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er Blanchard 的橡皮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陆善民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本文对西方主流宏观学的理论基础提出质疑。首先对物品市场的均衡提出疑问,论证乘数公式不合理。又对物品市场和市场均衡提出异议,对所谓外生变量提出异议。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收、政府开支、货币供给,这些变量都是经济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的变量,岂能当作外生变量随意给定。

一.引言
    经济在某些经济学家手里是一块橡皮泥,今天可以把它捏成方的,明天也可以把它捏成园的,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对于这样捏出来的“经济规律”,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下面就举例看看Olivier Blanchard的《宏观经济学》【1】,里面的几块“橡皮泥”。我说Olivier Blanchard 乱捏“经济规律”,不是说他的《宏观经济学》庸俗,而是说他指出的所谓经济规律不对,是错的,不符合实际,经不起实践检验。“庸俗”这个词,是平庸鄙俗、不高尚、不高雅,和对错不是一码事。例如,里弄里的人一见面就说:“吃了吗?”见了小伙子就打趣说:“这小子做梦都想娶媳妇。”这些话当然比较庸俗,如果改说成“食色性也”,那就显得高雅了。然而这些话都是对的。研究经济,专门谈钱呀、利呀,难免庸俗,所以,讲对错比较确当。如果不同意对方意见又不方便说人家不对,用“商榷”比较文雅,大家也能理解。

