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投融资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企元 时间:2010-06-25
摘 要:文章对目前我国投融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投融资体制以国有导向为主,同当前经济增长格局与投资绩效不匹配;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信用秩序混乱,投资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银行、证券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投融资  渠道  信用秩序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相适应,投融资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已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政府对投融资的管理也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目前投融资中还有一些方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尽快加以改革。

  一、投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融资体制以国有经济导向为主,同当前经济增长格局与投资绩效不匹配。尽管我国投融资格局已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仍然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从投资上来看,国有经济所占比例过高,投资领域过宽。1997年国有经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53%,仍是投资的主体。国有经济分布范围过于宽泛,一方面国有经济并没有从一般竞争性投资领域撤出,同时在、能源、电信、等领域继续居主导或垄断地位。据估计,我国国有资产份额平均行业比重61%,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例近年有所下降,但仍达59%.国有经济由于所有者主体缺位,产权关系模糊,存在着投资盲目,效率低下的弊病。而相比之下,许多高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却因为国有经济的行政性垄断及投资政策在产业准入方面的限制而被排斥在许多投资领域之外,发展空间狭小。从融资来看,财政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投资比重有所上升,相对应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近两年银行信贷向垄断行业及大企业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而垄断性行业企业及大企业绝大部分为国有经济,同时,银行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有的行甚至制定了不切实际的信贷管理办法,新发放贷款要保证100%收回,否则对当事人进行处分,而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若是发放非国有经济贷款收不回,则责任更难说清,更促进银行信贷向国有企业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宏观格局在所有制构成方面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国有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和有效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6年非国有经济在全国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71.5%,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比重为65.6%,占商业零售额比重达72.8%.

  2.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快速,2000年末股票市价总值占GDP比重超过50%,至2001年9月末,全国已有上市公司1154家,累计融资7700多亿元。但总体来看,能上市的公司为数相对较少,上市公司是很珍贵的“壳”资源,此外,企业债券市场已逐步萎缩, 使大部分企业无法通过直接融资筹集资金,仍过分依赖银行贷款,2001年9月末,企业通过股市融资余额占银行贷款余额的7%,1-9月企业在股票市场累计筹资占新增银行贷款的10%.1999年贷款融资占非金融企业外源融资的比例仍高达89.89%,股票融资占外源融资的比例为9.11%,债券融资占外源融资比重仅为1%.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相比,美国、日本的外源融资中只有20%左右是贷款融资,80%左右是证券市场融资。我国外源融资中,贷款融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从日本、韩国的发展过程看,银行信贷在企业融资中所占比重过高,对企业发展和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危机,很容易引致债务连锁反应,导致危机的出现。

  3.信用秩序混乱,投资人、债权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企业都将融资作为地方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资金投入,甚至指令银行发放贷款,而对如何归还借款考虑不够,甚至有的在借款之初就不打算还款。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有些地方政府的个别领导人对此持包庇、纵容态度。调查表明,截至2000年底,工、农、中、建、交五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家改制企业,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其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51%,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2%.股票市场定位于国有企业筹集大量资金,为国企改革脱困服务,上市公司视股民的钱为不需还本付息的无偿资金来源,“圈钱”意识强烈,用“圈”得的钱盲目投资,甚至大手大脚,致使“一年盈、两年平、三年亏”的现象普遍,广大中小投资者少有红利可分,反而还要以配股等形式追加投资。企业债券市场也由于发债企业到期不能兑付,由银行垫付或导致纠纷,致使企业债券市场逐步萎缩。由于社会信用秩序混乱,一些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投资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但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挫伤了投资人的信心,也对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带来不利影响。

  4.政府职能定位问题。从作为管理者的定位看,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仍存在过多的行政审批,间接调控能力较弱。

  5.银行、证券系统风险隐患突出。银行是重要的融资中介,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市场,其在投融资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银行、证券业风险爆发,投融资链条中断,对投融资甚至整个经济金融的稳定都会造成巨大损害,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但影响本国经济,对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由于种种原因,风险隐患比较突出,银行系统形成了一定的不良资产,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金融动荡。从证券市场看,股市泡沫严重,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严重背离,2000年末上证A股市盈率达58.22%,位居世界前列。股市弄虚作假,如一些企业包装上市,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银广厦做假账联手炒作股票案等。一旦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风险,损害将是难以估量的。

  二、建议和措施

  一是为非国有创造一个公平的投融资环境。要打破行业垄断,积极促进竞争,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和的环境,同时一些主要由国家财政投资为主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也完全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国有参股进入。通过采用BOT等多种项目融资方式成立项目公司,非国有经济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要解除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歧视,首先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银行信贷发放过程中的“成份论”倾向,强化利润约束,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银行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其次是尽快解除对资本市场的计划控制和行政干预,在直接融资上给予非国有经济平等的进入条件,由市场来决定企业上市资格。应尽快考虑开放二板市场,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低标准的股权交易市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投资人、债权人权益。政府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切实保障投资人的权益,以保持融资渠道的长久畅通。要下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严厉打击借改制之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对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严禁其易地为官。对资本市场要从为国企改革脱困服务转变为投资人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服务,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真正启动退市机制,实现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三是对政府职能定位进行改革。主要是对政府的双重功能定位清楚,作为投资主体的定位,政府必须从竞争性领域完全退出,政府投资只限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全社会利益的领域。特别是国债投资,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作法,不是长久之计,要注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民间投资,不能孤军作战。作为管理者的定位,政府对投融资的调控要从直接控制向主要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间接控制转变,除重大项目外,政府一般不对项目进行审批,确需政府审批的项目,也将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

  四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投融资的顺利进行。目前,金融风险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如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当前应注意由于经济增长放慢,从而对金融风险的关注让位于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应进一步深化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并逐步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国家控股、国内企业、居民及外国资本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一些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督促其股东充实资本金,并吸纳社会资金入股,使我国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健全银行内控制度,落实贷款的“三查”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严厉打击股市黑幕操作,对弄虚作假、包装上市、操纵股价等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沟通和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五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近八万亿元,加之我国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一些国家,资本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大力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直接融资,促使企业建立企业制度。特别是从国外经验看,债券融资不但可以获得长期资金来源,最大限度地发展企业,而且能够屏蔽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不利之处,债券融资已成为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于货币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又明显落后于股票市场,因此,今后要把大力发展规范的企业债券市场作为发展的重点。

  :

  1.杨目,赵先信,钟凯峰。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改革,1998(4)

  2.易纲。中国的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经济研究,1996(12)

  3.米建国,李建伟。金融适度:经济最优增长的必要条件。金融时报,2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