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以湖南为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艳 张治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  区域竞争力  现实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
  论文摘要:从一个区域的来看,其中心问题是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直接表现就是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根据制约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内外因素,应从工业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湖南工业进行量化分析,结论是 :湖南工业竞争力在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份中排在第14位,工业综合竞争力总体来看处在全国中等稍稍偏上的位置。落后于发达省区。 
  我国整体上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把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把工业划人到第二产业中。并规定工业是指从事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本文就是按照统计年鉴上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二产业中除建筑行业外的是我们所研究的工业产业范畴。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工业产业的发展状况。所以,工业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最集中表现。社会院金碚(《竞争力经济学》,2003)将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同类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素质。”根据金碚给出的定义,区域工业竞争力可定义为:它是区域工业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是特定区域能够比其他区域工业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素质,是相对于其他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工业产业的比较生产力。 
  一、 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工业竞争力是一个相比较的概念,它的大小需要在一定评价范式下,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一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范式 
  工业竞争力通过比较才能判断其强弱,它是可以量化测度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可以评价比较的。工业竞争力实际上是工业各个系统的合力,客观地看,它是一国或一个区域工业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其测定方法由一系列指标组成。分析区域工业竞争力必须寻找一个合理的参照系,科学地选择影响和决定研究主体成长壮大的各种因素,剖析分解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简明、全面、逻辑关系完整的分析框架并将它们进行量化比较,分析其对研究主体成长的优势和劣势,使分析模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按照:制定评价 目标_+设立评价指标一+确定指标权重 综合评价-+评价得分排序_÷评价结果分析的步骤进行。 
  (二)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内容
  1.现实竞争力指标 
  工业现实竞争力表现的是工业产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力状况。对区域工业现实竞争力的分析,是一个时间剖面的显示性指标集,可以从以下几组指标来衡量: 
  (1)区域全部工业的整体状况。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利润总额、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及全部工业企业数等指标来反映。工业总产值是指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成果。 
  (2)工业市场影响力方面。本文鉴于数据搜集限制,主要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分析全部工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工业市场占有率=区域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该指标反映该区域工业在全国工业产业中所体现的产业市场扩张能力。一般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标志着产业竞争力处于较佳的状态。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主要从企业生产和销售两方面来考虑,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三个指标衡量,其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工业从业人数。该指标反映的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研究的是产业技术进步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往往是产业技术进步越快,其劳动生产率也越高,竞争力越强。总资产贡献率 =(利润总额 +税金总额一利息支出)平均资金余额。其中,税金为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之和。该指标主要反映工业中企业的全部资产的获利情况,是工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产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工业产品销售率 =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该指标反映工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产销衔接情况、研究工业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指标。 
  2.潜在竞争力指标 
  分析区域工业潜在竞争力所采用的指标,应该是一个时间点上工业产业内部状况影响未来竞争力的所有隐性指标集。影响工业产.监潜在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工业创新力、工业增长力、工业企业融资能力等。 
  (1)工业创新能力。创新是竞争的关键。熊彼特(1990)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科学技术是工业企业的基础,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工业企业的动力、灵魂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工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很难用可量化的指标衡量,所以在此我们没有单设其衡量指标。
  目前,可搜集到的能体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有: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区域:工业技术成交避规模以上企业的新产品产值、工程技术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数。其中:专利授权量表示这个产业对自我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也表示技术创新速度,该指标值越高,产业越有创新能力。技术成交量可以说明区域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棚对比重 =工程技术人员数/专业技术人员数,该指标反映了人力资源的相对质量。一般而言,较高的人力资源质量是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可选用该指标来表示区域工业产业的整个技术创新开发环境。工业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筑。该指标通过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反映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产值率越高,表示该区域工业产业技术创新速度越高,越有竞争力。 
  (2)区域工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工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创新中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政府给与的财政支持始终有限,要长远发展,企业应该有较好的融资能力。企业融资能力越强,说明工业企业更具深入发展的能力。我们用区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年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及长期负债总额三个指标来衡量。其中,负债额度指标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也可以反映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 
