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理论原因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学翠 时间:2010-06-24
  摘要:面对震撼力极强的海啸和由此引发的世界性危机,各国纷纷出招应对,《资本论》也又一次风靡西方世界。针对这次经济危机,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经济危机的有关论述,认为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不同理论体系指导下产生的经济实践不同、虚拟经济的成分过大、引发的泡沫成分过多,以及西方经济研究的过于模式化和对实际经济运行缺乏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
  
  1 《资本论》关于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
  
  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尚很不明显,直到1929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爆发,建立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最终暴露出致命的缺陷。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它的发生有其可能性与现实性。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交换仅局限于物物偶然交换,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商品经济的,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公式由原来的W--W分裂为卖(w—G)和买(G--W)两个阶段。二者的对立商品本身内在矛盾不断运动、发展甚至激化,最终必然导致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供求出现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断层,预示着商品流通中可能出现供求失衡,为经济过剩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决定了微观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自主性与分散化,导致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行的冲突与矛盾;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以广大雇佣工人为主体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相对萎缩,一旦生产普遍超过了工人的有效需求,经济危机就有了爆发的可能。因此-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存在上述三个矛盾,也存在投资过度和信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仍然有可能性与现实性。2008年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在当前经济危机中,更要慎重把握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尽可能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损伤程度。
  
  2 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更加频繁,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逐渐增强,贸易摩擦也逐渐升级。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跨越美国本土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以极快的速度对全球各个经济体都产生着日趋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2006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一年多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并进一步蔓延到实体经济,世界经济的衰退程度不断超出世界银行和IMF的预期。杜科院世界经济与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认为。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2009年全球经济仍是充满变数和动荡的一年,整体形势甚至可能要比2008年更为严峻。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还没见底的征兆。美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破产还在持续增加,而且银行资产大幅度缩水。已注资200亿美元的花旗银行,目前市值缩水到1/10。另一方面,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迅速扩散。去年下半年以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业的亏损、破产和萧条还在持续蔓延,随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相互传染,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一种“去全球化”的逆潮在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间浮现出来。欧渊由于原有的经济体制问题,近年来GDP的低增长,可能成为全球经济衰退中最危险的一环。2009年欧洲央行预测,2009年欧元区国家的GDP增长率将为-1%;经合组织预测如果算上所有欧洲国家,实际GDP的负增长可能达2到3个百分点。日本内阁府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GDP在去年第四季度下滑的幅度(12.7%)超过了美国和欧元区,其出口支柱产业、家电和汽车受到次贷危机的严重打击。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危机造成外资撤退,股市缩水。本币大幅度贬值(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韩国货币均大幅贬值,幅度分别为24.8%、20.1%、8.7%、38.7%和31.3%);亚洲地区出现社会冲突和政治动荡,即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所说的“西衰东乱”。当前世界市场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趋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很大影响,GDP“保八”的目标比较艰巨,就业难度加大。
  综上所述,本次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各国纷纷出台各项政策以减弱对本国经济的冲击,甚至不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对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理论指导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运行来说,经济大幅度波动和严重的经济危机成为不可避免的噩梦。《资本论》关于经济危机的分析又在西方社会引发了对马克思及其著作的狂热追捧,那么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次经济危机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3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阐述的经济危机在当代表现出更深刻的现实性。对经济的破坏是整个世界经济史上空前的。三大矛盾依旧存在,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内部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如果我们在实际经济运行和理论研究中不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经济危机也必将在我国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经济危机做一个详细深刻的理论分析。   3.1 不同理论体系指导下产生的实践不同
  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经济运行理论指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把人与人的关系物化为人与物的关系,即家对劳动这种要素的管理关系,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加强劳动利用率,不断追求利润的增加和财富的增值,在近百年的过程中对作为要素的劳动力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在产品的分配方面,过度追求效率,忽视了公平,仅靠政府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和提供一些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公平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产生的后果就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供求严重脱节,物质产品的不断增加即社会供给的增加与社会有效消费需求的不足并行;而美国对于由于收入低下而无力还贷者赋予较低的信用等级,导致这些人贷款困难,无力扩大生产-盈利困难,还款困难,形成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因此,与其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信用度低下的人们不还银行贷款导致银行破产,更深刻的原因应该是由于收入低下导致无力还贷,而政府又为了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等的繁荣发展,而将无抵押贷款贷给收人低的无力还款者,最终必将导致银行破产,整个体系的主要链条断裂,从而波及实体经济,引起经济危机爆发。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集体的交互行为,而不是某个孤立个人的行为。经济活动包含人与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前者是人们从对自然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活动,即生产活动;后者是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活动,称为交易活动。
  我国经济实践在改革开放后,GDP取得了年均9.7%的增长率,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57 :1增大到3.28:1,东西地区收入差距2006年扩大到3.25倍。对于如何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传统看法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通过二次分配解决初次分配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在一次分配中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而寄希望于二次分配,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如果在一次分配中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而把二次分配作为补充手段,解决初次分配可能会遗留的一点问题,则有可能很好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目前出口严重萎缩、投资疲软的情况下,要实现今年GDP增长“保八”的目标。必须依赖于扩大国内需求,而我国由于社会公平问题长期存在且日渐严重,政府从民生工程人手,把投资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给我国实体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拉动内需的刺激政策逐渐发挥出作用。
  
