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应从保就业入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福垣 时间:2010-06-24
摘 要: 文章认为,当前国民的运行只有结构性矛盾,没有总量矛盾。只要建立了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采取破坏性的货币政策,GDP增长率保持10%以上是不成问题,所以,增长不用保。现在当务之急的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观,解决增长为发展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变农民的社会身份,改造小农生产方式。同时,解决了融资渠道,减轻了税负,中小就会蓬勃地发展起来,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可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的局面。
关键词: 经济增长,就业,流动性过剩,商业保险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运行只有结构性矛盾,没有总量矛盾。只要推翻了社会保障等四座大山,建立了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现有水平的西方经济学在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用武之地。我国当前只要不采取破坏性的货币政策,GDP增长率保持10%以上是不成问题的,只有在农工潮基本消化之后,我国的增长速度才会逐步降下来,而当生产方式城乡一体化之后,才能和欧美日当前的增长水平差不多。所以,增长不用保,只要不采取逆调节措施就不必担心速度会低于10%,即使低于10%也只是一时的波动。现在当务之急的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发展观,解决增长为发展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变农民的社会身份,改造小农生产方式。
  
  当前,所谓保就业就是要保持中小企业总量不再减少,确保新生的比死亡的多。中小企业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就业,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96%的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生生死死本是客观,但当前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如果不调整政策,可能至少三分之一难逃破产关闭的命运。
  
  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局面是有其根源和现实原因的。当计划经济时代压抑了20多年的发展潜力被改革开放的大潮释放出来之时,只要敢于弄潮,几乎什么人都能创业和发财,这就像台风来了猪都能飞到天上去,而风小了之后,没有翅膀的就要摔下来。所以,当我们规范劳动力市场、理顺资源价格、完善税收制度的时候,一大批没有正常经营能力、靠改革试错的机遇起家而又忘乎所以的中小企业主,面临新的越来越规范的经营环境,就像被惯坏了的孩子,突然按规矩办事,他接受不了了。所以,注定要有一批企业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原因破产倒闭的企业,神仙也救不了,这是规律。即使死亡10%,也没有办法,也不足惜。问题在于,现在面临死亡威胁的相当一大批企业的处境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就这么死掉了,必然使大量的劳动者失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调整部分既有政策,挽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中小企业。  首先,破除流动性过剩的迷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有存在价值的中小解决融资渠道。我国当前的所谓流动性问题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渠道被人为地堵死,流动性不流动,资本失业,资本不务正业。这就像人们看到水库里水越来越多,不采取放水的措施,却一个劲地提高堤坝,水是愈积愈多,而土地已经干裂,庄稼正在死亡。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实际上是要了中小企业的命,为黑钱泛滥、热钱入境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破除强制储蓄商业保险的迷雾,免除企业的劳动力消费税,把社会保障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目前企业替工人缴纳的各种税、费、险,已经接近工资成本的50%,这等于向企业收劳动力消费税。企业吸收一个劳动者就业,就等于为政府减少一份社会保障开支的负担,而企业吸收的就业越多,缴纳的就越多,这不等于打击企业创造就业岗位,逼迫企业过早地用机器代替人工吗?这种政策看起来是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实际上必然是劳资两败俱伤。
  
  在主体劳动者处于流动性就业状态的条件下,匆忙地把变动中的关系用固定下来,是不理智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强制储蓄是私人资本主义的商业保险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要知道社会保障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再分配,是社会成本,是企业的二次成本,它的资金来源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不是工资成本。由于我国走的是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准备好了,这就是全民共有资产。中国的劳动者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不是一无所有只有两只手的劳动者,而是巨额共有资产的主人。因此,根本不需要靠强制储蓄来积累社会保险基金,而必须一步到位建立全覆盖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免除了企业的“劳动力消费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够存活下来,新生的企业肯定会比死掉的企业多,我国的就业问题不仅可以得到缓解,而且形势会越来越好。
  
  第三,破除GDP拜物教的迷雾,重新界定投资的内涵,改革税制,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根据以人为本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明确增加就业岗位、转变农民社会身份才是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此,只有增加就业的经济行为才能称之为投资。目前我国许多所谓投资行为根本没有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中途就回到了银行或进入某些人口袋,因此,所谓的投资率并没有统计的那么高。我国政府应该根据资本对就业的贡献来确定税负,贡献越大税负应该越轻。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上述原则制定税率,大多数中小企业应该免除各种税收。因此减少的财政收入肯定小于减少的财政开支,是得大于失的好事。我们应该明确,中小企业的社会功能是就业,积累不是它们的社会功能,增加就业就是减少社会保障开支,就是扩大内需,就是提高社会和谐度。这就是舍与得的辩证法。
  
  解决了融资渠道,减轻了税负,中小企业就会蓬勃地发展起来,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可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的局面。保障了就业,经济增长还用得着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