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 汽车业 可行性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简述
1.“利润转移”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战略性进口政策,即以关税抽取外国寡头的垄断利润;战略性出口政策,向在第三国市场上同外国竞争者进行竞争的国内企业提供补贴,可以使本国企业的边际成本降低、国际市场份额扩大;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政策,政府可以保护具备规模经济或研发带来成本下降的产业,促进其在国内外市场销量的扩大而达到促进出口的结果。
2.“外部经济”理论
外部经济是指某些产业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收益不仅局限于本身,还可使外部其他的经济单位受益。该理论认为,政府应当对能产生外部经济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和促进,使之能够迅速形成国际竞争能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特征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大、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强、会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等。
二、战略性目标产业的选择标准
1.补贴后的目标产业所获得的总收益必须大于补贴的总成本。目标产业应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能够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具有动态规模经济效应,这要求目标产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当高的进入壁垒,其市场结构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
2.被扶持产业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并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如果该产业在生产上有的成本优势,如廉价的原材料或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规模经济等优势,有可能成为政府支持的目标产业。
3.目标产业面临着外国的激烈竞争或存在潜在的竞争者,补贴的结果可以导致竞争对手削减生产,以使本国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4.被扶持产业应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5.不存在与该产业争夺资源的其他产业,或者虽存在其他产业,但这些产业没有潜在优势并无需发展。被扶持产业的原材料、要素等应是丰富且易获得的。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理由
1.存在规模经济
汽车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大投入、大产出的典型规模经济行业。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的研究表明,对于生产一种车型的汽车装配工厂而言,当年产量由1千辆增加到5万辆、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其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下降40%, 15%, 10%, 5%,而当产量超过40万辆以后,单位成本则几乎不再有明显下降。所以说汽车业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递增。
2.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成本优势
我国劳动力成本具有明显优势,人均工资每小时为1-2美元,只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1/20至1/10,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成本仅为发达国家同类人员的几十分之一。加上汽车上游产品如钢铁、机械、纺织、材料等行业的成本优势,整车制造业的整体成本优势则更为明显。
3.产业集中度较高,存在很大的进入障碍
我国汽车产业生产集中度较高,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汽车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由于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生产配套与技术研发活动,进入汽车产业的障碍较多,也增加了投资盈利的机会。 4.适合的外部环境
国际汽车主体技术已相当成熟,产品技术平台十分完善,而汽车的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竞争力相对较低,我国政府可以对其进行选择性的保护,以市场的部分保护换得技术转移,为国内产业发展赢得时间与空间成为将汽车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的理由。
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1.增加知识投资,提高汽车业自主开发能力
首先要从政策上鼓励企业的研发投资,如对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可以计入成本,减免税收;对企业为产品开发而购置的样机、样本应予免税;对企业的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等开发项目给予贴息贷款;对企业自主开发成果予以重奖等,激发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技术性成果及其创新的动力。再者,政府应鼓励企业致力于轻型材料、可回收材料、环保材料等车用新材料的研究,争取能在的汽车技术发展领域有所突破。
2.与产业政策相结合
由于中低级别家用车市场需求大,进入障碍小且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我国可以确定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汽车发展战略。其次应合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市场和资源的优势产品,在提高国内零部件业实力的同时,逐步融入汽车业的全球采购、制造、研发、销售体系,向产业增值链的高端进发。
3.合理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尺度
在各国贸易相互依赖、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更需要技巧,这有助于避免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一方面,要注意政策工具的多样化,除了使用关税、配额、补贴等工具外,可以采用隐蔽性强的相关政策,甚至进口监管、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标准的制定等都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的一些模糊区域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来为我国的贸易干预提供方便。
国内汽车业规模经济的初步显现和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我国所具有的市场广阔等的大国优势更是打破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限制,为该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政府可以借助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早日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
:
[1]石金海.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5,(29).
[2]许鸿文.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3).
[3]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
[4]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中国轿车行业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0,(9).
[5]杨波.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汽车产业适用性判断[J].财经界(下半月),2006,(07).
上一篇: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分析新视角
下一篇:义乌衬衫行业现状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