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如何跟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世锦 时间:2010-06-25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面临的主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循着特有的改革模式,的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下一步继续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任务。

  1、解决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的深层体制矛盾

  解决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一是要进一步对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和运行相配合,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增量部分,主要配置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二是加快至今尚未实质性转轨的大型国有的改制,除了极少数特殊性质的企业外,应当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公司制度,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应当在与其他类型资本的融合和公平竞争中,加快结构调整,部分资本可以转入经济发展更为需要、社会效益更为显著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职工就业机制的转换,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在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新的就业和再就业机制。继续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加快社保制度建设,为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提供支持;四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大幅度降低风险隐患。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公司制改造,创造条件上市,推动金融创新,形成控制风险、提高效率的内在机制;五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全面理顺政府、企业、消费者、中介组织等市场经济相关主体的基本关系,将着力点放到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上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性和透明度。

  2、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产权保护。边界明晰且受到有效保护的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转的基础。应当在上,包括宪法层次和具体的法律层次上,进一步明确保护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合法存在的各类产权,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体制,减少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应当切实促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经济事物的不当干预,同时健全相关的税收和转移支付等体制,形成兼顾公平和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收入再分配机制:三是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随着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应当在社会可支持、不出现”社会福利病”的范围内,使日益增多的人群进入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构筑长治久安的社会基础设施;四是加强反垄断、促进竞争。现阶段我国的垄断现象,集中表现在行政性垄断上。在含有垄断环节的领域,自然垄断往往与行政性垄断结合在一起。在竞争性领域,进入、退出和日常经营不同程度上受到来自地方和部门的行政性垄断力量的干预。应当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理顺“条条”、“块块”政府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抓紧制定和出台有关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并逐步与国际范围正在推广的竞争政策接轨;五是发育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体系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突出的薄弱环节。这种状况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关,与缺少商业文化传统有关,也与产权保护、政府行为中的问题有关。应当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入手,加快发展和健全信用组织、机制和制度,培育信用文化,形成“诚信为本”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六是加快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相适应的法治体系。一方面,要弥补依然存在的法律缺口,特别是尚未出台的《反垄断法》、《破产法》等基本法律。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解决有法不依的问题,重点关注并解决这种现象背后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配合司法体制的必要调整和改革,逐步使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行为立足于法治基础之上。

  3、适应经济发展、科技革命和对外开放的变化而积极推进体制创新

  现阶段在我国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基本的发育过程是无法省略的。但并不等于必然要走市场经济先行国家的老路,只能走“在创新中发育”的路子,并且有可能发现和利用好后发优势。

  首先,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住宅、汽车、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为主导,技术含量、附加价值较高的制造业为重点,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多体制问题需要通过创新得到解决,例如与住宅、汽车等大型耐用消费品相配合的金融服务,城市基础设施新的投融资体制,都需要相应的创新活动。

  其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在带来新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方式、市场交易方式、企业组织和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例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细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于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企业外部采购率趋于上升,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体制基础严重动摇。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使国内经济更多地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在体制上的某些摩擦,将成为国内体制创新的直接动因。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的目标与原则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长期目标

  可以考虑的中期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建成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内涵是,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得到解决,新体制的基本制度和机制稳固确立,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基本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制度化、稳定化,具有可持续性。

  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有效运行,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产权明晰、融合互补、协调;

  ——以公司制度为主要形态的制度普遍建立,形成较为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

  ——要素市场较快发展,与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协调,消费者、生产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保护,基本形成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机制;

  ——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能够有效发挥,政府机构和人员配置与其职能相适应,决策的化民主化得到制度保障;

  ——中介组织和机制得到较大发展,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多样化,多层次且相互协调的经济和社会治理结构初步形成。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体系和道德规范基本形成,重要性日益增强。

  较为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力争建成较为完善、趋于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标志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尤其重要的是,形成体制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机制;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挑战而持续开展制度创新;

  ——法治和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显著提高,形成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和遵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规范和道德规范:

  ——在追求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上取得重要进步,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合理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

  ——在全球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相互借鉴和竞争中,形成并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

  2、改革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

  下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若干重要原则。

  第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改革的领导,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进程,特别是对深层体制问题的解决。对一个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社会矛盾复杂的经济来说,执政党强有力领导所创造的和社会环境,是改革开放得以推进的基本条件。在下一步的改革中,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党对改革进程的领导。特别是在解决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的过程中,中央的政治决心和战略部署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在发展中捕捉改革的有利时机,通过改革突破发展中的瓶颈。中国改革最有利的条件之一,是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而能为改革提供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这个条件仍然是具备且可利用的。要继续通过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成分的比重,并通过“体制外”部分所形成的有利条件,促进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矛盾的解决。同时,要通过必要的体制和政策调整,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释放发展潜力,并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条件,形成改革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三,正确处理政府指导和市场发育的关系,在国家确定总体目标和基本战略的基础上,尊重市场,尊重实践,充分发挥基层和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特别在市场发育问题上,要给经济活动当事人留下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创新的空间与时间。对有些改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先试点,经验,然后择机推开。

  第四,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要花钱买机制,把制度变革和创新放在首位。从宽泛地意义上说,任何改革都有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问题,对改革结果也要从这种比较中作出判断。在狭义上,所谓支付改革成本就是要花钱。下一步改革中,特别是在解决旧体制深层矛盾,例如建立社保体系、化解不良资产的过程中,某些欠账是难以回避的。但必须坚持“花钱买机制”的原则,通过弥补有关的资金缺口,建立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的体制或机制。

  第五,合理调节利益关系,减少改革阻力,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说以前不少改革往往是多数人乃至所有人受益,那么,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利益格局的变动将趋于复杂。正确认识和调整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下一步改革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应当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利益关系调整,做好必要的宣传解释工作,对某些利益受损者要作出合理补偿,但对某些不合理既得利益的调整则要表现出政治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