  3.2 虚拟经济所占比重过大,经济泡沫成分过多
  虚拟经济指经济活动中,以虚拟资产为对象,通过对虚拟资产的经营,以谋取利润和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包括对虚拟资产的买卖、中介、咨询等。其中虚拟资产就是市场经济中所有没有价值却有价格、其价格在本质上是某种收入的资本化的资产。虚拟经济可以吸纳大量的货币资金,从房地产炒作到股票市场,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到收藏品市场-从各种债券的买卖差价到外汇市场,总之,在可以反复交易的各类资产市场之间流动,并随时从虚拟经济中流出或流入。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中起到资金配置、对货币资金冲击实体经济的缓冲器的作用。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使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加,个人可以以炒作房地产、股票等虚拟资产增加货币财富,但一个社会不能仅仅依靠虚拟经济的发展来支撑整个经济体系。
  而美国经济的“去化”问题,即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则日渐严重。第一,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一半左右,而到2004年以后该比重已经低于30%了。第二,从战后到现在,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如果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运输业表示美国的实体经济(依托于实实在在物质生产和服务的产业),用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表示美国的虚拟经济(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产业),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从1950年的61.78%,下降到2007年的33.99%,且实体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1950年占总GDP的27%,2007年则只占11.7%;而其虚拟经济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11.37%上升到2007年的20.67%。美国战后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和建筑业往日的辉煌已不再,代之而起的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服务业。第三,上述美国官方提供的制造业统计数字仍然过高,对制造业依赖金融资产创造和炒作产生的GDP还要大打折扣。
  美国的“虚拟性”在不断加深。美国债券(其中就包括次贷)、股票、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成为美国人创造货币财富的机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2006年美国GDP的36倍左右。而其他国家最多只有十几倍,如日本是16倍左右、是10倍左右(2006年中国虚拟经济发展报告),充分说明美国经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泡沫性。
  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使美国人趋之若鹜,放弃传统制造业去经营金融业,放弃产品和技术设计去专供金融产品创新的复杂设计。美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方式使得美国人在国内将几乎所有能够资本化的收人流都纳入了其创造货币收入的洪流,一旦虚拟经济泡沫破灭,社会各个阶层资产大幅度缩水,必然影响到实体经济的信心。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骏民说,“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因此,我国既要积极利用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保障作用,又要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过多的泡沫经济。
  
  3.3 西方经济分析过于模式化,对实际经济运行缺乏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近年来,大量经济学者采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将各种经济问题都试图用经济模型来做以解释,经济学研究逐渐数学化。虽然经济学研究领域很多有争议的问题经过严格的数学模型的论证得以解决,但对于实际经济运行的理论指导作用却越来越小。理论指导最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对实际的指导,理论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认其正确与否,并且理论有客观的时间、条件限制,不同条件下的经济理论不能直接拿来指导实践。对于经济学家可能只是理论研究的失败,对实际经济运行则意味着一个社会错失发展良机,人们遭受巨大经济损失。采用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进行激进式改革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惨痛教训即是最好的佐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将近2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渐进式改革,但市场经济改革的不完善性导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国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利用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逐渐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创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既不能将西方经济学理论模式化,也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