二.物品市场均衡=橡皮泥
    在【1】的第3章,讲了物品市场的供需均衡。物品的需求方程如下:
    Z≡C+I+G  ------------------------(1)
    上式中的Z表示物品需求,C表示消费需求,I表示投资需求,G表示政府购买需求。这里不考虑进出口。恒等式表示这是一个定义式,以下出现恒等式时也是这个意思。接着文献【1】给出消费需求的行为方程:
    C=C(Yd)=c0+c1Yd  ----------------------------(2)
    上式中的Yd表示可支配收入,c0称为自主消费,c1称为消费倾向(或者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Yd和收入Y及税收T的关系式如下:
    Yd≡Y-T  -----------------------------------------(3)
    这也是一个定义式。这里的Y为收入或者产出,T为纯税收(税收中去掉了转移支付)。将式(3)代入式(2)可得下式:
    C=c0+c1(Y-T)  ----------------------------(3.2)
    这是文献【1】中的式(3.2)(说明:凡是编号带小数点的公式,都是文献【1】中的公式)。再将式(3.2)代入式(1),得到需求方程:
    Z=c0+c1(Y-T) +I+G  ------------------------(3.4)
    此式的意义还是:需求分解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三项,但是,因为公式改变了形式,所以(3.4)式的意义变成:需求Z和收入Y、税收T、投资I、以及政府购买G有关。接下来讨论物品市场的均衡,要求物品的供给(Y)等于其需求(Z):
    Y=Z   ―――――――――――――(3.5)
    式(3.5)实际上表示,各种需求都来自收入(或者产出)。再把式(3.4)代入式(3.5),得到:
    Y=c0+c1(Y-T) +I+G  ------------------------(3.6)
    上式现在变成这样的意思:收入(或产出)Y,分解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三项。下面我们把上式再改变形式:
    Y= c1Y+(c0-c1T +I+G)  ------------------------(4)
    式(4)的右边现在是两项:一项是c1Y,另一项是(c0-c1T +I+G),后者我们用B表示,称为自主支出: 
    B=(c0-c1T +I+G)  ――――――――(5)
    这样,式(4)变成下式:
Y= c1Y+B    ------------------------------------(6)
    为了不至于走神,再把式(6)解释一下:收入Y(公式左边),现在分解为两部分(公式右边),一部分是c1Y,其中消费倾向c1≤1;另一部分就是自主支出B。既然Y的一部分是c1Y,那余下部分B肯定就等于(1-c1)Y啦,所以有下式:
    (1-c1)Y=B  ------------------------------(7)
    上式表示B是Y的一部分,比例为(1-c1),根据小学算术,由部分求整体,可以得到下式:
    Y=B/(1-c1)   ------------------------------(8)
    或者:Y=(c0-c1T +I+G)/(1-c1)  ---------------------(3.7)
    到此为止,我们一直是在做算术题,一道部分求整体的算术题。可是Olivier Blanchard却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由于消费倾向(c1)介于0和1之间,1/(1-c1)的值要大于1。这一数值,即与自主支出相乘的数值,被称为乘数(multiplier)。c1越接近1,该乘数越大。乘数意味着什么?假设在给定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决定进行更多的消费……增加了10亿美元,(3.7)式告诉我们产出的增加将大于10亿美元。例如,如果c1等于0.6,乘数就等于1/(1-0.6)=2.5,因此产出增加了2.5×10=25亿美元。……投资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都会产生同质的结果――对产出增加的影响要大于对自主支出的直接影响。”(【1】,第57页)
    看了Olivier Blanchard的高论,肯定有人会觉得好笑。(1)“c1越接近1,该乘数越大。”c1=1,乘数趋向无穷大。c1=1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没有一点积累,没有积累,生产只能维持原有水平,收入应该保持不变,怎么反而趋向无穷大呢?由式(6)我们知道,c1=1,只不过表示自主支出B=0,公式(3.7)是个0/0型。(2)“投资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都会产生同质的结果”,这就是说:投资增加10亿美元,“(3.7)式告诉我们产出的增加将大于10亿美元。例如,如果c1等于0.6,乘数就等于1/(1-0.6)=2.5,因此产出增加了2.5×10=25亿美元。”文章自始至终讨论的是已有产出的分配,产出分配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并没有谈到投资“……将……”,既然是“将”,那是将来的事。投资将会产生多少产出,那是投资产出率要解决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和这里的问题挨不上。三.IS-LM曲线=橡皮泥
    Olivier Blanchard化了很多篇幅讲述IS曲线、LM曲线,我们这里不可能大量引用他的原文。Olivier Blanchard的思想,最后都体现在他的习题中,所以,下面摘引【1】,第121页上的一道练习题,聊供分析。
    “5. 货币与财政政策:一个例子
    “考虑下面的IS-LM模型:
    “C=200+0.25Yd
    “I=150+0.25Y-1000i ”  ――――I表示投资,i表示利率
    “G=250,     T=200  ” ――――G为政府购买,T为税收
    “(M/P)(d)=2Y-8000i ” ――――(M/P)(d)表示货币需求
“M/P=1600”          ――――M/P表示货币供给
“a. 推导IS曲线方程。 b. 推导LM曲线方程。 c. 求解均衡实际产出。”
    “d. 求解均衡利率。 e. 求出C和I的均衡值,并验证C、I和G之和是否等于Y。 f. 现在假设货币供给增加到M/P=1840,求解Y、i、C和I,并用文字解释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g. 仍然让M/P等于其初始值1600。现在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G=40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Y、i和C的影响。h. ……把所有的外生变量都设成原来的初始值,并求解当政府支出减少到G=100时的投资。”
    由上面的练习题,您不难看出,在Olivier Blanchard的眼睛里,税收T、政府购买G、货币供给M/P,都可以看作外生变量,可以随心所欲地设定给定值。这样一来,系统不就成了他手中的橡皮泥了吗?税收T=200,政府开支可以设定为250,也可以设定为400,还可以设定为100。税收200、政府购买100还好理解,还有100可能是救济了穷人,但救济了穷人,那人们的消费不就增加了吗?税收200、政府购买400呢?多开支200来自何方?靠举债?举债只不过是别人不用先让你用,你开支多了别人肯定开支少了,怎么可能是外生变量呢?税收T可以随便给定吗?税收多了,人们的消费就少了。货币需求M/P(d)是这样影响利率的吗?肯定是向下倾斜的曲线?货币需求量增加,人们就会抛出债卷,债卷价格就会下跌,债卷价格下跌,市场利率就上升。所以,货币需求量与利率同方向变化,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这样说难道就没有道理?

四.结束语
    上面我们分析的正是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如果这部分内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还有什么戏?结论只能是: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与西方主流微观经济学一样,谈不上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要害是只在“市场”上转悠,什么物品市场、市场、劳动力市场,就是不去“工厂”转一转。相对而言,西方民间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自成系统,能够自圆其说,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称得上是科学。马克思正是从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价值的增殖。按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利率只不过是调节产业资本家与金融资本家分配利润额的杠杆。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提高利率将使一批破产,降低利率将使银行破产。其实,我国的银行,如果国家不再不断注资的话,利率提高它也破产,横竖都得破产,但也横竖不破产。在我国的外资银行的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几,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高达……。算了,涉及国家机密,就此打住。

文献
【1】Olivier Blanchard :《Macroeconomics》,2000,1997 by printice-Hall,Inc. 
钟笑寒 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