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困境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 服装产业 困境 对策
一、我国服装产业现状与困境分析
如今制造的产品以其高性价比的特性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但这种繁华的背后却潜藏着多重挑战。就服装产业而言,据《2006—2007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是世界最大服装生产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达1711.7亿美元,出口增长幅度为18.88%,为世界最大服装出口国,但大而不强。
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边界条件——生产要素和企业数目的总量充足,但素质不高,客观上限制了我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服装产业主要生产的是中低端产品,在这类市场上总量很大,因此,各企业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来换取市场,造成整个产业成了微利行业,甚至因其低价战略还会遭遇欧美等国以反倾销为名的“特保”措施及其他保护措施。
在高端产品市场上,中国企业无能为力,出现较严重的市场缺失。在设计、流行趋势的发布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导力量,中国服装产业没有发言权。在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一批国际大牌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一直牢牢占据着世界服装市场的高端,获取高额附加值,中国多数企业却仍停留在替国际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阶段,自主品牌几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业或服装品牌企业,价格也非常低廉,走低端路线。因此,中国服装业目前这种大而不强的状态会不断削弱产业的竞争力,最终使产业既强不了也大不了。
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中国劳动力相对便宜。传统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已经形成的配套产业链的优势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随着越南、印度等一些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在加工制造领域原本的比较优势也日渐受到威胁。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实现中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中国服装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就势在必行。
二、我国服装产业由大变强的发展之路
1、加强服装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育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企业转型。作为企业的出路,引入设计管理、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是企业升级不可逾越的关键一步。一个合格成熟的设计管理人员是很难通过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于理论的初步实践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同企业家一样是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通过自身努力、社会培养,在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经验积累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服装企业中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的培养,都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高等院校培育的服装专业人才只有通过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与实践和对自身有目的的培养,才能逐步磨炼成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
学院应定期聘请一些服装企业家与经营家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参与到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中,以便及时把服装行业中的新动态、新规范、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机制等纳入教学内容中,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这样的途径,减少学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使培养“基础复合型、技术专门化”的服装专业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2、重视企业信息化投入与建设
目前大多数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服装品牌企业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求服装品牌企业提高营销管理能力,提高畅销产品的有效库存,降低滞销产品的积压库存,及时掌握市场销售信息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多变的能力。这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智能化服装营销系统,使生产品牌营销活动中的发货配货、订货补货、调货退货以及物流、资金流等处于般佳组合状态,实现服装品牌企业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畅销产品智能预测,滞销产品智能预警和智能决策。
在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应注意企业信息化网络效应特点。基于供应链的服装企业信息化网络环境建设、服装企业集群的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等,已成为新时期服装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企业信息化只有形成网络、形成集聚,才能产生“溢出效应”。企业信息化工作只有被放置在企业供应链、企业集群或企业生态环境当中来整体考虑,才能够真正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一点对于广大的中小服装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3、提高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任何一种产业,到最后都必须有品牌的支撑,而打造品牌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服装行业尤其如此。品牌,首先要有品质、有品位,牌子才能挺起来。一件成衣品质的产生和形成,包括了市场调查、款式设计、产品规格标准、工艺要求、辅料采购、缝纫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种品质活动。以上各种职能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相互紧扣、互相影响、不断循环、不断提高的。
品质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将内的各项品质活动贯穿在各个环节中,并推动每个环节的上升,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建立正确的品质管理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中小服装企业要决心实行有效的品质管理,一定要抛弃固有的品质管理观念,吸收新的知识。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只要找到种合适的管理工具,如“品质圈”、 SQC(统计品质管理)、 AQL(允许品质水平)及些电脑软件工具等,就可以将品质问题解决,但事实上,品质管理的成败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正确的观念,只要掌握全面的品质概念,才能真正在企业内解决品质问题。品质的提高,不仅只是让顾客满意,而且可以让工厂大幅度增加产品的利润。
4、政府规划引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
“入世”后,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将加快,这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应当花更多精力研究和处理对外经济事务,以保证国家利益最大化。政府有责任在允许开放和竞争的条件下,运用世贸规则对家经济的特殊条款,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冲击给服装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为了鼓励服装企业的创新,政府可以出台制定加速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各企业的新投资项目,给予减、缓、免的政策优惠,并在适当时候给予企业物质奖励。
三、结束语
进一步发挥服装协会的作用,更好地完善和进行自我约束。服装协会应致力于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真正将服装产业链融合和调动起来。例如在组织面料和品牌推广方面,可以组织更多企业或企业家间的交流活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服装品牌的成长进程,是服装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升级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产量至上的观点,把眼界放宽。创品牌必须有创新意识,营销方式要创新,管理要创新,技术也要创新,要从单纯的对别人的模仿中解脱出来,最终形成真正的、有档次的服饰特点。
【】
[1] 张铁: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服装业发展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12).
[2] 王秀芝:浅探“大服装”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8(1).
[3] 胡广宇、张宏仁、黄敏:佛山市服装行业现状、问题与对策措施[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8(2).
[4] 张冉:我国行业协会组织治理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版),2007(6).
上一篇:亚运前夕广州酒店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钢材流通业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