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演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在某种意义上,我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人类历史的演进,但最终的结果使我又陷入到前人思维的旋涡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类的社会是历史的具体的,同时又是规律性的必然。对一个具体时期的个别民族、国家、社会群体的分析往往要先从中凝炼出长期的历史发展、社会演进中所体现出的规律性框架,而后再从这一框架去观察具体时期的具体社会。这样才能去除种种杂乱,而直接接触到事物的本质。当然,人类的整个历史又是分散的,是统一而又个性化的。所以这一规律性框架是根本性的宏观性的。这也是我理解的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所以本文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述,这种相互作用如何推动了社会和的发展、演进,也是基于这样的分析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观察到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实质严重扭曲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演进、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然而,虽然这篇文章最终和社会学相近,但我的原旨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这一点上,本文在很大意义上依然应归于新制度主义的范畴,讨论制度的产生、演进、发展对历史、社会的发展与推动的作用。关于制度的关注已有很长的时间,前人的讨论似乎已穷尽了一切的分析角度和方法。所以,如果本文有一丝创新的迹象,我将深为欣慰,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政府是如何产生的,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前人已有各种各样的论述,而且都有不同意义上的意义。但正如我所述,观察政府,观察政府的职能对社会的意义也要抛开具体的历史,而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去思考。从史前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到追求自由、民主、公正的游戏规则(即使是表面也反映了一种前途)的社会,社会在演进,政府的结构、功能、意义也在发展,而这种发展的过程与前途基于一种内在的本质。社会如此,政府亦是如此。
二、已有的观点:两用品说
一个社会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这是大家所认同的,所有社会都有如此的特征。私人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形成商品和我们所见证的自由市场。而公共产品有公共提供,是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对私人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自由市场的发展、演进起到抑制或促进的作用。
三、政府的产生:群体生存的必然
自从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公共产品,甚至早于私人产品的产生。这在历史发展的早期人类由群体到氏族部落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主要是公共安全、共有物品,生存所需在当时必须依靠公共的力量,而私人无法提供这种力量。这样,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
传统的观点一定认为这一时期政府存在的观点是荒诞不藉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政府”这一概念。正如我在上一节所述,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分析要从“大历史”的观点,在整个历史的长期发展演进中提取出本质与规律,然后再从中观察具体时空中的存在,透过一样的形态而观察到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在原始社会有了部落、部落联盟,黄帝、炎帝、蚩尤这些神话中的领袖代表了各有的政府。而更远的以前、早期、史前社会,一个群落中有一个个体,他或她有的身强体壮,在组织劳动和劳动过程中占有比其他人更重要的地位,在自然固有的规律下他或她会取得首领的地位,像猴群中的猴王一样演化过来;或者群体中一些个体间的实力差不多,迫使群体形成共同协商的习俗,虽然各自或许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当然这种共同协商也有了体现实力的范围。
于是以上这两种性质的组织形式可以看作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的雏形。他们的形态是如此的简单,以致可能无法将它归于传统观念上的政府,但它们在提供公共产品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国家的兴起:历史的演进升级
当然,这些并不是国家,国家是后来以权力的政府为内核形成的更大更完善的范畴。人大版《世界经济史》在论证民族国家的兴起时,是这样表述的:
民族国家因商业的原因而兴起。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是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这种保障一般由单位提供,因此而支出的费用是贸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范围超过了传统社会中基本的政治经济组织——庄园的管辖。贸易的发展要求政治单位在更大的地区规定、保护和实施所有权。……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不断发展的贸易使市场联合成一个整体,分割的特权越来越需要改进,市场希望成立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政治单位,实现规模优化。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战争、阴谋、动荡中,民族国家开始兴起。
这是在论述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当然,这是将王朝国家分开出去后的民族国家的概念。但万变总不去本质。上升一个角度,从整个历史演进、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无论是王朝国家,还是民族国家,还是种种其他的形态——是由于更强烈更宏大的公共产品的需求的出现而适时地产生的,是一个强大的政府兼并了其他的政府形式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下级附属而建立的对地域、群体的多层次、系统性的管理后产生的,是政府在形态和本质上的扩展和升华。
