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发展之路前景光明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发展;前景光明
一、中国——东盟和平发展的重大实践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2001年11月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时间安排大致是:2003年开始就有关关税、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谈判;并从2003年7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货物关税和非关税贸易障碍。2004年完成关税谈判。2010年中国先与东盟6个比较发达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文莱成立自由贸易区;2015年吸纳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4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加入自由贸易区。
(二)自由贸易区在和平发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保持区域的和平环境。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大多数东盟成员国出于自身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与中国保持良好的邻居关系;但同时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崛起对它们构成威胁,对中国存有种种戒心与疑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确立之后,我国与东盟结为战略伙伴关系,化解东盟对我国的疑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威胁论”,对保持我国周边的和平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东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
2 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快速增长,规模巨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东盟来说,中国既是巨大的现实市场,也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很大。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及经济开放度的扩大,其进口量将逐年增加,从而为东盟国家提供无限商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双方经济的发展。
3 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建立中国和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相互理解和支持,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有助于我国与东盟在国际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东盟和平发展道路上碰到的问题
(一)在贸易和政治领域的问题
1 贸易方面的障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品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也存在一些相互间竞争性很强的产品,如农业产品。在如何安排“敏感产品”的开放,如何保护各自的弱势产品。亦即如何达到双方互利双赢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解决。
中国与东盟都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都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从而使双方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大致相似、出口产品也大致雷同。因此,双方在彼此的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竞争。同时,我国与东盟在吸引投资方面也存在着激烈竞争的情况,这些竞争关系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理顺,就容易诱发双方在经贸交往中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2 政治领域的障碍。“中国威胁论”在东盟国家中仍有市场,一些东盟国家的官员仍怀疑这项计划的可行性,究其根源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产品富于竞争力,会挤占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其次,中国巨大的内部市场会使本来投资到东南亚的国际直接投资大量转向中国;最后,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岛屿上还有纷争。
(二)东盟与我国合作时的协调问题
1 新老成员协调。东盟各成员国间政治、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反差极大。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经济贸易发达,而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各方面却十分落后。据粗略估计,四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约187亿美元,仅为东盟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2.95%。这给中国—东盟实现共同繁荣、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及其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2 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越南、老挝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制,新加坡实行议会共和制,印尼、菲律宾实行议会总统制。越南、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其他国家多为资本主义制度。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会在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带来困难。
3 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问题。在民族文化方面,东南亚各国的民族、种族构成相当复杂,问题也非常突出,并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菲律宾南部省区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尼的亚齐分裂运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因领土和种族问题的摩擦时有发生。
4 多层次的发展水平。在经济方面,东盟国家中既有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缅甸、老挝这样世界上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由于发展不平衡,各国的利益关注点和参与合作的能力不同,导致内部向心力有限。随着东盟内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成员国的这些分歧将更加突显。
(三)中国—东盟合作与第三国的关系问题
1 与日本的关系问题。日本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强国,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中一直居主导地位。然而,自1997年亚洲危机以来,由于经济一蹶不振,至今没有走出困境的迹象,其地位正受到严峻的挑战。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引起了日本强烈的反响,担心中国会超越日本成为东亚经济新的领头羊。为此,日本正一方面加快与东盟个别国家如泰国、菲律宾等洽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又积极同东盟探讨日本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以化解中国可能成为亚洲区域整合主导者的竞争压力。此外,为超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还相继抛出了亚洲自由贸易区和泛亚洲经济圈的倡议。可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要想顺利发展,就要注意解决与日本进行合作的问题,否则可能会在东亚经济区域合作上与日本产生冲突。
2 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美国在亚洲尤其是在东亚拥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从美国的战略考虑,任何不包括美国在内的亚洲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实体都不会得到美国的真正支持。美国既不会支持中国,也不会支持东盟去主导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然而面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日渐紧密,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出台,美国国内制造业和金融家为了维护自身在东盟的利益,以及牵制中国在该区域经济力量的扩张,正开始催促美国政府尽快与东盟洽签自由贸易协定。只是近年来一是美国经济不景气,东盟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正在减弱;二是自“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忙于反恐,出兵阿富汗、伊拉克,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东亚。但是,美国绝不会对东亚的事务袖手旁观。因此,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和协调与美国的关系,否则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将会受到影响。
三、中国—东盟走和平与发展之路的思路
(一)中国与东盟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
中国与东盟的紧密经济合作是双方各自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亚洲经济发展和本地区共同繁荣的未来方向。区域合作的推进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享,促进产业转移与合理分工,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扩大区域市场和经济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机遇和更多经济增长点,实现共同进步。双方可以在自贸区建设进程中加强自身力量和整合资源,增强各自经济的活力和实力,并共同提升本地区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进程都是从具体到全面、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深入的过程。推进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进步需要把握区域内各自的不同特点和相互优势,结合地缘关系,利用已有基础,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亚洲重要的国家,双方需要以政治团结和经济合作为依托,奠定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
