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体育经济战略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论文提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经济与体育全球化大比拼的时代。体育带动经济和经济推动体育进步,二者相互依存、同进同退,成为世界共识。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体育经济”的战略观点,并就体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和发展体育经济的战略构思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将体育与经济分割开来进行探讨研究。在一些学者看来,体育和经济完全是两码事,甚至二者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就是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也是如此。于是就出现了研究体育的不懂经济,研究经济的也不涉足体育的局面。本文认为,体育与经济水乳交融,难分彼此。随着21世纪体育的跨越式大发展,体育与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说,2l世纪已属于“体育经济”时代。因此,国家抢抓体育快速发展机遇,大力推行体育经济发展大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体育与经济关系辨析
(一)体育经济的内涵。顾名思义,体育经济就是借助体育声望或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经济类型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体育需求刺激为动力源、以体育创造的形象影响力为依托而规划的经济发展类型:二是从经济发展要求角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经济运行模式;三是从产业体系构成角度,是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的、包括体育行业或产业在内的、与工商等各业协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运行体系。
(二)体育经济提出的依据
1、体育日益凸显出“生产性”特征,对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层次和认识更加理性化,对体育效应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即体育是一个多功能、多目标、多效应的社会系统,它的“生产性”经济特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体育作为对人的体能培育、保持和潜能开发的过程,即通过的体育训练或锻炼实现对人体生理机能有计划地调整和力量强化,从而使人达到更高体能境界的过程。无论从体育活动或运动的物资耗费与体育维护角度来看,还是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们的生活消费角度,体育都对社会经济有着强烈的需求。由此可见,体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一脉相承。体育通过为劳动者创造强健的体魄而直接推动经济的顺畅运行,又通过“体育需求”产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拉动,并由此而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日趋完善与健全。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而体育恰是传播信息的最直观、最真实的信息形象和运动。因此,也可以说21世纪是“体育经济”时代。世界各国致力于培养体育明星,不仅给本国争取赛事名次与荣誉,更重要的是获得国际的认可、认知,以此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友好往来;甚至可以通过成绩卓著的运动员们的“明星效应”,对其所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影响。2004年美国最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访华活动,效力于美国西部NBA火箭队的篮球明星“小巨人”姚明率火箭队的中国之旅,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2、体育作为国力昌盛程度的“形象代言人”,必须将之纳入经济体系共同发展。体育离不开经济,否则就寸步难行;经济同样不能离开体育,没有体育的经济是不完整的经济。二者如血之融于水,相互依存,彼此促进。首先,经济决定体育,又对体育有巨大的生存依赖性。纵观世界各国,大凡体育落后的国家,都是经济上同样也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亚洲的朝鲜、阿尔巴尼亚及非洲各国。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政府有限的财力要致力于解决“温饱工程”,很难再分配到体育事业发展上,以求“温饱”为生存满足的国民身体素质都将处于“病夫”状态,其运动员体魄就更难达到体育运动的标准。我国这些年参加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竞技项目的一些运动员,技术占优而因体力不支落败的事实也屡见不鲜,说明我国的体育事业投入与人们对运动员成绩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反之,如果国家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财政支持力度大,和社会兴办体育事业能力强,体育就能突飞猛进地协调发展。
3、体育的产业化新功能迫切要求树立体育发展的新指导思想。体育与经济应协调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它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其功能也随着时代的需要变化而不断更新。现代体育已经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强身健体和参加竞技比赛,现代社会环境与质量的改善及现代人收入水平、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生活追求、消费结构等的改变,都要求体育事业展现更多新的功能。而体育职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恰恰是体育产业化新功能的具体体现。比如,美国的NBA、WNBA及欧洲各国足球超级联赛等,都是最为典型的产业化体育形式,令世界各国在该领域望而生畏。我国近些年来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各种联赛,虽然还没有达到完全的产业化地步,但已经向体育产业化发展迈进了一大步。中国武术历来被称为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运动,然而自从武打动作电影问世,中国功夫就成为影视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武术届人士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无数武术俊男靓女,都相继成为熏染全球观众的影视巨星。武术运动员的介入,不仅给影视剧赢得了可观的上座率,客观上也为中国武术做了宣传和争取了荣誉,而更重要的是刺激了经济增长。因此,任何体育运动和项目,都不能人为地将其与经济分割和孤立,它必须要融入经济,与经济同步发展。站在经济发展需要角度构思体育事业规划,充分发挥体育促进经济的新功能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应该允许体育迈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舞台。
二、的基本战略构思
(一)加快国家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仍是体育业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落后造成对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严重困扰。经济体制改革的无数实例证明,只有砍断过于繁琐的行政捆绑,国有经济才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我国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落后的管理体制,如教练员的工资分配、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职业运动员的工资及奖励分配办法、裁判责任规范等;还有故步自封的运行机制,如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委派、转会(团),很多因过分强调“特色”而与国际标准严重滞后,这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发展的“瓶径”。政府设立的官方体育机构如何摆脱权利分配观念制约和束缚,将相关的权利,如队员选拔征用、训练培养、参赛资格、运动员转会,以及除了主教练以外的教练成员选聘、教练训练指导思想、方法、技术运用、国内赛事安排、运动器材与服装订购等相关事项和问题,都完全地把权力下放,使其自主经营。
(二)正确协调和处理经济调控机关与体育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要在国内构造一个“政府搭台、经济唱戏、体育呐喊助威”的新型协作格局。政府的经济计划等主管部门等与体育主管部门的合作密切程度必须进一步加强。体育既然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行业主管部门就应该主动联合制定一些有关体育项目的发展规划、政策,共同协作开展一些既有助于体育事业发展又有利于相关产业经济繁荣的项目、活动或运动。进一步说,作为从宏观上领导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与结构的政府经济计划机构等相关部门,可以直接从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强与体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指导,引领体育事业融入经济轨道共同协调发展;体育主管部门应主动向经济计划机构靠近,增进交流,主动接受其给予的方向性和战略性的指导,自觉地融入经济发展潮流之中,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和依托。
三、结语
我国体育事业要竭尽全力地“走出去,淆进来”。随着我国民族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部分体育项目特别是大球类从国外引进不少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实现了体育技术、经验、风格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带动了这些项目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到种种政策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体育“引进来”工作的数量、质量、范围等都还远远不够;“走出去”就更显得严重缺乏,目前除了仅有姚明、苗立杰、李铁、李玮峰、范志毅等几位著名球星获批被输送出去以及国内球队出去搞几次交流比赛外,几乎再没有太多的教练和运动员的技能素养培训、进修、互访,而且重大国际赛事有很多国内优秀运动员,特别是非“国家队”、非体校的民间体育组织优秀运动员,很难获得国家体育官方批准出国参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的发展,也影响本国的经济进步。体育应该是没有国界的健康运动项目,国家应全面放开政策,允许有条件、有需求的世界各方自由“进出”,不要把体育过于“化”,体育官方更不要把体育当成自己任意控制的政府垄断项目。可以说,国家政策放宽一些,国内体育发展就能突破一些,国民经济发展就将迅猛一些,这已被改革开放以来的无数事实所证明。
上一篇:浅议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之影响
下一篇:信托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