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学再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彭莉 时间:2010-06-25
摘 要 从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角度,通过对居民支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大额的消费支出也会导致居民收入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解决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提供了一些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消费 收入分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人民收入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收入分配的不尽合理,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经济学中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该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较为合理,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扩大,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相当悬殊。据我国国家统计局,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16,1988年为0.386,2001年为0.395,现在已达0.45左右,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1 国内学者对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扩大态势。对于形成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从目前的研究结论及其依据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1 资产收益形成高收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由过去的“有益补充”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分配制度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资分配成为我国目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一种方式。资产收益的存在使劳动者同资本(技术)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造成收入差距悬殊的最重要因素。
1.2 高知高能人才获取较高收入
  在经济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复杂劳动的短缺和不足,简单劳动的大量过剩使收入拉开差距。据调查统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高收人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在全社会各个行业,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普遍上升。以高等教育界为例,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的改革措施使部分高校教师收入大幅增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教师最多的一年可以拿到5万元人民币的津贴,加上工资,年总收入可达7万元人民币。
1.3 城乡分割造成的收入差距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1994年和1999年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看,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人群体相对较小,合计只占总人数的28.6%;由于少数高收入者对其他收入群体向下排挤,中等偏下收入和低收人群体相对过大,合计占总人数的64.15%。近年来,我国城市国有战略性结构调整,下岗职工增多,城市安排自身失业人口压力很大,不可能大量吸纳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容易转移出去,农民收入的增长就将是艰难和缓慢的。
1.4 分配制度的不健全和调节手段的不到位加剧了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
  部分特殊人员收入高,而个人所得税调节尚不到位;部分特殊人员收入水平偏低,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更加剧了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经过调查了解,有10类人是最富裕的,即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非机构和房地产开发机构的项目经理,一部分个体工商户,部分企业承包者和技术入股者,著名影星、歌星、时装模特、作家和运动员,少数律师、经纪人、广告人和师,一些经常讲课、评审、鉴定的经济学家和司局长,少数违法经营者,极少数腐败官员。
2 居民收入扩大的经济学思考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理论的分析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是凯恩斯,他在《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主要有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凯恩斯认为,他的假说与理性的消费者行为是一致的。
  詹姆斯·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倾向,他认为如果经济在长期中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支出将按一个固定的比率稳定增长,但由于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过程中,国民收入会周期性地出现大起大落。人们力图维持其已有的生活水平,所以尽可能少地削减消费。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恒常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与收入的基本关系是恒常消费取决于恒常收入,二者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恒常收入假说不包含与长期相对应的短期消费函数,因为这一假说中恒常收入与恒常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比例关系。 但现实收入与消费同恒常收入与消费并不一致,存在着暂时收入与暂时消费,所以,恒常收入假说提供了一种能把经验的短期消费函数和经验的长期消费函数协调起来的假说或理论。通过以上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可以看出,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可以通过消费水平来表现出来的。
  假设A居民的年收入为20 000元,B居民的年收入为10 000元,每年的生活基本消费为5 000元,那么5年后A居民和B居民的收入差距为5万,这时如果,A居民的支出为3万的元,这两者的差距缩小为2万,如果是B居民的教育支出为3万元的话,则差距增大为8万,特别是教育、医疗的开支的庞大的开支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差距。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很低的。如2001年平均每个学生的学费支出按每年4 000元,加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费用,一年下来大约需要7 000~10 000元(取平均数8 500元)。对于城镇居民来说,按这个支出水平供养一个大学生虽然超出了人均收入水平,但还是承受得起的,而对于居民来说,情况就完全不是这样了,这一支出需要四口之家全年纯收入的80%以上。
  我们仅仅通过教育的一项消费就可以看出,在,教育的消费会对收入的差距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像医疗、住房、教育这些大额消费支出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降低收入差距的思路和对策
  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社会和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他们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我们解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应该对像医疗、住房、教育这些大额消费支出进行宏观调控。
3.1 正视差别,增加国民的收入
  按资分配通过利益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有关生产要素转化为社会生产资本,使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不断,因而按资分配是对生产资料和货币所有权的承认和报偿。不容忍按资分配中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无疑使资本利益受到侵害,资本收益率下降,投资欲望减弱,资本运动速度减缓,生产规模缩小,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既然收入差距的拉大在按资分配中无法避免,我们对按资分配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就不应当简单地诉诸道德、正义和感情,而不以的态度对待,更不能采取超经济的手段去取消它,只有经济发展,生产力才能发展,国民的收入增加,社会才能进步。
3.2 合理调节,有效治理
  制定合理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劳动力总量绝对大于就业岗位总量,这是长时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必须通过长时期大规模的投资创造就业岗位来缓解,建立起普遍的财产登记制度和财产转移的监督制度,加快征收财产税和遗产税的步伐。建立健全税收征管体系,避免应征税额流失。当前各种形式的骗税、偷税、漏税、擅自减免税的现象比较严重。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税收流失总额每年至少在1 000亿元以上,其中个体户那里流失约300亿元左右。这降低了国家利用税收这个最有力杠杆调节贫富差距的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打击骗取出口退税活动,打击各类偷税行为,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
3.3 政府要进行公共事业改革
  进一步加强教育,尽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一方面,经济理论研究表明,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除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之外,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要素。随着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越多,其个人的收入水平往往越高;而从国家的角度看,一国的人力资本积累越多,那么经济增长的潜力越大。另一方面,通过对贫困农村教育的扶持,可以减少农村教育的消费支出,减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在收入分配政策的博弈过程中,中国的分配体制也会越来越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下,平衡像医疗、住房、教育这些大额消费支出对收入分配无疑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对医疗、住房、教育这些领域进行改革和调控是缓解居民收入扩大的思路之一。

1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0中国经济
  年鉴[R].北京:中国经济年鉴出版社,2000
2 杨宜勇.收入差距为何拉大[N].人民日报,
  2000-05-16
3 陈德润.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思考
  [J].湖北社会科学,2002(9)
4 赵乐乐,颜日初.高校收费标准与我国居民
  的支付能力[J].经济经纬,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