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爆发国际收支危机
尽管大陆外汇储备持续扩大,增加到一千五百四十七亿美元之多,但大陆学者担心,五年后大陆将爆发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使中共的外汇管制无效,导致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瓦解。而为了保持大陆的整体竞争力,学者建议,应当适当贬值人民币。
社会院研究所副所长杨帆在香港大公报撰文指出,大陆未来五年的外汇储备将保持在一千六百至两千亿美元之间;贸易收支基本平衡;非贸易收支则因为外债偿还额的增加,逆差扩大,使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出现逆差;若是大陆开放外商直接投资,每年的资金流入将不少于四百亿美元,这将使资本项目保持顺差。
但他也提出警告表示,大陆在五年后将出现国际收支危机,届时外商直接投资在大陆的内销总利润将达到一兆元人民币。如按照一美元兑换十元人民币的汇率,相当于一千亿美元。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大陆的人民币债权,如果集中兑换外汇汇出,则使大陆的外汇管制无效,相当于外资抽逃。而如果大陆限制利润汇出,新的外资不再进入,在国际收支的统计是一样的,都会突然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迫使大陆的固定汇率瓦解。
杨帆并指出,人民币汇率必须贬值。他表示,如果大陆能按照资产价格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逆向思维,可以了解,在周边国家汇率贬值的条件下,要求人民币贬值,可以保持大陆总体经济与外部的平衡,保持国际竞争能力。
他表示,如果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坚持不变,就必须以出口退税的增加和大陆物价的下降,为人民币进行实际汇率贬值。但如果大陆的通货紧缩问题,不可能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解决,所剩的宏观经济政策就只有贬值人民币的名义汇率。
不过,杨帆也指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小幅度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强贬值预期,打击海内外信心,影响大陆股市,加速大陆的资本外逃和黑市汇率贬值。因此,如果短期内尚无法贬值名义汇率,则维持一段时间的名义汇率坚挺和贬值预期并存的局面也是可行的。
至于今年大陆经济走势,杨帆表示,大陆的通货紧缩将持续下去。而汇率政策是唯一可能使大陆在近期迅速摆脱通货紧缩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汇率政策不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更不可能。
杨帆指出,汇率贬值是将大陆总体财富对国际经济缩水,同时可对大陆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不仅将部分大陆通货紧缩压力移到国外,且能缓解大陆经济调整过程中的利益摩擦。此外,可吸引外资进入大陆,并可改变人民币贬值预期,产生升值预期。
寻求夥伴致力科研项目产业化
如火如荼展开组织机构精简的中国大陆官僚体系,不仅上自国务院,下至基层的地方政府,即使是以往保证终身制的国家研究单位,近来也掀起了一片裁员风,首当其冲的就是大陆最大的科研单位中科院。
推动中科院精简的二位关键性人物,一位就是出身中科院化学所的现任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另一位则是现任中科院长路甬祥。组织结构庞大的中科院,为了因应全力高科技趋势,确实需要作调整,然而此次动作,却引起各院所不同的回响。
不少中科院科学家就认为,目前大陆科研单位与投资一样,存在太多的重复浪费,要如何整顿中科院、大学及各部委企业所属研究机构,应该是最重要的课题;如果只是单纯的削减研究及行政人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也有不少科研人员认为,“科教兴国”是国家发展中的长期工作,但目前的措施却明显是以躁进方式来从事科研,才会导致现今各研究单位,为了创造绩效继续生存,避免被裁撤,推出的科研项目,多半是短平快,缺乏长远眼光,这种现象对提升高科技实力而言,无异是饮鸩止渴。
受到强大“减员增效”的影响,不论是中科院,或是重点大学的研究所,都竞相进军科研项目产业化领域,一方面争取国家的经费划拨,还可藉此建立与间的合作关系。风气所及,即使是与研究成果商业化关联性不强的研究部门,也不得不下海寻找生机。
就以中科院化学所来说,这个悠久、人才济济的研究机构,向来就是大陆有关化学研究的重镇;即使拥有光荣的传统,然而在市场大旗树立的环境里,只有基础研究,终究无法满足政策改变的需求。就在这种机构转轨的要求下,化学所也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因应。
为了让基础研究及科研商品化双轨并行,中科院化学所配合国家成立了塑料工程中心,希望经由科研产业化的途径来分流部分人力,并逐步寻求部分经费自给自足。这种模式其实与国务院要求国家级的研究中心要企业化、自负盈亏的政策不谋而合。
虽然立意甚佳,但在执行上,却碰到了许多困难;化学所副所长严庆,这位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毕业的高分子博士就指出,长期从事科研的研究人员,毕竟不是行销专才;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从事成果转让,导致塑料工程中心运作多年后,不仅收到的转让费少,同时应收帐款过高,当初希望藉此取得企业回报的构想施展不开来。
经过了不怎麽成功的经验,化学所了解到,一定要有一个熟悉市场的合作夥伴,否则就算研究实力再如何坚强,要完成工程中心企业化的理想仍有如缘木求鱼。就在踟蹰不前之际,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制造集团青岛海尔,适时伸出了援手。
本身属于集体企业的海尔,虽然在家电市场表现优异,但缺乏自己的研发团队,在该集团总裁张瑞敏亲自拍板敲定的情况下,化学所与海尔一拍即合,双方共同成立了海尔科化公司,并且签订了所谓的海尔条款,化学所的研究方向,从去年初开始,就优先以这家大型家电企业为目标。
研发能力强的化学所塑料工程中心,结合了市场能力优异的海尔,在互有所长的激荡下,推出了极受市场欢迎的抗菌塑料,用于冰箱、冷气机上,双方的合作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虽然分流后的工程中心在与企业合资及转让技术方面,有了一点成就,然而在提到转化为企业实体时,严庆表示,多数工程中心的研究人员,还是锺情作一个较有保障的科研公务员,愿意脱离中科院脐带者,毕竟仍是少数。
同样也是大陆国家级研究中心的天津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为了从事研究成果转化所成立的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就确立了偏重应用研究方向。
这个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已自行设立了一个孵化生产基地,企图以此作为让技术走向社会的管道。对于有机化学研究的成就,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张岳军就提出一个案例,过去该中心研发出来的氯氰菊酯,在把技术移转给天津农药厂后,虽然拿到了七百多万元人民币的移转经费,但这家国有企业却经由他们提供的技术,获利上亿元。
由这项杀虫剂成功销售的例子,让这些以往终日埋首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了解到,科研成果不仅是表面绩效而已,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市场性,如果能够以控股方式成立公司,网罗行销人才,应该可以藉由更多成功的科研技术商品化,来充实工程中心的研发能力。
受限于科研经费有限,重复设立严重,中国大陆为数众多的科研单位势必要进行重整,不论是自愿或是出于被迫也好,往昔在象牙塔内,完全不顾及应用及市场反应的科研院所,面临的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不仅研究方向要作出调整,科研人员的心态也必须适应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