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货币合作的经济条件与设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设想之二是以日元为核心的亚洲货币联盟。日元寻求在亚洲货币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然而,无论是“日元区”设想,还是“日元国际化”战略,基本上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始终没有得到除了日本政府之外其它国家和国际性机构的广泛重视。即便在1997年亚洲国家爆发危机之后,日本大藏省外汇和其它交易委员会以发表题为“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中日本的对策”的报告为契机,再次重提日元国际化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仍然没有预想的那样引起其它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的积极回应。在理论界,大量的研究表明,日元国际化进程之所以作用受到限制,存在各种经济的、的原因,这些因素也对日元在亚洲货币合作中起核心货币的作用形成制约。
一般来讲,一种货币要成为货币合作中核心货币,不仅取决于该货币发行国的意愿,还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为获得这种认可,货币发行国起码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二是拥有稳定的币值;三是提供开放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国内金融市场。从日本的情况看,尽管日本是亚洲地区的发达国家,但其狭小的国内市场,不足吸收亚洲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再有,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缺乏流动性。从经济结构看,日本与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比较相似,而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差异很大,这不利于日本将日元与这些经济体同时建立货币区,不利于形成一个以日元为核心的货币联盟。当然,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因素固然重要,比较而言,政治因素更关键。他们认为,作为单一的核心货币起作用,日元受到最大的限制,是形成的亚洲国家对日本的不信任。
设想之三是以人民币为核心的货币联盟。一些分析认为,从现实条件看,中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大国,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不断加深与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关系,并成为亚洲地区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进一步的潜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将为亚洲经济提供一个大的具有潜力的市场,并将日益成为区域产业分工链中重要的一环。这将成为人民币发挥区域货币功能的客观基础。当然,从作为国际货币所应有的条件看,中国除了经济总量优势和市场潜力优势之外,在其他方面还相距甚远。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人民币不是一个完全可兑换的货币。尽管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交易的自由兑换,但在中国仍然实行比较严格的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管制。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是无法支持货币成为区域通用的货币的。二是,中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不论在深度上(二级市场发达程度),还是广度上(自由化程度),都与发挥核心货币功能所需要的发展程度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差距将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快不断缩小。
设想之四是亚元联盟。一些学者认为,亚洲地区可以仿效欧盟组成一个类似欧元区的亚元区。但是,由于单一货币是货币联盟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要求各成员国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相近,还要求参与国主动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因此,单一货币通常认为是在区域内贸易、投资、劳动力流动等一体化程度相当高,而且各成员国在财政、金融和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差距很小,合作带来的收益总体大于相应的成本等条件下,才适合采用的一种合作形式。因此,尽管从各种理论条件衡量亚洲地区已经存在进一步合作的现实基础,但要建立一个亚元区,仍然是一个长远的目标。
总之,各种设想仍处于讨论阶段。由理想变成现实,亚洲地区的货币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关注的是,在“清迈动议”签署之后,200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泰国银行签署了美元与泰铢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在“清迈动议”下签署的第一份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2年3月,中国又与日本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在“清迈倡议”下签署的第一份有人民币参与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参与亚洲货币合作。随着中国与亚洲地区其他经济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中国将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
上一篇:谁让我们拉闸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