所以,通俗一点也可以简单地由此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的存在要比最初形态的政府的产生晚得多。国家不是我们讨论的主题,知道了国家的产生是以政府的产生为前提,而本质是政府的扩展和升华就可以了。
五、政府的职能:本质的必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或国家提供,包括公共设施、国防安全、制度等。
多种多样的公共产品有首要、次要之分。政府形成的本质决定了政府是一种公共游戏的规则,政府通过自身的行为作用于整个社会历史,影响社会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全部的人类的历史一下,得出规律,那么从微观上将公共心理从一定观点导向一定稳定的、合理的、产生潜在的行为指导意义的价值观(这具有习惯法的意义);也同样在宏观上表现为形成一种游戏的规则,也就是制度,则是国家的首要职能——而从微观意义上这在具体的时期具体的社会也可以具体物化为内化的人力资本的形式。从长期看,这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一个政府和国家的衰落,代之以一个政府和国家的兴起,都是在微观的价值观和宏观的制度上竞争的结果。而在更长的历史中,它必须符合政府的本质,也正体现在它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上。这正是历史存在和演进的规律所在。
六、政府的本质:或许过时的交易成本说
那么我们思考政府的本质。
正如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摩擦一样,从人类社会开始的那一刻,就伴随着运行成本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关于交易成本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完善的交易成本经济学,所以我的分析力图尽最大努力将已有的思想体系对我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尽管可能是不可能的。
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中存在正的交易成本,它源于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交易成本产生制度。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人们制定合同,也就是契约。基础性的普遍的合同由国家也即政府制定,也就是法和制度。这一系列的过程是不断地谋求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也就是说,一种制度以及其外在形态政府的产生和发展演进是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目的的。通过契约规范权利义务,交易双方保持总成本最小。
制度与社会运行是一体的。人们基于交易成本的思考而对组织、、国家、制度、法律以及习俗作出选择,在社会层面表现为个人推动的市场的演进、经济组织的变革、人力资源的进步以及创新精神推动下的创新行为;在政府和国家层面就是政府组织结构、性质目的、运行机制的演化对社会的进步产生的积极的适应和推动作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制度也一步步由低级的不完善的欠成熟的社会制度向着高级的完善的成熟的社会制度演进,正是在沿着不断地谋求降低交易成本的历史主线和规律前进的过程。
从这种意义上,政府内生于社会,是由于社会运作的需要而产生而演化。这种观点本来是无需争议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政府产生那一刻开始(无论其存在形式如何),政府便与社会共同构成了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两条主线。正如前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而社会中私人提供私人产品。社会和国家,无论其目的出于如何,出于何种的利益考虑,其立场如何,都将沿着降低交易成本的历史规律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其本身的存在与演化就是历史的发展。 七、反复的争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因此,资源配置总有两种手段,一种是所谓合作的扩展秩序的社会的自由市场,也就是“看不见的手”;一种是政府的制度与强力的规范式与相机式的调控、计划,也就是“看得见的手”。极力主张自由市场,强调政府不能干预市场的观点是片面的;片面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计划排斥市场也是不的。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重商主义的浪潮后建立的资本主义体系,危机之前很少有人关心政府干预对经济产生的作用,人们绝对相信市场的调节是有效的,而偶然的失灵是经济体系外的参数变动引发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几乎是万能的,政府应该是“小”而“廉价”的。萨伊定律在经济学中占据了主导,而马尔萨斯最初的声音显得如此的无力。19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普遍的经济危机,而后是性地反复反复……马克思也是理想主义者,按照他的描绘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能在共产主义社会消失,最终实现国家和政府的消亡。大萧条大危机使人们不能再自我欺蒙,诞生了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一代的经济学,使扩张型的政府占据主流几十载。而后的社会经济的滞胀又引发了自由主义的回归,沉寂了数十年的哈耶克理论从来没有比现在受这个世界的推崇。而包括和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最为典型,在20世纪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从自由市场到极端的政府计划再到向自由市场的转型。人们似乎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对抗中寻找着归宿。
八、谁是谁非:最终的本质和规律
