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令”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新刚 时间:2010-06-25
 [摘要] 2007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禁售令”,将使十多万在俄从事市场零售业的华商被迫返乡,从而在短期内给中俄贸易带来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禁售令”有助于规范中俄贸易,促进公司对俄增加投资,从而提升中俄经贸关系。本文在阐述了“禁售令”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当前中俄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中俄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零售业 进出口 中俄贸易
  
  2007年1月15日,俄罗斯移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俄政府还表示将从4月起全面禁止外国人从事小额零售贸易,并关闭全国115个大型露天市场。据透露,俄罗斯新出台的法规让外国人在俄零售市场上根本无法立足。受这股“扫地清市”寒流的影响,预计将有10万在俄华商被迫返乡。新出台的法规让许多在俄罗斯打拼多年的中国商人都猝不及防,结果是损失惨重。
  
  一、“禁售令”出台背景
  
  当然新法令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俄专家认为,俄罗斯此次出台新法令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其连续快速、国力恢复、国际地位提高后的必然选择。从长期来看,清理非法移民、整顿市场秩序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和投资环境,对中资和中国商人应是利大于弊。
  
  1.调整产业结构,整顿市场秩序的需要
  2003年以来,石油价格飙升使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摆脱了困境,但是也给俄罗斯政府带来另外一个隐患,这就是国内经济过于依赖国际市场的价格,重、轻发展不均衡。因此,俄罗斯政府在2006年确定把发展轻工业提高到战略高度。
  俄罗斯政府认为,发展轻工业的首要措施应该是形成文明的国内市场,为国内和国外的合法贸易建立平等的竞争机会。
  
  2.打击非法移民,净化社会风气,为入世作铺垫
  俄罗斯目前非法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照俄罗斯联邦移民局的统计,当前在俄罗斯1.5亿人口中有1000万到1200万外国人在工作,其中700万是非法的。目前在俄境内工作的外国公民大约80%来自独联体国家,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外国务工者主要分布在建筑、贸易、农业、林业和等行业。非法务工人员中有40%从事建筑,20%从事批发零售贸易,其余分布在其他领域。俄联邦移民局局长罗莫达诺夫斯基称,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不仅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还导致“国家犯罪局势的恶化”。他指出,正是这些外来移民导致了“种族贪污或者外国公民向俄罗斯官员行贿体系”的扩大。
  经过十多年艰苦的“入世”申请和准备工作,除美国外,俄罗斯同各个重要贸易伙伴的“入世”谈判均已结束。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对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也已大部分完成。由于俄罗斯与美国的“入世”谈判进展并不顺利,因此,2006年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期望落空,2007年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入世”年。为了顺利加入世贸组织而出台此一系列法令也是其中一个目的。
  
  二、“禁售令”解析
  
  1.从今年4月起,外国人将不得在市场经营零售(市场指的主要是露天市场,不包括超市或大型商场),但可以雇用俄罗斯居民。
  2.俄罗斯将严格实行外国劳动力配额制度,不再为外国人发放市场经营许可(售货员劳动大卡);但目前已经获得售货员劳动大卡的华商,可以正常经营到其许可证规定的期限结束。
  3.在进口劳动力方面,将加强对配额的监控,只允许引进俄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劳动力。据估计,指标将主要分配给建筑、农业生产企业。这就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华商将得不到入境2007年工作签证。
  4.对外国移民监控更加严厉。外国移民在俄罗斯境内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者,移民局将不再发给签证,或将拒绝其入境,或拒绝为其办理暂居和长期居住手续。
  5.俄罗斯欢迎尊重俄罗斯法律和社会秩序,受过良好,有一定专长和劳动技能的外国人。当前,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希望继续在俄做生意的中国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在俄罗斯注册公司,以俄罗斯法人的身份办理相关的经商手续,尽可能雇用俄罗斯居民在商业场所经营。
  6.新法打击非法移民的内容:每发现一个非法外国人摊位,市场管理机构将被处以最高80万卢布(约23.5万人民币)的罚款;非法经营的外国人,将被处以2000~5000卢布的罚款并 驱逐出境;非法打工的外国人,将被处以5000卢布以下的罚款并驱逐出境;非法雇用外国移民的单位,将被处以最高50万卢布的罚款。
  
  三、中俄贸易现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贸易伙伴。2006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5周年,又是在中国首次举办“俄罗斯年”。在这一年,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海关统计,200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达333.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7%,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9%;其中出口158.3亿美元,增长19.8%,占当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6%;进口175.6亿美元,增长10.5%,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口总额的2.2%;对俄贸易逆差1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5.4%。
  然而,中俄贸易现状并不令人鼓舞。相对于中俄两大经济体所具有的规模和潜力,特别是相对于两国业已确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边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结构都显得很不相称。
  
  1.横向比较,贸易规模偏小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7606.9亿美元,而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区区333.9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仅占1.9%。在横向比较方面,中俄贸易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水平。中俄两国在对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次上都出现了倒退。2003年,中国曾经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如今已降至第四位。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今通常被作为第八大贸易伙伴看待,若按照国别(地区)来,那么俄罗斯的名次将进一步下降,只排到第十位,落后于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地区、韩国、中国地区、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荷兰。
  
  2.纵向比较,相互贸易地位显著下降
  在纵向比较方面,中俄贸易额从1992年的46.3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333.9亿美元,绝对规模扩大了许多倍,但是相对规模却在缩小:1993年中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9%,14年后的2006年却跌到了不足1.9%。如果不考虑近年石油大幅涨价的因素,那么中俄贸易额还达不到333.9亿美元的规模,中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将更低。
  贸易比重的下降必然导致贸易地位的下降。中俄两国在对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次上都出现了倒退。2003年,中国曾经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如今已降至第四位。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今通常被作为第八大贸易伙伴看待。
  
