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夏东 时间:2010-06-25
[摘要]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对外贸易可持续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范式正在形成。但由于研究中重实证而轻规范,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且理论提升不够,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应进一步强化一般理论的研究,并使之系统化。此外,可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和要素对外贸易指标体系的设计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从它形成、提出以来,就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广大学者更是将其应用、渗透到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学科中。由于贸易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概念,指出它是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安全的、非歧视性的、可预测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并能使全球生产按照比较优势得到最佳分配的多边贸易制度,对所有的贸易伙伴都是有益的。国际贸易实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各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来实现。因此,我国学者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
  虽然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的很多,但其中大部分只是分析了我国(或某地区、某产业、某产品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虽然其中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比如贸易结构问题、绿色壁垒问题等,但并未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很多甚至没有给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当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比如彭红斌的博士和专著《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等。但总体上讲,目前我国学者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而且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的研究大多散见于众多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及方法各不相同的文献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和归纳,以期对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所帮助。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两大基础理论。而目前,一方面,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本身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王礼刚,2005),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因此,不同的学者按照各自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运用不同的国际贸易理论来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加上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不同,其研究结论的不一致也就成为必然。
  归纳起来,我国学者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运用的基本理论除可持续发展理论外,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李雪峰,2005)、自由贸易理论(刘力,1999)、新贸易理论(姜琳,2000)、循环经济理论(李军,2006)、绿色经济理论(赵晓晨,1999)、系统理论及耗散结构理论(彭红斌,2002;王云凤、石友梅,2005)等。
  
  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般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表述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套用可持续发展的权威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如: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是指对外贸行业建立良性的循环机制,改善我国的出口条件,节约出口资源,控制污染环境,提高外贸行业人员素质,不仅保证对外贸易当前较快地增长,而且也是保证子孙后代适度增长的条件和基础(刘建明,1997)。
  二是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的统一。如:所谓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一方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将对外贸易带来的生态成本限制在一定水平;在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外贸资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并且取得不断改善的贸易条件和持续扩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彭红斌,2002)。   三是突出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及有效利用。如:对外贸易可持续是一国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和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制定一系列贸易政策,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的对外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之下实现对外贸易经济利益的增加(苏珊珊,2005)。
  当然,还有一些从其他角度的定义,如侧重法制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福利;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是法治化的公平的对外贸易,是以保护人权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李巍,2004);等。
  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有多种观点,主要有:(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不但要追求对外贸易的总量规模,更要实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张作鹏,1998);(2)可持续贸易至少包括贸易品的可持续生产、可持续贸易商品的构成、可持续贸易的国际市场、可持续贸易运输与可持续贸易政策等五个部分(资树荣,2001);(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包括对外贸易量保持稳定增长及稳定增长的能力、贸易资源保持持续稳定的供给、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商品国际竞争力递增、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较高的贡献率、对外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和国际分工利益持续扩大五个方面(彭红斌,2002);(4)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福利,不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也包括环境的改善或避免环境的恶化,不仅考虑物质资本的投入,也关注环境资本的消耗(贾晓蕾,2003);(5)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促进对外贸易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并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明生、何天祥,2005);等。
  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特点
  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有不同的归纳,主要有:(1)环境成本内在化、自由贸易、公平贸易、贸易产品绿色化4项原则(资树荣,2001);(2)效率性、持续性和公平性3个基本原则(沈根荣,1997);(3)可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3项原则(贾晓蕾,2003);(4)“以人为本”和公平性2项原则(易瑾超,2005);等。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有:(1)外贸总量的稳定增长,外贸结构改善和外贸效益提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个特征(李雪峰,2005);(2)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并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时间和空间的结合3个特征(苏珊珊,2005);等。
  3.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
  王云凤、石友梅(2005)从系统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彭红斌(2002)运用系统学理论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研究: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分为量性增长系统和质性发展系统两个子系统,有量性增长较快而质性发展不足的质-量不平衡发展、量性增长不足而质性发展较快的质-量不平衡发展和质-量协调发展的三种类型,只有质-量协调发展的外贸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经济动力、动力、文化动力和竞争压力,平衡机制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包括政府管理机制、市场机制、自律机制、社会机制和国际规范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