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史学”释名和定位①
第一节 释 名
一、西方
“西方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其名称需要一些解释。首先是名称中的“西方”一词。这是比较简单,实际上并不需要解释的问题。西方在这里的含义与现在新闻媒体中所用这个名词没有什么不同。在地理上是指欧洲和北美,用以作为化或化社会的代名词。因此,与地理或地缘上东西方概念略有不同。我们把日本同俄罗斯一样都包括在“西方”的范畴之内。这是把“西方”的概念比一般的扩大了。
另一方面,在欧美各国,经济史学的也很不平衡。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对各国的情况一一叙述。而只对英法德美的有关情况做些介绍。英法德(分别连带瑞典、比利时、奧地利)美的经济史学代表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型。这样,对于经济史学有过比较重要贡献的国家,我们没有能作适当叙述的,只有俄罗斯,波兰和意大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手稿(1998)。
二、经济史学
1.经济史与经济史学
“经济史学”这个名词,在,大概是我们在这里最早使用.本文读者肯定感到陌生或不习惯。经济史学是以经济史的研究为对象的学问。这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不是西方的经济史,而是西方人对经济史所作研究的研究,是西方人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是什么样的和怎样在研究经济史?一一西方人的经济史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和方法。
“经济史学”在中国今天所以还是一个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名词,固然由于它是一门新的学问,但也,甚至可能更重要的,由于中文“”(“史”)和上述西方国家historia,histoire,history, Geschichte等字眼一样都是一词(一字)兼具下面(A)(B)二义:
(A)随着时间推移,宇宙万物(界和人类社会一一其中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生产技术,思想意识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不绝新陈代谢。
(B)有关(A)的文字记载或著述,计有如下四类:
a)前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记述;b)民间口碑传说和古董文物的整理考释;c)根据a),b)等类资料,历史和社会理论,对大小不同部分和长短不同年代中自然现象或(特别是)社会事物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系统分析研究和记叙论述;d)关于历史过程的模式,意义,变动因素及其间关系的哲学或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历史哲学或理论);和已有前人历史著作的评述(史学史)。
上面(B)一一从a)到d)一一也就是历史学或史学的内容。这样广泛的内容理应单独成为一门学科,更应当有一个专门学科名称;但事实上,在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中间,各种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建立起来了不少,西方各国却仍然延用着histo- ria,histoire,history…一个单字来同时代表“历史”,和“历史学”。中国的近代社会科学是从西方(有一部分或通过日本)移入的。凡西方原著中的“historic”之类字样,我们一律译为“历史”,既简便又可免犯错误。这样,中译书刊中,就只能有这个专“史”和那个专“史”,而不能或不会有“史学”这个名词。对于中国读者,“史学”这个名词自然也就陌生了。
历史学如此,经济史学自然更不能为一般人所熟悉。这样,对它我们应有比较更为周详的解释,那么,最具权威性的是当时和以后西方有关出版物的名称。
2.西方经济史学的发生,发展和名称异化
据我们现在所知,全世界最早以“经济史” (wirtschafts- geschichte)命名著作的人是奥地利经济学一一统计学家殷那玛·斯特尔涅格(Karl Theodor von Inama Sternegg,1843—1908)。他在1877年出版了《德意志经济史文献》;1879年又出版了巨著《德意志经济史》的第一卷。后者一共三卷,于1879—1901年间出版①。继殷那玛之后,其次用“经济史学”(economic history)命名著作的是英国的一位业余历史学家一一弗雷德里克·西博姆·(Frederick Seebohm,1833—1912)②。西博姆在1883年发表了他的《英国公社——一部经济史学论著》。在里面他提出了英国庄园制度罗马起源说,认为英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不可能完全是日尔曼人人侵以后才形成的,必然有不少成分来自罗马时代的奴隶主大庄园。这样,西博姆就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向它以前在这个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日尔曼起源说提出了挑战。