  3.中俄贸易结构失衡程度
  (1)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近年俄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下降,且持续低于机电产品在俄总出口中的比重,降幅也远大于其平均降幅。
  (2)俄对中国能源出口比重增加。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出口量增加,俄对中国能源出口所占比重增加,且增幅大于其平均增幅。2005年在俄对中国出口中,能源和其他资源类产品(矿产品、木材等)所占比重高达87.2%。
  (3)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与上述结构变化同时发生的是,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占到出口比重20%,2006年1月~6月比重增至32%。
上述数据表明,中俄贸易结构失衡严重,且变化趋势明显不利于俄方。与中东产油国不同,机电和丰富资源同是俄的重要基础。增加出口以保障机电工业生存能力,是俄方的重要关切。
  (4)后劲不足,贸易增长乏力。中俄双边贸易在连续3年取得30%以上的增长之后,2006年陡然降到了14.7%,表现出明显的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态势。而在同一时期,对外贸易同比增长了23.8%,对前九大贸易伙伴的平均贸易增幅达到了20.5%。由此可见,中俄贸易的增幅不仅低于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同时也低于中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幅。对此,中俄两国政界、实业界和学术界都普遍表示遗憾和不满。为加快双边贸易的,中俄两国总理在2004年9月就提出,要使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并超过600亿美元。但是,根据目前两国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推动两国贸易的增长,两国元首提出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5)贸易秩序混乱。经过双方政府的多年努力,中俄两国贸易秩序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长年形成的痼疾依然困扰着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灰色清关”、“包机包税”等问题上。这些做法显然不符合国际贸易通则,同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还损害了两国的利益,影响着两国的国家关系和民众关系。中俄政府已就此问题先后进行了9轮谈判,两国海关还草签了相关议定书,建立了“灰色清关”磋商机制,但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四、“禁售令”对中俄贸易的影响分析
  
  1.短期内“禁售令”不利于中俄贸易的发展
  根据俄罗斯政府颁布的法令,从1月1日起,禁止外国务工者在俄从事酒类和药品贸易;第一季度,在俄市场和商亭从事零售贸易的务工者中,外国人不得超过40%;从4月1日起,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商品零售贸易。目前在俄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外国公民大多数为中国人,他们是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一旦他们退出市场,中俄贸易必将蒙受严重损失。由此可以推断,2007年中俄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2.长期来看“禁售令”有利于推动中俄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俄专家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该政策对改善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大有好处,而对中国公司也并非只有坏处。实际上,中国公司对俄罗斯轻工业的投资将受到欢迎。中国社会研究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陆南泉认为,俄罗斯的“禁售令”是发展本土轻工业发展的需要。
  2006年10月12日,由俄能源部协同其他九部门共同制定的“2006年~2008年俄罗斯轻工业发展措施的计划草案”正式递交俄罗斯联邦政府,要求政府做好5点工作,分别是,提高轻工业的投资吸引力;保护国内市场,防止商品的非法流通;轻工业的技术改造;为改善材料―原料资源领域创造条件;利用实施发展轻工业措施的行业专项规划。陆南泉认为,轻工业产品只是俄中贸易的很小一部分,中国的出口收入不会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06年1月~6月,俄罗斯从中国进口商品总值44亿美元,纺织、玩具等其他轻工产品的比重尚且不足10%。“禁售令”对于目前以国际正规方式合作的正常中俄进出口贸易往来不会受到影响。此外,俄允许部分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适应能力的外国商人到俄超市或者商场从事市场销售,因此部分外商还有机会在俄经商。
  
  3.借力俄罗斯开拓国际市场
  专家指出,“禁售令”是落实草案“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之一。草案的核心内容在于鼓励投资,中国公司对俄罗斯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注定会受到欢迎。一旦因为这一契机,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顺利转变为投资,则能彻底消除该草案对中俄贸易的不利影响。
  2005年以来,中国商品在欧盟、美国市场陆续受阻,倾销纠纷也日益频繁。这一现象也需要中国公司改变思路,投资俄罗斯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有眼光的企业已经采取了行动。近日,广东美的集团与俄罗斯列宁格勒州签署协议,根据该协议,美的集团拟定在列宁格勒州投资,该州政府承诺对美的集团今后在该地的投资“提供同等最优惠待遇”。据美的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美的集团将通过在俄罗斯的不断发展,打开欧盟市场。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应对“禁售令”,主动把“价格战”转变为“价值战”,更好地开拓俄罗斯市场。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俄罗斯“禁售令”等法案的出台主要是基于其国内、经济和外交政策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并不是专门针对在俄华商。不可否认,由于目前在俄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外国公民大多数为中国人,法案的实施必然使目前大批在俄经营的华商被迫挥泪甩卖,遭受严重损失,从而在短期内会影响中国对俄罗斯轻工业商品的出口,加剧中俄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企业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变“坏事”为“好事”,加速对俄罗斯的投资,把“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从而彻底消除“禁售令”对中俄贸易的不良影响。
  
  :
  [1]俄罗斯“禁售令”生效 20万华商大半回国寻出路[EB/OL].中国新闻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 2007.04.05
  [2]曹英华:产业内贸易与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01)28-29
  [3]叶静:中俄贸易中长期发展目标展望[J].中国经济周刊,2006(13)
  [4]移民新政断10万华商生计 赴俄淘金须走投资路线.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01.18
  [5]俄吉“斗法”零售禁令的背景透析[EB/OL].http://www.chinashoes.ru/html/cn/news/,2007.3.7
  [6]程亦军:中俄贸易面临的问题与努力方向[EB/OL].http://www.crc.mofcom.gov.cn/crweb/crc/info/Article.jsp2007.04.11 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