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剑?过剩?劳动价值论——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几点思考
发源于泰国,肆虐东南亚,波及东亚及俄罗斯,震撼全球的亚洲危机,表明了自由市场的性衰落,同时也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真理性光辉。本文结合亚洲金融危机,针对我国学界的某些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求教于同行专家学者。
一、 市场经济是双刃剑
二战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我国有的学者据此认为,二战后的西方市场经济已不同于二战前,其性质发生了改变,当代西方市场经济是“没有不调控的市场经济,也没有调控不好的市场经济”,是给人们带来经济增长、繁荣和普遍福祉的经济。其实,市场经济是双刃剑,一方面,它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又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市场经济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固有的弊端。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经济活动的盲目性,造成实物部门与货币经济严重脱节,产生了经济泡沫,给各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据美国《国际先驱报》1998年7月17日提供的数字,在过去两年里,印尼经济下降80%,泰国经济下降50%,韩国经济下降45%,马来西亚下降25%。由于印尼货币贬值80%,印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96年的1200美元下降至300美元左右,倒退至70年代中期的水平。危机造成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损失在1万亿美元以上,外资从吉隆坡股市大量撤离时攫取了超过117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香港在股市上资产损失在2000亿美元以上。1亚洲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从全球流入美国的资金已达上万亿美元,其中7000亿美元来自亚洲。美国的跨国公司还乘机廉价收购亚洲的,仅1998年上半年美国用于兼并亚洲企业的投资已达3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几倍。日本学者石原慎太郎在《文艺春秋》1998年8月号发表文章认为,美国通过短期套利资金的进出,在东亚制造泡沫经济和金融动荡,目标通过危机掠夺东亚的经济成果。2可见市场经济的破坏性是巨大的、残酷的,“对经济实行市场化,犹如雷区行进,你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你的最后一步。”3市场经济社会的剥削和掠夺,产生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甚至于弱肉强食。因此,我们不能仅看到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和繁荣的一面。
二、 危机的根源不在于投机而在于过剩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于1998年9月14日在美国《时代》周刊上撰文认为,假如投机家不袭击金融和证券市场,经济灾难就不会发生。菲林普?鲍林于1997年12月9日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指出,投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国内不少学者也持类似的主张,认为只要抑制了投机,危机就制,即便能够暂时控制,生产过剩的危机仍然会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的表现,是由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起的。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象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发展的界 。”4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所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只要这个制度还存在,危机必然会由它产生出来。”5亚洲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表现,这种过剩,表现为出口过剩和国内房地产过剩。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实施了依靠外资发展出口导向的的发展战略,创造了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90年代以后,东南亚国家劳动力价格不再低廉,进口原材料价格也逐年上升,出口产品成本提高,已不具备价格优势。其出口产品又面临亚洲新经济增长区(、印度等)的激烈竞争,出口增长率逐步趋于缓慢,加上1995年以美国市场为中心的国际市场对产品与部件的需求疲软,东南亚国家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1996年出口贸易增长率有了大幅度下降,有的出现了负增长。泰国1996年出口贸易额比1995年下降3.07%,经常项目赤字逐年增加,1994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为90亿美元;1996年为180亿美元。这使得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十分严重。
从东南亚国家国内的情况看,由于房地产投资过热,楼宇严重供过于求。1996年,外商在泰国投入房地产业的资金有188亿铢,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3。加之出口不畅,一些生产资本纷纷转入房地产业,使楼宇市场连续4年呆滞,积压楼宇85万套,空置率达20%。在菲律宾,已建住宅超过需求量的2倍。马来西亚办公楼空置率达26%,印尼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额29%,办公楼空置率达42%,新加坡积压住宅达1.6万套。6
可见,亚洲危机只不过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的表现。
关于投机在危机中的作用问题,马克思早就强调投机不是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只是危机的先兆,是经济危机结果和表现形式。马克思讽刺说:“那些企图用投机来解释的经济学家,就好象那个如今已经绝种的把发寒当做产生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的派一样。”7那么,人们为什么容易将投机作为危机的原因呢?因为,“金融市场上的人所看到的……恰好是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倒置的反映。”8“一切都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9从而造成“人们从这个生产过程最表面和最抽象的领域即货币流通领域中去寻找这种大风暴的根源和抑制的方法”。10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是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而实际上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投机,而在于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投机仅仅是经济危机的结果和表现形式,把投机视为危机的原因,便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为指导,才能透过现象,认清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
三、马克思经济理论并未过时
这从第二点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的分析可以得到明证。在此,笔者仅就与亚洲金融危机相关的股票、地价问题作论析。我国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致命的缺陷,已经过时,不能解释股票等“非劳动产品”的价格问题。11关于地价、股票价格的决定问题,马克思指出,说不是劳动产品的“土地价值或价格”,表面看来直接同价值概念相矛盾,不能直接从中得出来,这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句话用来反驳李嘉图就格外没有意义了,因为匿名作者并不反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而李嘉图恰恰在那里阐明了怎样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形成土地的名义价值,以及土地名义价值和价值规定并不矛盾。土地的价值不过是支付地租的价格。因此,这里假定的关系比商品及其价值的简单考察中乍一看就得出的关系要深刻复杂得多;这正像虚拟资本(这种资本是交易所投机的对象,而且事实上不过是对部分年税的某种权利的买卖)不能用生产资本的简单概念去说明一样(股票、国库券、土地无价值,是因为决定价格的组成部分利息、地租收入只有在价值上得到说明)。12在此,马克思明确地指出了地价、股票价格与价值规律不仅不矛盾,而且只有通过价值规律才能得到正确的阐释。以股票价格为例,股票价格=股票红利收入银行利息率。红利收入也好,银行利息也好,都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剩余价值又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离开了商品价值,就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离开了剩余价值,就不能说明红利收入和利息。离开红利收入和银行利息,也就不能说明股票的价格,好像它们可以由偶然性、任意性因素所支配。但是,实际地价和股票价格,还要受日常供求的影响,特别是股票价格受投机因素的影响很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投机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他说,股票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性质,……因为它不能由现实的收入决定,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的收入决定”。13这种投机与正当经营结合在一起,很难区分,以致当人们谈到投机时,无法得知投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因而也就无法真正对之实行合理控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票价格、地价等非劳动产品也必须借助劳动价值论予以说明,所谓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非劳动产品的价格问题、已经过时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1肖林:《透视东南亚危机》,《上海综合》,1998
(2)。1998年9月3日《经济报》。
3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第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
4、9、10、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8、555、620、530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607、362页。
6陶士贵:《东南亚金融动荡的成因、危害和启示》,《经济学动态》,1997(1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84页。
11徐国栋:《公平与价格——价值理论》,《社会》,1993(6)。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17~118页。(责任编辑:石 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