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知识被誉为世纪之交人类社会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继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发达信息上迅速传播。它以一种性的力量使有形的“资本”向无形的“知识”转变,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正确处理好知识经济与推动经济增长的关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

  一、识经济的理论诠释与发展现状

  知识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基础,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高素质并会用高科技手段处理信息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1 、知识经济的理论诠释

  OECD 在世界上 1996 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对知识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OECD 的另一份报告中把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四类形态:事实知识( know-what ),原理知识( know-why ),技能知识( know-how )和人力知识( know-who ),并用统计数字说明知识是支撑经合组织国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的繁荣不再直接受制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经济的外形是无形资本、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人力资本、智能、高科技、网络、电脑等等,它的内核或者内在精神、制度的精神都将更加体现人对精神的需要与物质财富的需要的真正统一。目前,尽管对于知识经济定义本身仍有不少争议,但知识经济被用于描述世界未来经济形态的名词得到了各国经济界和界的普遍认可。

  2 、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和通讯技术处于中心地位。在全球的 GDP 中,有约 70% 的产业与信息有关。 1982 年,全球信息产业销售额定 2370 亿美元, 1985 年为 4000 亿美元, 1995 年达 6400 亿美,而 2000 年则将超过 18000 亿美元。在美国,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其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 以上,使美国享受到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经济成就最辉煌的时期。据我国科技部技术创新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设计的包括知识的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体系,若把美国现有发展标准用 1 来衡量,视为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则我国仅有 0.26 ,尚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但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同样迅猛之势, 1990 年我国机工业产值才 500 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 50% .而到 2000 年,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产值将达 1700 亿元。

  为了适应新的挑战,美国继 90 年代初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决策后,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主线,实施包括“因特网 II 计划”等多项跨世纪计划;欧盟提出了建设“知识经济”的计划,并在今后 10 年内投资 900 亿法郎建设“欧洲高速公路”;日本明确了“科学创新立国”政策;韩国提出建设“头脑强国”;新加坡推出了“信息岛计划”;马来西亚兴建“多媒体超级走廊”;经合组织 OECD 成员国中,工商业研究与发展( R&D )经费的近 2/3 用于高技术产业。对迅猛而来的全球性知识经济浪潮,则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 211 工程”、“信息产业工程”等政策和措施。

  二、知识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学界认为知识已成为一种无形的“第一生产要素”具有了第一生产要素的基本特征: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根源,具有配置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拥有知识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取得了对经济的支配权力。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要产业等等。

  1 、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形式下,经济增长是经济结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的实质性内容是结构高一档次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结构升级的一种表现。

  ( 1 )需求结构变化快,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不仅使增长高质量,人均收入水平也稳定快速提高,从而导致了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更。需求结构的变化通过市场这个中介环节影响生产和供给。对生产的直接作用就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变化,在总产值来源的产业分布上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的份额相对上升,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份额相对下降。可见,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化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 2 )科技发展迅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石。知识经济时代,、研究与开发、在职培训的投资不断增加。由于教育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而且提高了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因而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具有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由于研究和开发活动积极活跃,经费也充足,使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进步速度加快,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的首要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正相关,科技进步越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就越快。

  ( 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经济一体化,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很紧密。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加快各类要素、商品在国际间的速度,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国外消费示范作用的冲击和带动下,必然引起国内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的生产、技术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一国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时,不仅推动了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而且由于国际贸易活跃,引起其他国家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生产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2 、知识经济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可持续发展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表现,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下,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紧紧依靠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来解决,虽然使有些问题得到缓解,但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生态环境还在恶化,资源枯竭势头没有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在重复发达国家过去的“高生产、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等。因此,只有更加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用,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资源成为主体资源,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升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 1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发展迅猛,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产业不仅起先导作用,而且将成为第一支柱。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其高附加值有力地支撑着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据 1993 年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在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50% 以上;在制造业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的产值已占到达 25% ,比 20 年前增长了解 1 倍;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有 65% 与微电子技术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中信息成为发展最快的带头羊,全球 GDP 中,已有 1/3 的产值与信息产业有关。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以微软为代表的 5000 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市场价值现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美国的经济增长有 27% 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使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汽车、建筑、石油、钢铁、运输和纺织等)披上了“知识”的新装,并延伸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决定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的能力和效率。知识的生产是无穷无尽的,非消耗的,通过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投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无可非议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第一支柱产业,从而改变了工业经济时代下经济发展从萧条、复苏、繁荣到衰退的周期性,使经济可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 2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成为主体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知识经济时代下“资源”这个概念的内涵被大大地扩展了,工业经济时代,资源原来是指自然资源,随后扩大到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资源已经成为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得以进行和开展的外在条件的总称,可分为信息资源与实物资源两大类。经济活动是永远离不开实物资源的,但信息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实物资源,信息和知识不仅成为辅助资源,而且成为主导资源,甚至在一定情况下成为主体资源。信息和知识不仅用它来辅助与支配物质生产,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资源,进行独特的生产,形成独特的产业即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

