 创业决策 创业管理 创业者收获
创业机制是指为推进创业而建立的机构、系统和制度以及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创业是推动的重要动力。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高增长,内在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具有家意识、自下而上的创业精神,可以说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建立创业机制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掀起更高的创业浪潮。
1 创业机制的形成动因
创业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创业机制,促进个人创业和企业内创业也已经达成比较广泛的共识。创业机制的形成涉及到体制、制度、经济运行、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1 创业机制的形成动因
创业机制形成的动因主要包括创业推动、政策驱动、需求拉动、学习效应及其交互作用。
1.1.1 政策驱动
创业已经成为各国推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如何鼓励和推动创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核心。英国政府于早在1998年就发表了《我们竞争的未来:建设知识推动的经济》白皮书提出:新经济社会对企业家的挑战,要求他们是创新的、有创造性的,能够持续改善性能,建立新的联盟和合作冒险。对政策制定者的挑战是创造一个框架,用这个框架支持科技杰出性的持续发展,加强竞争以及创业和创新文化,并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如果有一个稳定的和经济背景,有一个支持创业的商业和社会环境,市场、技术和资金容易获得,有一支教育精良和技术熟练的、灵活的劳动队伍,创业就更能获得成功。新加坡政府为推动科技企业发展和培养科技实业家,决定拨款建立科技企业家投资种子基金。目的是要吸引更多创业基金公司到新加坡投资和鼓励更多的创业活动,争取在25年内使新加坡发展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科技企业中心。在我国,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生力主在建立风险创业机制。各地高新技术园区又单独划出一部分成立了创业园区,纷纷出台了系列政策,鼓励海外学子归国创业,鼓励博士们到创业园区进行创业。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拜创业的大环境正在逐渐形成。这些都将对创业机制的形成具有极大的驱动作用。
1.1.2 创业推动
传统的观念或经济学中的主流观念认为,大企业创造了整个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社会福利的主要来源。但是有许多研究表明,新创企业和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供了大部分的就业机会。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每年大约产生93 000个新企业,而到80年代,新企业的产生速度上升到每周大约12 000个。从1997~1980年期间,列入《财富》杂志500强的企业削减了300万个职位,但从1970~1980年间,新创企业在美国则提供了大约2 0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1980年以来,小企业和创业者每年创造了70%以上的新就业机会和70%以上的新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近10年来,美国经济的推动力越来越多地来自创业和创新型企业。同时,创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人均产出与人均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创业还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获得相应的回报。未来学家约翰·奈司斯彼特也认为,创业是美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因此,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增多以及创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将是推动创业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1.1.3 需求拉动
任何创新和创业都是从好的创思开始的。创思要顺利地进入产业创新和创业过程,就首先要使得创思活动及其结果能够进入市场,即要有一个完善的创思市场。为培育新创企业,建立风险资本市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选择。许多新创企业在开业后很长时间内,资金短缺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而他们往往不乏好的项目和产品,所缺少的只是驾驭风险、进行风险投资的人才和机制。风险资本是投入到具有快速增长潜力并能带来一定资本收益的拟创立的新企业或刚刚诞生还处于创业阶段的新创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是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风险资本与创业机会、风险资本与企业管理的高效组合,是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的新型投资机制。如果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配套措施得当,可以预见进入创业领域的风险资本的数量将十分可观。证券市场是风险资本退出、创业者融资或收获创业收益的最便利方式之一,但是新创企业在深、沪主板市场上市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新创企业较难得到上市额度,经营业绩一般难以达到深沪市场的上市标准。所以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不能为风险资本退出、创业者融资或收获创业收益提供必要的渠道,应该尽快建立二板市场。可见,创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思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以便为创业企业获得创思、创业资本和成功的收获创业收益提供便利,而这些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带动创业机制的形成。
2 创业机制的架构设计
创业机制包括创业驱动机制、创业决策机制、创业管理机制和创业者收获机制。
2.1 创业驱动机制
国家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和推动创业活动的开展,即建立创业驱动机制。
(1)应鼓励和保护创新思想。创思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只要是好的创思,就应该鼓励和保护,并促进其加快实现市场价值。即要有一个完善的创思市场,让各种创思进入市场评价和市场交换,特别是要让创思能够体现为对企业产权的拥有,这不仅可以促进创思以及使创思产业化和市场化,而且,有助于形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合作关系,减少同类企业的重复投资。其主要制度安排之一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而且,在企业制度上也要允许知识产权和知识型劳动者能够更多地参与经济剩余的分配。
(2)财税上对创新和创业进行扶持。政府应在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科技园区带动、辐射功能基础上,研究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经验,加快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化基地。积极鼓励社会各类投资者以技术等生产要素投资创业,并且要根据财力情况,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和创业资助、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项目贴息以及税收减免等。
