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研究成果简述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6-25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院宣布将1998年诺贝尔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教授,以表彰其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阿马蒂亚·森1933年生于印度的曼谷,在印度完成了他早期的大学,然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其学业,并且在1959年得到了博士学位。森在1963年成为Delhi大学的教授,1971年他转到了伦敦经济学院,1977年成为了牛津大学All Souls学院的教授,1989年到了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和教授,并于1998年初回到了他的母校――剑桥大学,担任了著名的三一学院的院长。森得到了2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并且担任过一些重要的科学协会,如美国经济协会、经济计量学协会和国际经济协会的主席。他的学术成果包括十几本专著和200篇左右的。除了属于纯经济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经济学和哲学交叉的领域。
阿马蒂亚·森对分配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非常关心穷人的福利,他的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些方面。下面我们从社会选择理论、福利和贫困指标、对饥荒问题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来介绍森的研究工作。

阿马蒂亚·森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贡献
当集体中所有成员意见一致时,集体做出的选择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当意见不统一 时,就需要找到把不同的意见融合起来的决策方法。社会选择理论就是研究个人价值和集体选择之间的联系,其基本问题是社会整体偏好能否一致的从个人偏好中得出,如果 可以的话,如何得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评价不同的社会状态,以及藉此采取有意义的社会福利措施。
多数规则可能是人们最熟悉、应用最广泛的集体决策规则。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这个 规则有很多缺陷。首先是它可能让多数人压迫少数人,除此之外,它还可能使策略性投 票(例如通过不投自己偏好的选项)得利,或者通过操纵对各个选项的投票顺序来得利。 多数规则有时还可能产生不了明确的结果。例如一组人要决定在苹果、梨和香蕉中购买 某一种,于是对这三种选择进行两两之间的投票表决。多数人在苹果和梨中可能倾向于 苹果,但是在苹果和香蕉中可能又有多数人偏好香蕉,同时在香蕉和梨中也可能会有多 数人选择梨,这样就不能产生明确的结果。这种情况在社会选择理论中称作"非传递性" ,它有时可能使多数规则失效。森与Prasanta attanaik合作,确定了减少多数规则中 的非传递性的一般条件。
在50年代早期,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对这样的 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集体决策规则进行了研究。他设定了五个合理的集体决策 规则应该满足的条件,研究结果竟然是没有能满足这五个条件的集体决策规则。这被称 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罗不可能定理似乎成为规范经济学的一个不可逾越 的障碍。森在这方面的研究推动了规范经济学跨越这个障碍向前发展。他的成果不仅丰 富了社会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开创了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森1970年的著作 《集体选择和社会福利》是其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使许多研究者恢复了他们对基本福 利问题的兴趣,另外这本书还有哲学的风格,为对规范问题的经济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 视角。
从伦理方面考虑,如果没有合理的集体决策规则,就没有充分的民主。如果民主要求既 有效率,又尊重个人权利地把个人影响汇集到制定决策的过程中,那么决策规则必须考 虑到个人权利的范围。森的研究指出在民主中很难找到满足阿罗对个人权利的限定条件 的决策规则;如果改变对个人权利的限定条件,就可以找到合理的集体决策规则。森的 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引起广泛的科学讨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 个人权利限定与集体决策规则的问题。
如果研究一致的,非独裁的集体决策规则,需要先讨论可能得到的关于个人福利的 信息。传统上,社会选择理论仅仅假设每个人都能够对不同选择进行排序,没有关于人 与人之间可比性的任何假设。这个假设当然回避了一个难题,即是否能够真正比较不同 选择对每个人的效用。但是,对人与人之间比较的研究对社会选择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很 有意义。森通过研究指出,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集体决策规则取决于如何设定人与人之 间的可比性。有一些伦理原则被用来评价社会福利,如社会效用最大化原则等。森指明 了这些原则的前提条件,即能比较各种社会选择为每个人带来的不同效用。社会选择理 论后来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森的对个人效用的信息和人际间可比性的分析。

阿马蒂亚·森对福利和贫困的指标的贡献

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的福利分配,或者研究某个国家中福利分配的变化,需要一些衡 量福利或收入差异的指标。建立这样的指标是社会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在1970年 左右,森和其他人一起阐明了罗伦兹(Lorentz)曲线(描述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衡量收 入不平均程度)和社会收入分配规则之间的关系。藉此,森后来建立了合理的贫困指标和 福利指标。

贫困指标

常用的贫困指标是收入低于预先设定的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但是这个指标 没有理论基础,它也忽略了穷人之间的贫困程度的不同,例如如果社会最贫困的群体的 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只要他们的收入没有超过贫困线,那么人口比例就没有什 么变化。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森从一些合理的假设中得出一个贫困指数:P=H[I+(1-I)G]。这里,H是低于贫困线人口的比例,G是基尼系数,I是对收入的分配的衡量,0<I<1 。仅在低于贫困线的个人中G和I。森阐明了这个指标应用的范围。例如贫困指标对 贫困国家非常有用,但是他们的统计数据经常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用森的指标也能进 行比较。森的贫困指标最终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且为其他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福利指标

人均收入等常用的社会福利指标仅仅体现了平均情况。森在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另 外一个指标:y(1-G),这里y是人均收入,G是基尼系数。

森认为产生福利的不是一个人得到物质财产,而是其所得到的机会或能力。按照这 个观点,收入的意义在于它创造的机会,但是真正的机会,或者能力,也依赖健康等其
他因素。在衡量福利时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联合国的人类指标,就是按照这种思 想设立的。
森指出很多伦理原则都预先假定人与人在某些方面上的平等,但是因为个人能力不同,分配问题从来不能完全的得到解决。在某些方面的平等就要求在其他方面的不平等。我
们致力在哪个方面来推动平等和在哪个方面我们不得不接受不平等,依赖于我们如何评 估福利的不同方面。森主张我们应该在个人的能力方面努力争取平等。


阿马蒂亚·森在发展学方面的贡献

在他很早的中,森分析了发展家对制造技术的选择。事实上,几乎森所有在发 展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都致力于社会最贫困人的福利。
森1981年的著作《贫困和饥荒》是他在这个领域内最著名的研究。人们通常认为食物短 缺是饥荒的最重要(有时是唯一)的原因,他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仔细研究了印度 、孟加拉国和撒哈拉国家的一些饥荒情况,发现了其他的影响因素。有些现象不能仅仅 用食物短缺来解释。例如,在食物的供应水平并没有明显的低于前几年(没有饥饿)的时 候也发生过饥荒,或者饥荒地区有时还出口食物。
森指出只有透彻的分析各种社会和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社会不同团体和如何决定他们实际 的机会,才能深入了理解饥荒,才能找到阻止饥荒发生的办法,或者当饥荒发生时如何 限制其影响。例如,他对孟加拉国1974年饥荒的部分解释是:全国的洪灾使食物的价格 上涨。同时因为一种农作物不能耕种使农业工人的就业机会急剧的下降。由于这些因素 ,农业工人的真正收入下降了很多,这个群体比别人遭受了更严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