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制度理论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付中昊 时间:2010-06-24
  摘 要: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无政府状态已经被学界所普遍认可,虽然现实不允许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来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当今国际体系下的整体局势还是以和平形式下的合作为主要特点,而冲突和对抗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究其原因,一方面可以用现实主义的权力的相互制约所达成的均势来解释,也可以用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复合相互依赖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渗透来解释。后者对于当今的国际局势更有解释力。国际制度理论可以看作自由制度理论对于当今国际局势一种解读的理论视角,试图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来探讨国际制度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制度;交易成本;理性?
  
  1 当今国际的基本形势——自由制度主义的视角?
  
  国际体系主要包含结构和过程两个层次,新自由主义更重视系统的“过程层次”的分析。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对于当今国际局势的认识建立在对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提出,它包括三个方面:“各个社会的多渠道联系;国家间关系的议题包括许多无明确或固定等级之分的问题;在复合相互依赖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政府不在自己所处地区内或在某些问题上对其它政府使用军事力量。” 简而言之,就是各个国家多渠道联系;问题没有等级之分;武力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这构成了复合相互依赖的基本特征。?
  
  2 国际制度理论?
  
  2.1 理论来源?
  国际制度理论的理论根源来自于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的概念的界定,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民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罗纳德•科斯在《的性质》这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交易成本指得是发生在经济交往行为中为了达成合约的一定、对合约执行的监督、讨价还价以及了解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与需求的信息所花费的成本。?
  另外一个基本的题设就是对于理性个体的假设,即国家以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会通过收益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对于第一方面,国际制度理论地倡导者们将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对于国际政治经济行为的分析,认为国际间合作开展的一大障碍就是广泛存在于国际行为体交往中的交易成本。而通过对于国际产权的界定,通过制度的构建可以很好地解决国际间所普遍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这些事前和事后的交易成本。?
  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所起到的功能简单而言就是“降低合法交易的成本,增加非法交易的代价,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其具体体现在降低事前交易成本,即促进国家间信息传输,有利于国家形成对于未来的合理预期,可以降低国家对收益分配问题的敏感度,确立国家权利的界定方式和形式范围以及充当国家间谈判利用潜在的规模经济优势的角色。而且可以降低事后交易成本,即为国家间权利争端提供解决程序,强化报复机会主义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能性,促使国家形成对于先例的关注以及使国家更珍视其声誉。?
  其中,对国际产权的界定是国际制度理论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产权的明确界定可以抵制外部性的发生,从而保障国际间的合作,明确彼此的权利与义务,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理性主义的视角来说,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指出,在理性个体的前提下,集体行动会陷入困境,即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体并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共同或集团的利益。也就是说,即使集体行动能够给集体中的个体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由于个体的理性计算的短视行为,会使得没有一个个体愿意付出,而只盼望着收益,这就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失败。?
  针对这一问题,霸权稳定论的倡导者提出要出现一个提供公共物品的霸权国家,从而给国际合作提供可能。而国际制度理论的倡导者基欧汉指出:“理性选择模型已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不能把它们机械地运用到世界政治中。” 他指出“如果利己主义监管着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及它们中间组沟多得人愿意在其他人合作的条件下也愿意合作,那么他们就可能会调整彼此的行为,以减少纷争。它们甚至还会创设和维持在本书中被称为机制的制度之类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这些机制通过为行为者提供行为指南,来促进未经谈判而达成的调整行为的发生。” 可以说,基欧汉认为通过对于制度的构建和相应惩罚机制的设立,国际合作在没有霸权国家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
  2.2 国际制度的延续?
  对于霸权稳定论的支持者而言,一旦霸权国家衰落,则霸权国家所建立的国际制度也会相应地成为其陪葬品,而国际合作也会失去保障,由此便会回到杂乱无序的状态中。?
  对于这个问题,以基欧汉为代表的自由制度主义者们认为,世界政治经济中行为体所关注的是其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即所关注的重点是能否收益,而非收益多少的问题。按照这样一个前提假定来说,只要国际制度的存在能够为参与其中的国际行为体提供收益(减去付出成本后的收益),那么这些国际行为体就会去尽力维持国际制度的存在,即使是处在衰落中的霸权国家,虽然其相对收益在减少,但是只要能够获得收益,它也会尽力去维持国际制度的存在。?
  基欧汉指出:“虽然霸权的衰落对于机制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却被规则对政府所具有的价值所抵消,因为规则限制了博弈者核发战略的选择,从而减少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随着霸权的衰落,机制更加难以得到应用,但是由于他能够促进国家间互惠性协议的达成,却仍然为各国所必需。” ?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霸权国家所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已经将各个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者所提出的复合相互依赖下的国际局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已经不再是现实主义者所认为的所谓无政府下的无序状态,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的存在使得各个国家对于改变现有的状态的想法变得更加谨慎。复合相互依赖的存在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而国际制度对于这样一种状态实现提供了促进作用,同时这样一种状态的存在有对于国际制度的在霸权衰落后的持续提供了保证。?
  