19世纪出版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以“经济史”命名的著作是英国学者威廉·杰姆斯·艾什里(william James Ashley,1860—1927)的《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导论》二卷。第一卷出版于1888;第二卷出版于1893。艾什里是全世界第一位专职经济史学教授(1893年美国哈佛大学延聘)。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经济史学发展相当迅速。出版专著为数不少。但以“经济史”为书名的却寥寥无几。据我们所知道的,在世纪的前20年内,如表一所示,出版的这样的著作,包括通史、教本和文献资料在内,英国和德国都不过6部(卷数不等),美国4部,法国竟没有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格拉斯(N.S.B.Gras):《经济史学的兴起和发展》,《经济史学评论》Ⅰ:1:20(1927);道柏希(Alfons Dopsch)《经济史学评论》Ⅲ:3:22(1932);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经济分析史》1954,页813。
② 哈特(N.B.Harte):《经济史学教授就任演说集》1971,页XIX。巴恩斯(H.E.Barnes)《史学著作史》1938,页219。
资料来源:《经济史学评论》(英国)历年各国出版新书分类报导。
注释:①部:已出版的一个书名(title)的(在书名相同时,一个编著者的)书籍为一部,版次、册、卷数不计。例如,克拉潘(J.H.Clapham)的《近代英国经济史,(3卷,1926—1931,合计1500多页)与他的《经济史研究》(1929)小册子,都以一部。
②只包括1927—1938年间出版书籍。
③包括本国、外国、欧洲和世界通史或断代通史,史论,教科书和文献资料选读。
法国的情况值得注意,因为这个时期法国不是没有经济史学家,也不是没有经济通史著作。如后来被人称为法国经济史学之父的艾弥尔.勒瓦瑟(Emile Levasseur,1828—1911)还在19世纪50—60年代就已梓行他的《法国工人阶级和工业史》(4卷,1859、1867);后继的经济史学家如弗朗索瓦.西密昂(Francois Simiand,1873—1935)、亨利·瑟(Henri S*e,1864—1936)等人的早期著作,在第一次大战之前也已问世,只是都不以“经济史”来作书名而已。
法国学者确是有意在歧视或抵制“经济史”这个名词。从下面两个表中的数字,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经济史”仍然几乎没有被用为书籍的名称。表一所列的这四个国家在1925—1944年间出版的各类经济史学书籍,法国的数目显然最少。现在先看表中所列经济通史(包括本国和外国的通代和断代通史、史论、教科书和文献资料选读)书籍,在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与其他三国,情况并不悬殊。
可是在表2中,我们却看到了在1925—1944这20年中法国的仅有一部“经济史”而英国却没有一部“社会经济史”著作。因此,如果说法国学者有歧视“经济史”的传统心理,是不是同样可以说英国人一贯偏爱这个名词而厌恶“社会”两个字呢①?因为:法国诚然如我们上文所说,从19世纪中叶起就出版过一些有名的经济史著作,英国在19—20世纪有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至少可以与法国媲美的社会经济史书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艾琳·鲍婉尔(Eileen Power)在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教授就职演讲词中说过:“在英国的情况是历史学家们虽然对于道德科学从来就是,近来对于经济科学也是,完全尊重的。但对于社会学的地位却至今不愿意承认”(哈特,1971,页112)。
资料来源:书籍总数见上文表一“通史”栏。“经济史”和“社会经济史”部数据:(1)亨利·皮楞(Henri Pirenne)《欧洲中世纪经济和社会史》;(2)美国1930—1940年代出版的几种“欧洲经济史”和“美国经济史”教科书内所列参考书目;(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外文欧美经济史图书目录。
注释:①意义同表一。
②包括“经济社会史”在内。
③包括:“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生活”、“劳动”、“工商业”、“工业”等名称的通史著作。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当时就为远近有识之士注目的社会经济革命。1845年恩格斯在德国莱比锡出版了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但在1892年这书的英译本出版之前,英国也已经有两部重要的社会经济史著作问世:一部是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1852—1883)的《英国18世纪产业革命》(1884);另一部是L.L.泼赖斯(Price)的《工业的和平》(1887)。后者是作者根据他对英国最大的煤矿区纽卡斯尔(Newcastle)的工资和劳资协调情况调查的著作①。汤因比是牛津大学的年轻历史学家,也是一位鼓吹社会改革的社会活动家。《产业革命》是根据1881—1882年他在牛津大学授课的学生笔记在他身后整理出版的著作。书中叙述了英国1760年代的人口,和农工商业,叙述了农民、工人的收人情况,认为产业革命的结果是贫穷的扩大,认为不能单纯依靠“陈旧的政治经济学”②所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而必须有社会干预,加强工业立法。发展工会组织,最终使工人自己成为雇主。这才是工人阶级的将来,才是经济进步。所以《产业革命》不止是狭义的“经济史”,而是社会经济史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哈特(1971):页ⅩⅥ。