事实上,理论上的极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市场不能否认政府,政府不能排斥市场。本身它们的产生和存在就有必须的合理性。正如上述,虽然政府内生于社会,但依然在资源配置上与社会拥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不能说谁主谁副——这也是我从不同角度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不同看法。历史上曾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政府在社会中产生后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与社会相脱离。恩格斯论述政府在历史中的作用时曾说:“在权力对社会独立起来并且从公仆变成主人以后,他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或者按着合乎规律的经济的精神和方向去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和经济发展之间就没有任何冲突,经济发展就加速了。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去少数例外,它照例总是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陷入崩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99页)
永远值得肯定的,从历史阶段的意义上,这一精辟的分析是科学的正确的。但就如牛顿定律之于相对论一般,从整个历史的进程以及可以预见的发展并在理论演进上,恩格斯的分析显示了其历史的局限性。在“公仆”的阶段是不成熟的,在“主人”的阶段是不完善的。在过去的历史中,“公仆”已经变成了“主人”,甚至在某时某地似乎又变回了“公仆”。这是历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的意义。而无论是历史的今天使我们看到的现实存在和演化的历史的进程,以及我们可以由此经验及现实预见的发展的未来,还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理论的不断演进推理,我们终于发现,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等的人类社会的运行的两条主线应当是平等的发挥着资源配置、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两种调节方式之间没有具体的界限标明哪些是政府的行为,哪些是社会的行为,并永恒不变,泾渭分明;或者如Cobb—Douglass函数般寻求某种指数来划分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比例:而存在的只是——是政府还是社会的力量使社会历史运行的交易成本最小化而达到最大化的社会福利。
九、基于现实的思考
“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和“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总是辩证统一的。当一个政府过分地将自己的职能的实现寄希望于社会而自身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气时,或者过分干预经济运作时,说明它是一个不负责任不合格的政府;而当一个社会过分排斥政府无政府主义盛行时,或者事无巨细都依赖政府的行为时,它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不成熟的政府。社会整体在面对现实事务思考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时,应当持有充分的理性。中国同苏联一样走过了一段长时期的排斥社会力量政府过于强大计划排斥市场的时期,而今天又处于转型阶段的两个国家,政府的势力依然过于强大,许多事务本应属于社会行为,而政府却参与其中甚至俨然主角,一方面说明社会的不成熟,一方面则是政府存在问题。
社会的不成熟不仅是社会的责任,其政府也有义务提供价值观和制度上的引导。政府的问题,则更需要社会的监督和约束。这些道理俗之又俗,而现实操作起来却显出双方理性上的欠缺。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许多深层的问题浮现出来。首先是引发的人们价值观上的危机,而我们政府制定的某些制度、法律不仅不能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甚至成为这一危机的帮凶。当一种在上的制度、法律起到的作用不是调解矛盾解决问题而是迫使大多数人寻求法的空当使社会风气不正政府腐败时,这个制度是一个坏的制度,这个法律是坏的法律,这个政府是一个不合格的政府。
举我国现行税法的例子。不必从财政学理论的角度去分析,一个税法迫使社会大多数人费尽心思逃税,并滋生了广泛的腐败,不仅没有起到税收本质的社会调节作用,而且增大了交易成本,社会大受其害而没有成功促使政府的改革。政府没有执行制度和法上降低交易成本的职责,社会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监督约束的义务。
我们又看到的清形是每年人大众多的代表提案立法、立法、立法,而没有静下来思考有些事情社会来做会比政府成本低、效果好、更具人性化,有些法律制度是不现实的、不具可操作性的。从这一点上,社会对政府的的监督和反馈一定要有充分的理性。这不是人越多、面越广、会越大越能解决问题的。中国现存的许多问题归于一点,就是人大制度的不成熟,社会与政府信息沟通的环节存在问题。
十、政府的力量与社会的作用:历史见证的政府间的竞争
所以,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就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意义。当然,从狭义的角度,它们构成了历史。历史的演进,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转移本身就赤裸裸地体现着社会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消涨。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可以从其内在的政府与社会的状况来分析。我们已经阐述了政府的职能。在历史上,既使社会总体的状况极其相似,而政府的强力程度不同,所产生的意义也是不同。
近代欧洲史上,地理位置极其相近的荷兰与英国17世纪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最初都是以农业、商业贸易、航运立国,进行海外殖民,甚至在某些方面荷兰比英伦岛更具优势。安特卫普的繁华可见证地转移到了阿姆斯特丹;“海上马车夫”将贸易和殖民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时,英国女王还在依靠海上抢劫得到漏过的财富;荷兰由于戏剧性地将民族革命演变为资产阶级革命而后建立了体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秩序而在当时的世界上分外夺目,而英国还是传统贵族的天下,封建、保守、没落。然而在当时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暴力具有不可怀疑的地位。英国封建集权的政府比荷兰显得更加强大有力——即使在内战的混乱中也是如此——使它极为自信地凭借军事力量与荷兰争霸。转眼间,荷兰的海上力量让位于英国海军,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和在印度的殖民地都归了英国,荷兰的东西印度公司在英国东印度公司面前黯淡下去。
这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
