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萨缪尔森的评价看马克思 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萨缪尔森;评价;马克思经济学
萨缪尔森是当代西方经济学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代表作《经济学》中将马克思作为与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等并列的重要经济学家进行介绍,全面了解他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态度,可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影响。
一、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关于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内容
(一)在序言中明确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从《经济学》第7版(1967年)起,萨缪尔森在序言中将马克思称之为经济学“过去的伟人”或“思想巨匠”,直至第18版(2004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经济思想史中的“伟大人物”或“思想巨匠”的名单是有变化的。如,在第7版中与马克思并列的“过去的伟人”是亚当·斯密、马歇尔和李嘉图,从第8版(1970年)起马歇尔的位置被凯恩斯所取代,李嘉图曾在第12版(1985年)被省略,第13版(1989年)又被重新加上。但马克思却一次都没漏掉,即使是在“东欧国家决心与市场资本主义共命运”的背景下出版的第14版(1992年)也不例外。
(二)在经济思想简史专章中介绍并评价马克思及其经济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9版(1973年)的序言中指出当时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除听说马克思是“不健全的人”外,“甚至主修经济学的人都没有听到讲授卡尔·马克思的任何东西”。所以,他本人试着用既不把马克思看作上帝也不把他看成是撒旦的态度对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加以介绍。也正是在这一版中,他将简要介绍经济思想史的“崭新的一章”即“变化的风向:经济学说的演进”“纳入到这本初级教科书中”。从第10版(1978年)的中译本看,第42章“趋势的改变:经济理论的演变”并不完全是按时间序列来描述经济理论的演变,而是勾画了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发展线索,然后再介绍包括德国学派、新旧制度学派、反凯恩斯主义的新经济自由主义、新左派和激进经济学在内的反主流或非主流经济学,而作为反主流或非主流经济学家的马克思则在该章最后单独“作一个一般性的论述”,相应的小标题分别是:“卡尔·马克思传略”、“马克思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新左派和年轻的马克思”和“阶级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动态学”。从第12版(1985年)的中译本看,第35章的副标题由“经济理论的演变”改为“经济上的各种选择”,其内容被分为“理论的演变”和“马克思主义和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两大部分,第二部分又被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苏联的共产主义”和“最后的观点:经济和自由”四节,其中“马克思主义”一节是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本身的介绍和评价,其他内容实际上都是对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介绍和评价。只是到了第15版(1995年),由于新论题不断增加,为减少教科书的厚度,专门介绍“农业、工会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容才“让位于环境经济学、保健费用上涨、协作的演进及真实经济周期”。不过,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介绍并没有从此消失,在第17和18版中,“卡尔·马克思:革命的经济学家”的小资料和简要介绍马克思经济学的“马克思的预言”仍保留在“经济发展的挑战”一章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部分。
(三)在经济思想简史专章的附录中基本上不加评价地介绍马克思经济学。在《经济学》第9版(1973年)中,萨缪尔森还将增加的“对古典马克思主义——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以及诸如此类概念的简短论述”作为“变化的风向:经济学说的演进”这一章的附录。在第11版(1980年)的序言中他又对为什么要保留这一“简短论述”的理由进行这样的说明:“这一事实对于热望读到这个重要科目的简要说明的学生并不是不方便的,但是这种安排对于没有课时讲授这样论题的教师而言却是桩幸事。”从第10版(1978年)的中译本看,萨缪尔森将马克思的“纯经济学的方面”放在名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初步”的第42章的附录中,这个该章唯一的附录长达15页,为正文篇幅的二分之一,具体内容有“剩余价值与剥削”、“节约劳动的发明和产业后备军”、“对于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的否定”、“简单和扩大再生产”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凡俗化”五个部分。从第12版(1985年)的中译本看,这一附录已被删除。
(四)在正文其他地方提到马克思及其经济学。如,在谈到规模报酬递增时,萨缪尔森指出:“规模的经济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购买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大公司制造的,卡尔·马克思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强调这一点。”
二、萨缪尔森《经济学》中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
从第10版的中译本看,萨缪尔森在第42章的附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初步”中对马克思经济学的介绍还是比较客观的。他首先指出马克思本人认为他自己在“揭露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性质”和“说明经济发展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运动”方面所“提出的关键性概念是有关‘剩余价值’的概念”,马克思相信:他已经使用剩余价值这一新的工具说明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随后就引用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中的一段话,对剩余价值概念加以解释。为让读者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概念,他还在多处用脚注的方式加以解释。
他在介绍马克思的“简单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时,一开始就指出:“不论成熟的马克思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下的实际工资的动态所作出的解释最终会失败到什么程度,所有学派的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卡尔·马克思确实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对于今天的所谓诺伊曼——里昂惕夫投人——产出成长模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附录中,萨缪尔森在介绍马克思经济学时基本没加自己的评论。但在介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他在脚注引用了英国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的一句话:“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没有实质性的问题取决于劳动价值论”。这实际上也是他自己的观点,因为他本人认为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第三卷中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利润理论来说“实际上是不必要的”。
三、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