② 同前注,页ⅩⅩ。
到了20世纪,英国的一部值得特别重视的著作是查尔斯.布施(Charles Booth,1840—1916)的《伦敦人民的生活和劳动》(17卷,1902—1903)。这部书的重要意义有三点:(一)全书资料来自伦敦东城区全部居民户的实地调查,这在研究方法上是创造性的;(二)调查研究工作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规模巨大,资料翔实;(三)布施本人是英国一个成功的造船工业资本家。这个调查是完全由他一人出资进行的。
布施之后,英国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和学者如韦伯夫妇(Sidney Webb,1859—1947和Beatrice Webb,1858—1943);哈孟德夫妇(J.L.Hammond,1872—1949和Barbara Hammond,1873—1961);汤讷(R.H.Tawney,1880—1962)和柯尔夫妇(G.D. H.Cole,1889—1959和Margaret Cole)等都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史方面的著作。现在我们只是要说明英国所以迄今只有以“经济史”命名,而没有一本以“社会经济史”为名的经济史书籍,原因不在于英国经济史学界没有社会经济史研究。但更足以说明这些国家在这门学科的称谓上的差别的,还是专门期刊的名称。
1893年,当艾什里的,《英国经济史和经济理论导论》第二卷出版的时候,全世界第一份经济史学定期刊物在维也纳诞生了。只是刊物不是称作“经济史”,而是称为《经济社会史学杂志》,1903年又改名《社会经济史学季刊》,成为德国社会经济史学会的机关刊物,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出版,是前联邦德国唯一的一份经济史学杂志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阿尔方斯·道普什(Alfons Dopsch。1868--1953):《奥地利大学的经济史教学》,《经济史学评论》,Ⅲ:3(1932):页326。W.Fischer(1977)页252—253。
这是迄今我们所知全世界第一份经济史学期刊。第二份是1931年开始出版的法国《社会经济史学评论》,是由原来的《经济学说史评论》(1980年创刊)改组出版的刊物,发行了27年,1940年停刊①。这样,全世界最早的两份经济史学杂志都是在大陆出版的,也都是“社会经济史学”,而不是“经济史学”杂志。
西方要到1926—1928年才出现以“经济史”为刊名的经济史学期刊。这就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在1926年创刊的《经济史学》、英国经济史学会在1927年创刊的《经济史学评论》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1928年开始出版的《经济史商业史学杂志》。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出版的《经济学杂志》(1891年创刊)和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1886年创刊)是英美经济学界历史最为悠久,也一直具有权威性的杂志。1926年《经济学杂志》增出《经济史学》副刊,原定每年一期,但1927年,由于英国经济史学会已经开始出版《经济史学评论》,《经济史学》便在出版了第二期之后就停刊了。英国《经济史学》存在时间很短,美国《经济史商业史学杂志》的寿命也不太长。它在1928年创刊,到1932年就因为经济大衰退的影响而宣告休刊了。这样,西方要到1940年,美国经济史学会主办的《经济史学杂志》开始才有两种“经济史”学期刊,但在此之前,1929年,法国又已另外出版了一种社会经济史杂志,这就是当时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大学历史学家路奚安。费弗尔(Lucian Febvre,1898—1956)和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两人主编的《经济社会史学年鉴》杂志。这样,就专门期刊种数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社会经济史”始终占有优势地位。
《年鉴》杂志在1929年创刊以后,曾经三度更换名称:前两次(1939,1942)是去掉原来的“经济”字样和直接称为“杂志”一一《社会史学年鉴》(1939—1941),《社会史学杂志》(1942—1945);第三次(1946)是恢复“经济”,同时扩大杂志内容的范围到整个人类文化一一《经济、社会、文明年鉴》。这个刊名一直保持到现在。与上述前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史学季刊》是二战前西方两大社会经济史杂志,虽然《年鉴》的国际地位远在《季刊》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亨利·奥瑟(Henri Hauser,1866—1946)《法国大学的经济史教学》,《经济史学评论》,Ⅲ:2(1931)页204。
