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增长的调控模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本文在西方民间学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抛开所谓“均衡”框框,探讨了国民经济系统的宏观调控模型。抛开“均衡”,也并不等于“非均衡”。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没有所谓“均衡”、“非均衡”概念。本文没有提到什么外生变量,完全依靠经济系统内部的参量调整,就可以获得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引言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往往在原理上说不通。例如,把政府开支当作经济系统外部的所谓外生变量,这怎么行呢。政府开支受制于税收,而税收多了,利润、工资就会减少,否则钱从那里来?又说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是个外生变量,对国民经济能够起到调控作用。我不否认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对国民经济能够起到调控作用,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调控作用呢?或者说货币发行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货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国民经济将会怎么样?我认为数据一定令人兴奋:收入翻一番,GDP翻一番,当然,物价也都翻一番。有人根据1998年由国家统计局编写的《统计年鉴》过,从1952年-1997年,我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8.5%(张金水,1999,第92-95页)。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才9.1%,真是小数见大数。货币调控国民经济的“威力”可见一斑。本文不打算多谈旁人的调控方法,本文依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简单介绍一种国民经济的调控方案。

二.国民经济调控原理

    笔者曾经在网文[3]中,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原理,将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Y一步步分解为固定资产折旧,消费C,追加投资I和政府开支G(不考虑进出口):
      
    再假定固定资产折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f,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b,0<f<1,0<b<1,即有下列式子:
      
    这样,由式(1)可以得到关于投资的方程式:
        I=(1-f-b)Y-G                         (3)
    国民生产总值Y中有一部分是税收和规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为τ,税费额就是τY;国家对式(3)中的投资额可能也要征收投资调节税,设这项税率为q,0≤q<1,税费额就是qI。这样,总的税收T由下式表示:
        T=τY + qI                               (4)
    假定政府开支G跟踪总税收T,按照总税收T与政府开支G的差额进行调控,调节关系式为:
    假定政府开支G跟踪总税收T,按照总税收T与政府开支G的差额进行调控,调节关系式为:
        
    式中β>0,税收多于政府开支时可以增加政府开支。另外,投资额I扣掉调节税以后的实际追加投资额为(1-q)I 。所以,设资本存量为K,则实际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由下式表示:表示:
        
    设资本量为K时,产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Y,资本产出率为u,则有下式:
        Y=uK (7)
    资本产出率u的意义是:投资1亿元,每年的产出为u亿元。现在归纳一下经济系统的运动方程:
        
    给定初始条件,就可以求解上列方程。经济系统的结构图,见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经济系统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情况下,是个封闭系统,不存在什么外生变量。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系统。我们地球就是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它并没有得到外星人的资助,经济成果不是也到今天的水平吗!
三.系统的求解

    对上述经济系统的运动方程进行整理可得:
        
    初始条件是:t=0,资本存量为K(0),政府开支为G(0)。对上式稍加运算,改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下面为了有个具体的结果,代入数值:f=0.25,b=0.25,τ=0.25,u=0.25,q=0.1,β=0.1。系数矩阵A如下:
        
    对上式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s为变换变量,则有:
        
    对上式求反变换可以得到K(t)、G(t)。如果再假定:
        G(0)=0.25Y(0)=0.25uK(0)=0.25×0.25K(0)=0.0625K(0)
    则可以得到(下面直接给出结果):
        K(t)=K(0){0.8666exp(0.07626t)+0.1334exp(-0.07376t)}
        Y(t)=Y(0){0.8666exp(0.07626t)+0.1334exp(-0.07376t)}
    由以上数据可知,年经济增长率为7.6%。

四.经济增长率的讨论

    在通常情况下,由矩阵A的特征值,可以近似得到关于年经济增长率r的公式:
        
    将前面的数据代入得:r≈0.075=7.5%,与上面的结果差不多。由式(16)可知,提高资本产出率、降低税率、减少浪费、提高调控效率都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由图1可以看出,这里对投资采取了适当课税的调控策略,既可以抑止过度投资,又起到扶持投资不足的平衡效果。调控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政府开支对税收收入的跟踪状态。

五.结束语

    有些学者,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建模思想,所建立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型,与“真实经济过程”相比较,“方程中所有的常系数几乎是不存在的,甚至这些系数很难找出可观测量,因为有可能这些关系本身在统计上是不成立的。”(郑 辉,2001,第89页)而本文所列经济模型中采用的经济量、经济参数,都是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参数,如垫付资本、周转率、折旧、工资、利润、投资、税收、GNP、税率,等等,由过去和现在的经济变量和参数的数值,调控将来的经济变量的数值,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建立某种目标函数,也可以探讨最佳路径。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动不动就是“均衡值”,“均衡值”等于多少?说得再头头是道,就是缺乏可操作性。经济系统不是什么稳定平衡系统;如果经济系统是个稳定平衡系统的话,我们只能一直呆在原始社会。
    有借托外宾的话说:托宾(James Tobin)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如果没有运用‘微观基础’的方法,就根本不能在任何主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任何研究报告如果被怀疑违背了‘微观基础’的戒律,就逃脱不了同行的批评;一个新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如果不能表明博士论文中假设的关系式是用‘微观基础’方法推导出来的,他就很难在学术圈子里找到理想的工作。”(郑 辉,2001,第70页)我的这篇文章,既没有运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微观基础’,又不讲“均衡”,也不是“非均衡”,完全依据西方民间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却也讨论了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这当然难逃“根本不能在任何主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可悲下场。

文献
[1]郑 辉,2001,《资本控制与短期宏观经济动态稳定》,复旦大学出版社。
[2]张金水,1999,《经济控制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陆善民,2004,剩余价值原理及其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