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对构建城市品牌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芳 时间:2010-06-24
  [摘要] 文化产业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是促进城市各种资源有效组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必然途径。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对构建城市品牌的作用,即是实践城市营销、凸显城市差异化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城市文化产业 城市文化 城市品牌 城市精神 城市形象
  
  一、城市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分析
  1.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分析
  (1)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产活动。
  (2)产业:产业是一个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起来的动态的概念,是按某种标志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一个部分或层次。产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化生产;二是市场化营销。
  (3)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它将产业化的经营方式和手段运用于文化的传播和生产中,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创意、生产、传播、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贯穿其中。
  2.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产业相关概念分析
  (1)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产品的分支,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它既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部分,也包含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等非意识形态层面的部分,是一个城市整体风貌的外在表现。
  (2)城市文化产业:城市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属于经济与文化交叉领域的产业形态,直接面向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所提供的文化服务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再生性。
  二、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
  (1)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趋势显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革不断进行,早在1992年,出版行业集团化试点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文化产业集团化促使“强强联合”,一改我国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小、散、滥”的弱点,使得文化产业的管理模式、资金流通、技术开发得以重组,在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同时使得各个行业之间的优势得以互补,降低了投资回报期长、经营风险大的弱点,从而大大提升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产业融合趋势加速。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促使文化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交叉,逐步发展成新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文化含量方面都进入了更高的发展层面,体现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高、成本能耗少、生产技术先进、文化附加值高等方面。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不断推动社会各产业的改革全面深化和走向融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落到实处,政府与市场的兼容性模式将会逐步形成。
  (3)文化产业全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上升。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已十分明显,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本土文化产业出现了外资、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民营资本、国际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现象逐渐增多。文化资源的开放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国外的文化产业在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本土的文化产业而言,客观上加剧了文化资源争夺程度;然而,与国际文化市场接轨将促使我国文化市场逐步融入世界体系,在一个竞争公平、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中寻求自身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文化资源发掘力度不够,资源能力未能转化为产业实力,形成战略性矛盾。文化资源的发掘程度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赋予我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信仰将为本土文化生产、创新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源源不竭的设计灵感。然而,我国的文化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往往显得被动和迟钝,对文化产业发展、经营等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往往没有将文化资源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掘出来,文化产品无论是在文化含量、开发层次、科技内含等方面相较于国外文化企业不免相形见绌,这不仅是对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不足、人才资源短缺现状严重阻碍产业的先进性要求。文化产业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由于我国整体实力的限制,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成为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问题。我国文化产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依赖政府投入的习惯,文化产业意识薄弱、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政策法令限制过多,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管得过细、统得过死,没有良好、积极的人才培育意识,影响了企业用人的自主权,这与我国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现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3)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步伐缓慢,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化的市场要求之间矛盾突出。在改革开放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分行业的、局部的改革,逐步进入全局性改革的阶段,在调整布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我们还必须看到一些矛盾的存在,不能一劳永逸。我国文化产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问题仍客观存在,这与现代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相违背,难以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稳定发展的市场体系。
  三、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对构建城市品牌的积极作用
  1.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有助于培育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市场价值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越快、层次越高,其所生产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意义就越丰富,产品的文化价值就越高。与此同时,的、地域的、民族的特色文化才更能凝聚成极具个性的文化灵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成功利器。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历史,但是不能没有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关键之所在,通过文化附加值的注入,产品的竞争力才会不断增强,才会在商品同质化的时代以其高品位的、富于个性的特点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
  2.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有助于弘扬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精、气、神”的具体表现。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产生较强的资本聚集、效益放大效应,而且还能够产生巨大的文化传播力,从而塑造起城市的外在形象、营造城市浓郁的文化氛围。良好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精神,能使城市文化不断融于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城市品牌浓缩、集中为一种文化特质,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培育、发展、壮大,从而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力量。
  3.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有助于树立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长期积淀下来的社会公众对它的稳定印象和整体评价,是城市品牌的载体之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塑造城市整体形象方面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文化企业发展带动品牌效应,树立城市经济形象;第二,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氛围,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第三,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环境优化,树立城市环境形象。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品牌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这么说,谁拥有了知名的城市品牌,谁就会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占据制高点,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
  4.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有助于丰富城市子品牌
  一个城市品牌的构建,必须以一定的产业优势作为其发展的基础,以产业品牌优势带动整个城市品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构建起具有战略高度的城市品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以其广泛的增值空间和强大的连带效应推动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在、餐饮、家用电器等方面提出一些副品牌和子产品,而这些副品牌和子产品还可以提出次一级品牌,从而形成一个“品牌树形结构”。一个城市拥有的特色品牌、子品牌越多,这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就越丰满、越有生命力、越能在眼球经济时代吸引受众的目光,赢得自身的发展机会。
  :
  [1]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07月
  [2]张晓民胡惠林章建刚: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年09月
  [3]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08月
  [4]娄成武孙萍:文化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