(3)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创思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是产业创新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我国,金融机制特别是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产业创新和创业的重要障碍之一。创新机制与风险投资机制的密切结合,是促进高新技术和创思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强大推进力量。一些好的创思,只要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就有可能开创非常可观的产业发展领域。从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看,创新机制与风险投资机制的密切结合,是促进高新技术及创思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强大推进力量。因此,在我国,健全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是推动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
(4)建立创业文化。风险投资、技术以及创思在推进创业中的作用固然重要,我们也不能忽视创业文化的培育:建立有利于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鼓励人才频繁流动的运行机制,人才流动应成为一个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观念,工作的高流动率甚至应受到公司的鼓励,形成促使员工成才和成功的环境;创业充满了风险,一个企业要想能够承受高风险,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企业内营造敢于冒险、理解冒险、支持冒险、容忍失败的宽松进取文化氛围;应该倡导企业家精神,鼓励员工创业,树立将创业作为工作目标的工作观念,鼓励基于创业目标的各种创新活动,鼓励为实现创业而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倡导将工作视为乐趣的工作态度;培养尊重人的选择和首创精神,崇尚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又互相学习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5)加强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在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中普遍开设创业学课程,在继续教育中进行创业培训。
2.2 创业决策机制
为了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创业决策机制,以保证创业活动不会出现重大失误。一个完整的创业过程应该包括创业项目筛选、创业项目评价与决策等。
(1)创业项目筛选。只有极少数的创思能够形成创业项目,其中更少数量的创业项目能够实现商业化并获得成功。因此,创业者应对创业项目进行认真地筛选。
(2)创业项目的评价。项目评价涉及到对项目的技术评价和评价两个方面。项目的技术评价通常应由所属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专家就项目的技术完善或成熟程度、技术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有关技术知识和各种技术标准;经济评价主要是有关创业计划的评估。
(3)创业决策。根据决策标准,包括持续赢利能力、成长性和企业的市场地位等,选择风险较小,市场前景和赢利较好的创业项目。持续盈利是创业成功的第一大要素,也是企业存在的标志。持久盈利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盈利的持久性。企业成长性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就是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长期积累的、具有辐射作用、其他企业不可复制的优势,包括技术、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特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新创企业在产业或市场上的地位对于企业未来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3 创业管理机制
在创业管理中,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创业活动的需要,如传统的企业奖励、短期的工作定额、预算和努力避免犯错误等。因此,要实施管理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业管理机制。
(1)实施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对管理流程进行某种程度的再造。包括要建立鼓励创业的氛围;通过对企业之间的交叉运作,为创业人员提供能够开展风险事业的自由空间;允许创业人员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采用一些迅速的、非正式的方法为新创意的实验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建立一套鼓励冒险、容许错误的体制等。
(2)实施多重激励,建立和健全创业动力机制。创业的动力来自人们开展创业的积极性,也就是说,要使创业具有强大的动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发挥创业者积极性的机制。创业需要承担很大的创业风险,创业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素质、事业心和努力程度,因此,对于创业者,除了通过理念激励、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等措施调动其积极性外,还必须通过报酬激励、产权激励等满足创业者及其团队的独立的经济利益。创业者责、权、利的统一是建立创业机制的中心环节。
(3)制定创业评价办法,建立和健全创业约束机制。为加强对创业活动的监控,要制定创业评价办法,进一步建立创业约束机制:首先要有多重的利益约束机制。要形成管理者利益、创业者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利益制约关系,实现利益的均衡。其次要有健全的财务约束机制。创业投资也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活动,高风险的创业投资迫使创业者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的资金配置、运用和监管的机制,同时要求创业者要对未来技术和市场有敏锐的感觉和预测能力,勇敢的冒险精神和谨慎严密的投资谋略。第三要有权力平衡约束机制。创业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人员和创业团队就不受任何的约束,而应该是在企业制度的权力制衡下对创业团队和创业人员保持必要的柔性,形成既灵活又有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关系。
(3)创业者收获机制
创业者收获企业创造的价值的一些方法也被风险投资者用作获取收益的退出机制。不同的是,风险投资者大多在企业进入成熟期之前就退出,而创业者更多地将企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在,虽然收获战略的实施使他们获得了盼望已久的企业流动性,但往往对企业的易手充满伤感。收获的主要途径有:①公开上市,这是创业者收获的最便利的方式,但由于上市的门槛较高,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②直接出售,这是收获企业价值的最普通的方法,将企业卖给大企业是一种主要的收获战略;③员工股票选择权计划。即创业者将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经营之后出售给员工;④管理人员买断。即将企业出售或移交给忠诚的、关键的员工,这也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所有权转移的解决方案,而且对于大企业和小企业都是适用的;⑤由于我国有许多新创企业属于较为典型的家族型企业,移交给家族成员也是创业者收获企业价值的一种途径。
1 林强等.创业理论及其构架分析[J].经济研究,2001(9)
2 金碚等.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创业与创新机制及启示[J].管理世界,2001(4)
3 杰弗里·蒂蒙斯.创业企业融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 陈德智.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 郁义鸿等.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 杨伯元等.创业投资在我国发展障碍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1(6)
7 卢锐.创业投资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1(1)
8 彼得·德鲁克.创业精神与创新[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9 安纳利·萨克森宁.硅谷优势[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10 卡斯滕·拉思讷等.创业者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下一篇:浅析电力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