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1 凯恩斯理论认为利率下调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利率的降低会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消费、储蓄决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些变化最终会影响GNP的变动,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理论模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I=e-dr(e,d>0)L=KY-hr(k,h>0)ΔYΔI=11-MPC(0<MPC<1)Y=I+C
从公式可以看出,投资与利率成反向作用,利率的降低会刺激投资需求;利率下降也会刺激消费需求,使MPC增大;投资的增加会通过乘数效应使GNP加倍增长;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的大小,MPC增大,会使乘数增大,从而使产出增加更多。在简单模型中,国民收入(GNP)等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之和,消费与投资的增加,会引导GNP的增加。由于投资与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增加,使社会总需求扩大,如右图,会导致总需求曲线由AD1向右移到AD2的位置导致高出也由Y1增加到Y2即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利息下降会刺激总需求,而总需求的增加会有效地增加高出,促进经济增长。
2 利率下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 1 利率下调刺激了投资需求
一方面,总体的投资倾向对利率反映灵敏。在我国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512附图 总供给与总需求户为代表的重点国有企业;一是为数众多,分布广泛,有盈利但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再一类是亏损企业。对第一类企业,银行乐意将款项贷给它们,对亏损企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对它们贷款。因此,降息对这两类企业无甚影响。而对于第二类企业,它们经营灵活,有比较好的获利项目,有较好的成长空间,但它们资金缺乏,自有资金少,投资冲动十分强烈,同时十分计较利息成本,投资对利率的弹性较高,因此,降低利率对这些企业的投资扩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次降息幅度较大(见下表),如果市场环境比较宽松的话,这些企业的投资会大幅增长。
表1 贷款利率累计下降幅度
6次利率调整前 6次利率调整后 累计下降白分点 累计降幅%
半年 10.08 6.12 3.96 39.3
1年 12.06 6.39 5.65 46.8
2年 13.5 6.66 6.84 50.7
5年 15.12 7.20 7.92 52.4
另一方面,降息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特别是国有企业),增加了企业效益,有利于保证投资及维持职工消费。前5次降息,预计若以5亿元贷款为基础,将减少利息2400亿元,今年12月7月的降息,接调整后一个年度测算,企业将减少230亿元的净利息支出。这大大减轻了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为它们走出困境,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据统计,1997年国有企业盈利状况比上年有所回升,新增盈利约相当于少支付的利息。1998年1—10月份国有企业处于净亏损状态,但两次降息使它们少支付900多亿元的利息。可见,降息对扶持国有企业,促进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
2 2 对居民的消费倾向发生变动
的老百姓比较求稳,传统上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比较保险,以备急需及它用。在消费观念上,相当一部分人还比较保守,虽利率几次下降,1998居民储蓄存款比上年上升了16 8%。当然,这几次降息幅度是非常大的(见表二)有人称,若不是利率降得如此之低,假设回到未降息前的水平,可以想见,居民的储蓄存款会增加更多,可见降息已降低了人们的储蓄愿意。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银行利率的降低,也促使一些居民将货币资金投到国债和股票上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随着今年房改措施的推动,加上消费信贷的作用,调低购房贷款利率,特别是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降得很低,促进了居民对房产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加。
3 制约利率作用的因素分析
虽然国家连续降息,但似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我国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并没达到国家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利率对投资及消费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还有许多因素在制约着投资与消费的扩张。
3 1 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分析从理论上讲,利率下会增大企业的投资需求,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投资对利率反映并不敏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约:(1)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减少,导致一些外向型企业产品销路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预计外资进入速度亦将放慢,从而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活动。(2)企业投资意愿并不太高。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各7家高家竞价销售,导致价格降低,但成本并没真正降下来。高成本与低售价使国内国有企业大部分行业利润率低,高利润率的项目越来越少,而新的高利润行业和产品又一时培育不起来,以致许多企业有钱也无处投(当然这也与计划体制下养成的投资习惯有关)。国家信息中心二季度对5000家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在3月份利率下降后,企业投资意向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只有39%的企业有投资意向,比1—4月份的4%下降了两个百分点。(3)体制问题。一方面,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投资渴望比较大,但它们获得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与大企业不均等,不能及时获得款项来满足它的投资欲望。另一方面,行业进入存在壁垒及资产流动性低使投资增长面临约束。对利润率高的行业,政府资金有限,民间资本进入又有障碍。加上资产流动性低,使资产尽快地从低利行业转向高利行业比较困难。(4)直接融资资金有限。虽一再降息,1998年的股票市场并没有火爆起来。由于人们的传统心理,人们普遍是厌恶风险的,因此,不愿把钱投进股票市场,加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人们总是把资金着眼于以后的开支,如个人把资金花在医疗,任房、、失业、养老、应付不测上,不愿进行投资。所以,尽管银行利率调整幅度很大,并且又降低了股票交易印花税,1998年的股市资金并没增加多少,股市处于麻木状态,出现了类似凯恩斯所称的“流动性陷阱”。
3 2 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分析
据统计,1997年全国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比1996年回落2 3%,预计199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物价因素后,将于1997年大体持平,可见,降息对消费支出所起作用甚小。本文以为消费对利率反映不敏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在国改中,下岗职工增多,导致这部分人收入减少,影响了消费支出。在岗工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态度更加谨慎,这样MPC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2)消费需求不足。我国的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应该说农村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但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受到整个国民的影响,今年增长不大,甚至有所减少。民工由于治海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打工收入减少;由于东南亚危机的影响,一些农产品(如花生)的出口减少,价格偏低,收入减少。再之,农村的消费品配套服务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电网设备落后及电价过高,造成农村使用电器不便,从而影响了农村对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3)消费品市场正面临“断层”危机。象冰箱、彩电等耐用消费品趋于饱和,使的更高的档的消费品需求扩大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今年把住房改革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高品房价格过高,中间环节征税过多,加上房地产市场不规则,法制不完善,很多人处于观望状态,并没实施购买,造成商品房供过于求。至于公房实行货币化分房,个人的支出(特别是职位高、工龄长的人)并不算大,没有真正直到刺激消费的作用。(4)收入差距过大。目前80%的金融资产掌握在20%左右的人手中。1989年,城镇居民最富有的1?5家庭的收入占29 58%,最贫困的1?5家庭的收入占11 65%。1994年,最富有的1?5家庭的收入占44 46%,最贫困1?5家庭的收入占6 04%。据测算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贫富差距甚至超过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资产向某一部分阶层的集中,使得这部分人的消费支出达到相对较高的稳定阶段后,收入的增加将不再有个人消费支出的需求,而是几乎变成了储蓄,造成要买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不需要买,出现了所谓“结构型消费断层”。
总之,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发挥作用也要经历一段时期。在我国,靠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只是短期行为。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还是要解决好产业的结构性矛盾,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一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附以适应的货币政策,并使之与财政政策配合作用,发挥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