  (3)工业增长能力。工业增长能力是区域工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它反映了区域工业壮大和发展的一种潜力。如果区域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常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反之,如果区域工业竞争力较弱,则一般会出现增长速度缓慢甚至衰退现象。当前,我国总体工业化水平还不高,要经过相当长的发展阶段才能进入工业比重相对下降的后工业化时代 ,特别是有些落后区域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工业特别是加工制造业还需要大发展、大增长。区域工业的增长不应仅表现在数量规模上的扩张,同时更应反映在质量的提高上。因此,区域工业增长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工业竞争力的强弱。可采用区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反映工业增长能力。    3.环境竞争力指标 
  对区域竞争力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代表的是所选时问点上外部软硬件环境对区域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力。外商选择投资区域一般都先对其做周全的软硬件环境分析。所以,在研究中可选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来综合反映区域工业的外部软硬件环境状况。其他如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区域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对外开放程度等也能反映区域工业发展的环境竞争力。财政科技三费支出作为衡量区域工业进步、技术创新的财力支持环境;工业(包括)财政支出反映政府对工业的重视和影响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工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如何区域货物进出口额(按境内目的地、货源地分 )可以反映区域对外联系程度和影响力。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源肖耗强度、废物利用率等指标可以反映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出于量化分析便利考虑,可只取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一个指标。能源消耗强度用以工业增加值的每万元产出消耗能源(折合成标准煤)表示。一般能耗与竞争力成负向关系,故研究中可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倒数表示区域工业产业发展中的能源利用水平。
  二、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应用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工业竞争力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基本步骤如下:首先就是对所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根据评价区域工业竞争力的指标内容,通过查阅国家和所涉及省份的统计年鉴 、搜索国研 网上韵数据资料等途径,收集到相关数据并对其作定量化研究的前期处理。 
  其次是统计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如何整体评价特定省区的工业竞争力,首先就要在现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评价指标 ,然后通过一个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 “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评价工业竞争力水平各个指标之问或多或少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为了简化评价过程,使得结果更贴近实际,可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研究的思路 ,将影响工业竞争力的因素分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然后采用主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对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再合成,得出省区工业竞争力的排序结果,从而为工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最后就是用所选主因子分析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对湖南工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量化综合得分的排序结果可以得出:湖南工业竞争力在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份中排在第l4位,工业综合竞争力总体来看处于全国中等稍稍偏上位置,其综合得分为一0.:135(省区工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基点为零点,正负仅说明该省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与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这是在量化分析过程中将数据标准化的结果不影响其可比性)。在影响其工业竞争力的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方面因素得分分别为一0.245~,-0.128和 .032,均为负数,这说明湖南省工业实力、潜力和环境力三个方面及其综合工业竞争力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因为:湖南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工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及软硬件环境对外商投资吸引力度不大等原因导致其工业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反映工业竞争实力的工业产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还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经营效益都比较低;其次是反映工业竞争潜力的地区工业企业进入市场投融资的能力较弱、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自主创新及创新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最后是反映生态环境竞争力的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值较低,湖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和谐。总之,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了湖南工业竞争力落后于发达省区,湖南经济管理部门可以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检视和调整。 
  总的来说,在我国部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折点上,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特定区域地审视和准确估计其工业竞争力,明确其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和解决对比分析中所发现的问题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从而最终为整个国家工业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49-80.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31—38. 
  【3】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J].区域经济,2001,(5). 
  【4】马银戌.区域工业竞争力统计分析忉.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8).  一 
  【5】昊海建.区域工业产业竞争力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初探.经济师,2003,(8). 
  【6】常阿平.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研究【J】.经济与统计,2004,(8). 
  【7】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经济年鉴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03,200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