十一、竞争中社会的作用:选择使政府趋向其本质
当然,在这种竞争中,也存在着社会对政府的选择。当一个社会系统存在问题而政府无视或无力调和时,或政府严重地偏离了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时,就会出现政府力量的竞争,通常表现为“革命”。革命的本质实际上是政府之间的竞争。完成这种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新政府与旧政府的力量对比;新的政府能否争取到有效数量质量的社会成员的支持,也就是社会的选择。由于革命本身是一个新兴的不成熟的较弱小的政府与一个已有的较强大的全面的政府相竞争,所以新的政府往往十分注重社会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意义不输于真正的实力抗衡。新的政府确立后本能地更加切近政府的本质规律的主线。
革命使社会得到正的收益,但革命的完成,政府的更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会精力的投入,使社会正常的运行受到影响甚至是受到破坏。这就是社会选择的成本。在革命时,社会整体会对革命带来的预期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而决定其选择。所以,一次革命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社会选择,只是说明时机尚未成熟,发生过早或过于偏激,不合时宜,而不能从“革命”的名义去指责社会。当然,这种选择同样也会由于信息的不完全而失灵、不精确,但历史的规律即是如此。革命伴随的成本使新兴政府极力地夸大预期收益来争取社会的选择,同样的已有政府会极力地夸大预期成本而几乎要人们相信预期收益为负,同时也会宣传其进行改革将会带来的预期成本和收益分析,争取社会选择。
政府间的竞争,如果一个政府强大到占据绝对优势,那么表面上既使社会选择贴近于零也会取胜。革命中这种情况会出现。而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蒙古人灭亡南宋。但事实上,在长期的历史中,由于本质的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社会选择最终会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元朝统治者愚昧到入主之后政府的运作依然使社会的收益为负,最终在竞争中失败。
十二、社会对政府的影响
当然,政府的变迁,社会本身也是在不断演进、发展的。社会存在的优劣,往往表现为它蕴含的广泛的习俗、价值观、人力资源情况、经济结构、文化创新氛围。这些往往被看作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它们会影响到政府的运行。务实的传统决定了西欧人比中国人更注重世俗性的事务,科学探索、经济运作、扩张殖民。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万能市场、自由思潮、政府干预,首先是社会的现象,而后成为政府的指导思想。西欧殖民者首先向美洲投入的是人力资源。英国的注定要战胜荷兰的商业,法国的小农经济使法国的陆军在欧洲所向无敌。创新的思想诞生了新的技术、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新的政府形态。
十三、今年时髦的词汇:和谐社会
所谓和谐社会,其实还是本质上寻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社会,这是一条历史主线。社会在不断地谋求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希望有较强的矛盾缓冲能力,从而实现对内部各个群体、各个阶层的调节,使社会具备支持可持续的发展的潜力。
一个和谐的社会,其内部各个阶层之间是相互开放的,而不是隔绝的;各阶层之间是互惠互利的,而不是扭曲的利害关系。这样,社会就具有了长期持续发展的潜力,进一步推动习俗、价值观、人力资源、经济结构、文化创新方面的变革,并对政府起到正面的作用和影响。这也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吧。
十四、迷茫的结语:的意义
关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不仅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财政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哲学问题。哲学的意义在于辩证地分析、否定之否定之后,能使人们明白最本质的规律,而对人类的行为产生指导意义。一部经济学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哲学问题的探讨的过程,而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局限。而今天无知无畏的我更是如此。究竟以上煌煌近万字之言有没有其产生和存在的意义,我也迷惑云雾中。
但思考的追求使人类由古猿进化到今天。无论每一个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在大历史中去看,它是思维演进中一个不可少的脚印。
思维是最美丽的花朵。阅读(未标明出处的为书籍):
[1] [美] 黄仁宇著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2] [美] 黄仁宇著 《万历十五年》
[3]高德步、王珏主编 《世界史》 人民大学出版社
[4]黄达主编 《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陈共主编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姚开建主编 《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杨志主编 《〈资本论〉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张怡主编 《写给人的宏观经济学》法律出版社
[10] [英] 道格拉斯•诺斯 罗伯特•托马斯著 《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
[11] [美] 曼昆著 《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英] 约翰•斯罗曼著 《经济学》经济出版社
[13] 汪丁丁著 《螳螂自语》
[14]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资本主义与自由》
[15]杨小凯著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16]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 《自由选择——个人声明》
[17] [美]布坎南 《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经济学》
[18] [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上一篇: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