(二)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1 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进程。进一步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逐步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在中国和东盟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并具有竞争力的投资机制以促进投资,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2 进一步加强次区域合作。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东盟东部成长区、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经济发展区,以及中越“两廊一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
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通过积极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逐步提升为中国与东盟之间一个新的次区域合作项目,有效地将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融为一体,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起我国与东盟的立体交通,建立路上运输的通道,加快从中国到新加坡的铁路便捷通道的建设和泛北部湾沿海高速公路;利用好我国南部沿海的诸多港口优势,实施大港口战略,加快区域内物流业的发展。 (三)加强并完善政府间的统一协调机制
随着自贸区不断向深入,对于各国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就会相应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发展方向、一体化以及物流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各国政府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起长效的协调机制。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差别与经济差异更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协调。但协调的形式又不应仅仅局限在政府的层面上。建立起共同的政府引导的招商与开拓多边市场的协调机制,利用各成员间的统一协调机制来扩大多边的经济合作规模。
(四)积极推进区域内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1 开展各种形式的民间组织探讨和交流。政府应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对自贸区的建设、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加强自贸区内各成员进行合作的同时,也应积极建立与其他经济区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自贸区选择出资源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作为合作对象,共同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2 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基于自贸区内各国语言复杂,经济差异性大,基础不同的特征,各国应积极应对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变化趋势,重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必须重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尽快培养出更多既掌握国际经贸交流规则,又精通国际法律与外语的复合人才。这样,各国才能通过人才的优势进而转化成为产业上的优势,带动区域内各个产业的发展,扩大各成员间的经贸往来。
(五)进一步推进我国“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政策
以、东盟新近确立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为起点,深化各个层次、各种渠道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积极探讨诸如亚洲价值观、新安全观、东亚发展模式、文化比较研究等深层次的合作议题;推动双方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亚洲的声音;特别是要加强年轻一代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加深东盟及周边国家对我“睦邻、安邻、富邻”这一周边外交政策的理解,进一步夯实和推进双方的政治关系,以此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
(六)积极稳妥处理敏感问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和关系时,继续加强与东盟国家在领海争议问题上的磋商和谈判,加强对于南海的“联合开发”问题的研究,尽早提出中国的具体主张,声明立场。在防止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同时,协调好与美、日等大国的关系,尊重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支持东盟国家在“反恐”等领域与美国的合作,支持日本在地区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重视印度参与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
四、中国—东盟和平发展之路前途光明
(一)中国—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来,双边贸易伴随着自贸区诞生而快速增长并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的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仅为548亿美元,2004年1月1日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全面启动,当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35%,达到1059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超千亿美元的目标。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正式启动,双方贸易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当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了33.70%,达1303.7亿美元。自2005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3.40%,达1608亿美元;2007年双边贸易额比上年增长26%,达202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双边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按时建成
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对在许多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不断深化的合作表示满意,并确信这些卓有成效的合作已经为加强中国一东盟的未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对自由贸易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2006年,中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将按时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实力将会得到不断增强
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基本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幅将达55.10%,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幅将达48%。同时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现零关税,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也将成为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届时将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实力将得到全面增强。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为了进一步推动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签定了一系列的友好协议和文件,积极推动双方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同年共同发表《中国与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加强双方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的合作;2003年签署《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04年签定了《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6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纪念峰会联合声明》。这一系列友好条约与文件的签定与实施,将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新世纪全面、深入、稳定、持久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在国际事务上,中国与东盟将继续在次区域、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磋商,在次区域、地区和国际场合进行密切合作,加深在重大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可见,随着中国与东盟之间在经济、政治及社会方面的进一步紧密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社会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中国东盟的和平发展之路将一片光明。
上一篇:浅析新疆贸易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