(一)萨缪尔森将古典经济学看成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共同源头。“一个世纪以前,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起源于马克思的《资本论》(1867、1885、1894年)以 及他的重新被人发现的早期学著作”。“另一个枝干通过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成目前的主流经济学。”这与马克思主义者的看法基本一致,即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来源。
(二)萨缪尔森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最终结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当然持否定态度。“《资本论》发表以来一个世纪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并不客气”。不过,他还是比较谨慎地告诉学生“历史很少遵循由仅仅为生命有限的人所撰写的任何剧本形式”。
(三)尽管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经济学在总体上持否定态度,但他在《经济学》中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某些具体理论和方法仍然是肯定的,有些地方甚至有点出乎意料。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萨缪尔森则在《经济学》第10版将这段话作为第42章“趋势的改变:经济理论的演变”的开端引文,并在第1章“绪论”中指出“这段话也可以用来作为一切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名家的座右铭”。而在该书第12版中,这段话又被放在第1章“绪论”的“供讨论的问题”中,让读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家是否能够在相信‘改变世界’的同时,却不一定同意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暴力革命的方案?”对于这个问题萨缪尔森本人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在第17和18版的“卡尔·马克思:革命的经济学家”中仍引用了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又如,“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恩格斯称之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萨缪尔森在这本经济学教科书里也表示类似的看法。“解释历史的经济学是马克思对西方学术界的不朽贡献之一”,而且,他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对于主流经济学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所归纳的是亚当·斯密关于自我利益的分析”。他在这里比较的就是马克思将资本家看成是“人格化的资本”,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从中译本看,他在第17版和第18版中的这一看法早在第10版中就有,而且在第12版中他还认为,从马克思对“历史的经济解释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公共选择理论的萌芽”。再如,萨缪尔森在1971年发表的一篇中认为马克思对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论证只不过是运用“橡皮擦”的结果。然而,他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介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剥削”时却在脚注中说:“马克思指出一种利润率相等和剩余价值率相等不发生矛盾的情况。如果‘资本的有机构成’在一切行业中都是一样的,即:间接劳动的密集程度ci/vi相等,那么,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同。如果我们同意于这一无害的(虽然是不现实的)简化,那么,马克思的理论的很大部分是说得通的。”而且,他还在另一个脚注中特别指出,“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和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已经证明:他(指马克思——笔者注)的转换办法只需要微小的改正”。因此,从《经济学》这部著名的教科书看,很难说萨缪尔森在价值转型问题上对马克思的理论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另外,除前面提到的萨缪尔森在这本经济学教科书的正文中指出马克思“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强调”了“规模的经济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外,关于马克思对经济学具体理论的贡献,他在介绍马克思经济学时还分别指出:“里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的很大部分已经为马克思在一个世纪以前所预见到”;“马克思很早就察觉到哈罗德在今天所证明的事情:如果一个模型增长得够快,那么,它自己可以形成一个有保证的增长率,如加速数——乘数的模型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至今尚未引起我国理论界关注的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内容,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而不是为否定理论界对萨缪尔森相关理论的批判和评价。所以,对此有必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本文所介绍的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态度或评价,从表面上看确实与他在相关论文中的观点相左。如,同样是在1967年,他在一篇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00周年的论文中称马克思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后李嘉图主义者”;而在《经济学》教科书第7版的序言中则将马克思与李嘉图并列为“过去的伟人”,但从根本上看,二者不矛盾。一方面,萨缪尔森作为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学术论文特别是争论性的论文中,他必然要强烈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作为一部初级经济学教科书的编著者,他是为让学生了解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除马克思经济学外还包括新经济自由主义各流派、制度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等)的相关观点,因而在评价他人观点时必须持谨慎和包容的态度。
(二)本文开头提到在西方经济学者编著的初级经济学教科书中介绍马克思及其经济学是非常少见的,萨缪尔森涉及到马克思经济学的论文也很多,这在西方著名经济学家中恐怕也是比较少见的。萨缪尔森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经济学如此关注的原因及他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评价,应引起国内学者特别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之间关系的学者的关注。
(三)萨缪尔森不是也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介绍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目的,不是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马克思经济学确实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关于这一点,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初步”的结尾表达得非常明确:“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很大,我们不能听任它受马克思主义者的支配。它是一面可以用于分析批判的棱镜。通过这面镜子,主流经济学——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毫不留情地检验其理论。”也就是说,他是站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立场上研究、介绍和评价马克思经济学。因此,我们在研究像萨缪尔森这样的西方经济学家对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评价时,也没有必要按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下一篇:如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