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增加了2种“经济史学”和1种“社会史学”定期刊物①,英国也出版了1种“社会史”学期刊②,但这两个国家迄今都没有1种明白称为“社会经济史”或“经济社会史”的定期刊物。
从以上关于图书和定期刊物名称的叙述可以看出英国和美国,特别是英国的学者一贯单纯用“经济史”这个名词而很少,甚至绝对不用“社会经济史”来代表经济史学这门学问,法国和德国学者,尤其是法国学者,则同英美学者相反,偏爱用“社会经济史”这个综合名称,而很少单纯用“经济史”。这种国际间的明显的差别却不只是表面的和偶然的,它们也不仅表现在图书刊物上,所以也不是孤立的。它们同另外一个方面的国际差别一一有关经济史学的学校(特别是大学)和社会教学设施一一同样是各国学者对于这门学问的不同态度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2种“经济史学”刊物:1.《经济史学探索》(4月刊),1963年起由原《史探索》杂志改组出版;2.《经济史研究年刊》,1976年起出版,伊利诺大学经济系保罗·尤舍尔亭(Paul Uselding)主编:美国“社会史学”刊物:《社会史学杂志》(季刊),1967年创刊,卡内奇·梅隆大学出版。
② 《社会由学》,英国赫尔大学经济社会史学系出版,每年3期,1976年创刊。
第二节 史学的独立地位
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英国《经济史学评论》在创刊以后不久,就曾对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史学状况,有过一系列的报导。概括起来,大致情况是经济史学(人类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史学研究)在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日益受到重视;但只有在少数国家一一英国和美国已被当成一门独立学科(根据下文所述三项标准),作为学校和社会中的一门单独课程和项目,有专职教学师资(教授、副教授或讲师);在多数欧洲大陆国家则还只是研究课题,只是历史学的一个局部或方面。正如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巴黎大学教授亨利·奥瑟(Henri Hauser,1866—1946)说过的,“在法国大学的文学院里似乎找不到经济史学”,因为那里只有历史学,经济史是渗透到历史里面去了①。
以下我们从大学教学和社会教育两方面来分别说明:
(一)大学教学。经济史学在大学中的教学状况有两个方面:1.是这门学科的设置,也就是大学里面这门学科的专职师资。
西方各国大学中,最早设置经济史学专职教授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在1887年开设经济通史课程。1893年聘任英国艾什里为这门学科的专职教授(虽然他也兼教一些别的相邻课程),是全世界第一位大学经济史学教授。90年代以后,美国已有许多大学开设经济史学课程。到1931年,8所大学聘有专职教授10人。②。
英国大学由于教授名额有限,1910年才有一所大学(曼哲斯特大学)设置了一个经济史学教授职位,第一任教授是著名经济史学家乔治·昂温(George Unwin,1870—1925)。在这以前,从1904到1910,英国有5所大学设置了专职讲师;在1907年和1909年,2所大学设置了副教授(高级讲师),但从1910年直至二次大战时期,全英国设置专职经济史学教授的不过4所大学一一按时间先后顺序是曼哲斯特、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简称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和牛津。其中伦敦经济学院在1932—1940年间聘有教授2人,其余3校每校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亨利·奥瑟(1931),页202—203。
② 赫伯特·希顿(Herbert Heaton):《美国大学的经济史教学》。
所以二次大战前,英国大学的经济史学教授达到5人①。这同美国的大学教授人数比较起来,虽然还相形见绌,但两国间的差别不过人数的多少,不是如同两国与法国或德国之间存在的有与无的差别。二次大战以前,法国只有巴黎大学文学院正式设置了一个经济史学教授的专门职位,此外,艾克斯·马赛(Aix-Marseilles)大学有一名“地中海商业史”教授②;德国则根本没有一位专职经济史或社会经济史学教授③。
二次大战以后,60—70年代间,西方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教育改革,增加了大批高等院校,从而也增加了不少这方面的教学设施。如在联邦德国,在50年代初,全国还只有一所大学设置专职的,3—4所大学设置兼教别的学科的,经济社会史教授,到了70年代,则这门学科的教师总数增加到100多人,其中,正教授30人,副教授约12人,其他年轻教师60来人④。