  知识时代,知识作为经济资源,遵循效益递增,即在提高资源效率方面投资越多,获取的边际效益越多。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相比,具有四个特征:①非消耗性。知识可经无数次使用而自身并不减少,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增值,可以被用来创造新知识,知识越用越多,使用的成本越来越低。②共享性。知识较少受时空的局限,可为公众共享并可反复使用和同时使用而价值不被削弱,与其它生产要素结合可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③非稀缺性。物质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对不可再生资源来说,它们只能绝对地减少,而知识则可以在使用中产生知识,人类可以无穷尽地创造知识。 ④易操作性。知识更易于传播和处理等等。

  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流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以大规模使用或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依赖为 60% 以上。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作为生产力的要素为主要特征,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社会活动的主流是知识产品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还不足 20% .美国 1960 年消耗 1.2 亿吨钢材,到 1990 年尽管经济总量比以前增加了 2.5 倍,但钢材的消耗却是 8500 万吨,仅为 1960 年钢材消耗量的 70% .在工业经济时代,在 GDP 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是与能源、原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等)的消耗同步增长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保持 GDP 持续增长时,单位 GDP 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都是下降的。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成为主体资源,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源,将会解决人类资源的危机。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持续重要的、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动力,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进步,加快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用于和科研的经费增加。教育投入的增加,不仅培养了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资本,而且培养了大批在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方面起重要作用的实用性人才,从而缩短了技术产业化的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研经费的增加,加快了科学技术的生产过程,使科研活动更加广泛和深入,科技成果更加丰富。充足的科研经费、优越的科研条件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相结合,使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寿命缩短,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第二、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和劳动力等投入要素虽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在下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是能够引起投入要素不断提高效率的技术进步。当一个产业部门采用了一项新技术时,由于投入少、产出高、利润率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项技术很快就会得到扩散、发展和完善。这样,该技术的竞争优势很快会丧失。为了在竞争中始终保持有利地位,就得不断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加快了技术进步。第三,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人均收入也快速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产品的供需出现不平衡,导致产品结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甚至导致相关产业的调整。所有这些调整,都要求有相关的新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出现了对新技术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中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是高科技知识,主导产业是信息产业等高科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大多数国家尚处于工业经济中后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会加快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技术进步速度加快,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促进需求发生变化,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了技术进步,也促使产业结构随之调整。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当结构调整到了经济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高科技知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 70% 以上时,知识经济时代就来临了。

  三、知识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的情况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增长仍未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的痼疾。

  经济增长方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决定的。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建国后相当长时间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高积累、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同时还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主要靠计划以行政方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分配,是一种只顾投入,不看产出,投入产出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等)量的增长而不是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高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是很必要的,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仍实行这种方式就会不可避免地来以下一系列问题:一是热衷于铺新摊子,忽视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投入,致使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落后。据测算,我国目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 27.8% ,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60%-80% ),也低于发展家的水平( 35% )。二是投入产出率低,经济效益低下。由于粗放经营,只顾投入不顾产出,使不少经济指标下降。“六五”期间,增加 1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平均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3.2 亿,“七五”为 2.2 亿:“八五”为 2.3 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三是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由于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使资源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 12 种主要原材料的物耗高出 5-10 倍,有的高达百倍。资源浪费不仅增加产品成本,也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环境恶化。四是经济总量失衡和通货膨胀。高投入低产出,必然导致货币发行过多,投资需求膨胀,产品成本上升,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据统计, 1983-1994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2% ,零售物价上涨率平均为 8.2% ,两者之比为 1 : 0.8 ,而日本 1957-1970 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为 9.9% ,消费物价上涨率为 4.6% ,两者之比为 1 : 0.36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保持较低通胀率,主要原因是其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型。

  上述问题说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势在必行。

  2 、知识经济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要实现中国在 21 世纪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必须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性、知识化转变,从而实现工业科技的产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按照市场需求建立市场 - 信息 - 科技 - 产业的工业发展机制,以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结构总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一种以知识经济扩张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创新体系。

  ( 1 )科技产业投入形成的倍增作用,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产业基础

  知识生产与信息扩散、科技投入的递增,促使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地加快,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用率得到提高,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科技投入的递增,也进一步加快了“资源推动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变型,并通过调整结构的投资推动发展,过渡到“创新推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阶段。

  首先,加强了农业的知识含量。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最终还要靠尖端技术,靠基因工程。”即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发展基因营养制品、基因药物、基因等新兴支柱产业,同时加强农业科学的研究和推广,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其次是提高工业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增加了工业生产部门中新产品的知识含量。新知识、新科技将使水利、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超越发展,同时我国利用微、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激光、通讯、超导、宇航等高新技术建立和发展新兴行业。而且机等技术的运用,使批发零售商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和保险业等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速度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2 )知识经济对教育和科研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

  由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需要人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不但要求劳动者的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而且需要教育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人力保证。科研产业是知识的生产产业。知识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石。一项新的发明,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转型归根到底要通过知识的生产、使用和分配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知识生产率结合起来,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由低效率组合向高效率组合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转变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知识生产率,要使知识的不断生产、使用和分配成为进一步持续增长的源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