  3 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由美国发起,成立于1947年。这一时期的美国可以被看作是当时的霸权国。不难看出,美国作为当时的霸权国家,它来领导国际事务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并不是仅仅靠自己享有的硬实力来促成,这样会给它的霸权领导带来很高的成本,而且会在道义上处于下风。作为一个理性的霸权国家,它的目标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通过利用自己所享有的权力来促使其他国家一起构建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国际经济制度,促使别的国家参与进来一同分享责任,分享收益,这样既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的增加,同时可以使自己降低霸权成本。?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体现了霸权国家对于其在国际合作中领导的方式,这样的一种制度的创设可以保证其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为其对于利益的诉求提供合法性。世贸组织既可以看成是保证国家间合作的桥梁,同时也可以看成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于利益追求的制度化的工具。?
  世贸组织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提供一种有保障的国际合作框架,通过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可以在互惠原则下享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通过举行多边贸易谈判进行关税或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对等地向其他成员开放本国市场,以获得本国产品或服务进入其他成员市场的机会;当一国或地区申请加入世贸组织时,由于新成员可以享有所有老成员过去已达成的开放市场的优惠待遇,老成员就会一致地要求新成员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现行协定、协议的规定缴纳“入门费”——开放申请方商品或服务市场;而且通过加入世贸组织一个国家可以实现与多个国家完成自由贸易,大大地降低了谈判的成本,而且也说明,多边贸易自由化给某一成员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一个国家自身单方面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利益。?   另外加入世贸组织也可以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合作的一种较为公平透明的合作模式,为各个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行为提供了准则,而且相应的惩罚机制和裁决机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国家间的交易成本,制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
  可以说,世贸组织的权威的建立在于其主导国家的权力的威慑,即美国对于世贸组织的领导可以迫使参与其中的国家按照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来进行互动——虽然这个规则不是完全公平的,但至少是可以保证国家受益的,而当这样的一种规则被所有参与国家所接受并且自觉实践时,按照国际制度主义者的观点,即使美国这个霸权国家最终衰落,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国家在对于绝对收益关注的驱使下还是会继续保持制度的延续。?
  
  4 结论?
  
  国际制度理论的提出并且完善的基础在于对霸权稳定理论中霸权国家实现其领导的手段的认识——即通过一种国际制度构建的方式来实现。因此,霸权稳定下的国际体系中的核心问题就不是霸权国是否存在而是国际制度能否被各国所遵守并且延续下去。?
  基欧汉在《霸权之后:世界中的合作与纷争》一书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即认为国际制度的存在与在于其可以帮助理性的国际行为体降低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而且在绝对收益的假设基础之上提出,正由于国际制度可以实现国际间合作的完成保证国家从中获得收益,因此即使创设并且倡导国际制度的霸权国家衰落,国际制度还是会延续下去,国际合作仍然是可能的。?
  当今的国际行为体更加关注的是绝对收益,而非相对收益,国际制度的存在的确加强了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合作,同时由于国际制度对于国家间合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国际间的复合相互依赖也得到了加强。因此,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方面国际行为体会特别关注自己的收益状况,而且彼此间的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的存在使得国家更加关注自身状态的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是不会去打破这样一种状态。?
  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是稳定的,美国虽然是一个正在衰落的霸权,但其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而这些由美国所倡导成立的国际制度也会继续延续下去。?
  
  ?
  [1]?[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3]?[美]道格拉斯•诺思著,刘瑞华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4]?[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