情况最突出的是英国。英国在60—70年代,不仅增设了这门学科的教授名额,而且在新设立的地方大学中创造性地设置了这门学科的有权授予高级学位的独立学系;其中不仅有称为“经济史学”的专门学系,而且有称为“社会经济史学”的专门学系。据大约统计,1970年英国已有这门学科的教授近30人⑤。1982年,设有专门学系的大学共17所,其中设置经济史学系的9所,设置社会经济史学系的8所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英国大学教授聘任制度相当严格。教授职位空缺并不立时递补。如1927—1931间,由于曼哲斯特大学的教授昂温和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莉莲·诺尔斯(Lilian Knowles,1870—1926)在前一年相继去世,英国的经济史学教授只剩了剑桥大学的克拉潘(John H.Clapham,1873—1946)孑然一人(哈特,1971,页ⅩⅩⅧ)。
②亨利·奥瑟(1931)页198。
③ 卡尔·布林克曼(Carl Brinkman)《经济史学评论》(1931)页105。
④ 沃尔夫赖姆·费休(Wolfram Fischer):《近年来的西德经济史和商业史研究》(1977),页247。
⑤哈特(1971),Ⅺ。
⑥ 英国图书馆:《英国大学和专科学院的科学研究》1982,卷3。
美国在二次大战以后虽然没有如同英国似的新设置了经济史学或社会经济史学的系科,但在新旧大学中增设了专职的或兼教别的相近学科课程的经济史学教授。在美国经济史学学会的机关刊物《经济史学杂志》(1940年创刊)的编辑委员会中,有教授参加的大学,40年代不到10所,到80年代增为30多所。
与书名和期刊情况一样,在教学设施上同英美,特别是英国的情况完全对立的是法国的这方面情况。经过60—70年代的大学教育改革,法国的大学是增多了,如巴黎大学,由原来的一所大学扩增为13所,但经济史学或社会经济史学,仍然是同30年代亨利。奧瑟所说的情况一样,毫无独立地位。直到80年代,巴黎大学不仅没有建立独立的科系,而且仍然只有一名专职“近代经济社会史”教授和一名兼教“制度史、经济史和社会学”的教授①。巴黎大学如此,法国其他各地地方大学也没有什么两样。法国大学里仍然只有历史学而没有经济史学或社会经济史学。
英国大学的所以设置经济史学和社会经济史学的专门学系,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适应这个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录用考试制度的需要。英国很久以来就重视经济史学的社会教育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二)社会教育。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教育是指大学正式课程以外的对社会群众进行的经济史学教育。英国的这种教育又有两类方式:
1.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部分。这大约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即已在个别地区开展。1927年,英国一个有关机构提出备忘录,主张在所有“中心学校”(central schools)进行系统的经济史学教育:首先是在10岁或11岁的小学生课程中,以各时代人民生活讲话的方式讲授初级经济史;第二阶段是用较为可信的教科书,如G·唐森德·瓦纳(G.Townsend Warner)的《务农、经商和当发明家》或克拉克斯顿(Claxton)的《祖国史》对学生作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学术世界》(The World of Learning)第35辑(1984—1985年)。
系统的讲解;最后是毕业前的2年或3年中,全面讲授社会史、工业史、商业史和20年代问题以引起学生对经济史学的重视①。从这样一个教学计划,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中小学经济史学教育的重视。当时美国的中学也有经济史内容的课程,至于在小学里就特别开设经济史课程,那真称得上是英国人的创造了.
2.特设讲习班。经济史学普及讲习班更是当时英国人的一种创造,在全世界任何别的国家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但在英国,这种班要比大学开设的正式经济史学课程为早。英国大学正规以社会经济史为内容的讲课最早当推阿诺德.汤因比于1881—1882年在牛津大学的《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但大学附设的社会经济史讲习班,19世纪70年代即已开始。英国经济史学开山鼻祖威廉·坎宁汉(William Cunningham,1849—1919),就在当时担任过多年的普及教学工作,他的毕生巨著《英国工商业发展史》(第1版,1882;第6版,1919年。2卷,3册,共1500多页),就是从剑桥大学办的这类讲习班上用过的讲义增补而成的②。上文表l英美德法4国1925—1944年间出版的经济通史书籍中,教科书的比重,如表三所示,英国超过美国,原因就在于社会普及教育。
注释:①表1“通史”栏数字。专著、教科书、外国史分别数字来源见表1注。
②包括大中学校和社会普及教育用的教本和资料选读。
③通史专著和教科书在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C.H.K.马腾(Marten):《[英国]中小学的经济史学教学》,《经济史学评论》(1928)Ⅰ:2:页199—201。
② 哈特(1971),ⅩⅩ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