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优势及发展障碍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爱娥 时间:2010-06-25
 [摘要] 国际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的转移明显加速。对于新一轮的世界产业转移,山东省在实力、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承接条件,但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转移 优势 障碍
  
  山东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近年来无论从经济的总量还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山东省政府于2003年7月10日出台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标志着以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为主体的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正式启动。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它们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是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山东省要促进制造业的战略升级,使“山东制造”在参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近几年,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山东省应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会,通过积极承接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向省内的转移,促进本省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服务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正确分析山东省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中所具备的优势条件,以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制定正确的服务产业承接策略,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山东省已经具备了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各项条件
  
  1.山东省已经具备了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2006年、2007年GDP增幅分别达到11.6%、13.7%和14.3%。继2002年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07年山东GDP达到2.6万亿元。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山东省将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山东省已经具备了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良好基础设施
  (1)公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截止2007年6月份山东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49万公里,列全国第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3281公里。山东省将按照“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目标,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4000公里。
  (2)铁路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中国的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均纵贯山东境内,胶济铁路和兖石铁路横跨东西,京九铁路,使山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能够直通列车。位于兖石铁路最东端的港口城市日照,被国家批准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
  (3)民用航空事业快速发展,空港密度大。已建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00多条。
  (4)港口密集。全省沿海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对外开放港口达17个,其中国家一类港口14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年吞吐能力近2.5亿吨,其中青岛港年吞吐能力突破亿吨。
  (5)通信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高,城市电话程控化,移动通信网覆盖全省。截至2008年3月底,全省固定电话2620.8万户,居全国第三位;移动电话3806.9万户,居全国第二位;互联网用户超过1000万户,电信业整体实力和发展速度均居全国前列。
  3.山东省已经具备了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基础
  2006年,山东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978.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居全国第三位。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约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口总数的70%,服务业成为山东省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综合来看,山东省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传统服务业规模大,发展稳定。2006年山东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7.92亿元,年均增长12.6%;拉动服务业增长5.9%,是山东省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迅速提升。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速加快,占服务业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2006年山东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140.7亿元,年均增长12.8%,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占9.2%。
  (3)保险业、房地产业保持稳步发展。2006年山东省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41.0亿元,年均增长7.2%;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94.0亿元,年均增长11.2%。
  (4)社会服务业增长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2001年~2004年山东省社会服务业年均增速达24%,比同期GDP与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高12.2%和12.9%,是整个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5)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一产业,低于第二产业,但增加量是三者中最大的。2005年,山东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34032元/人,比第一产业高26529元/人,比第二产业少19283元/人。与1996年相比,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5.2%,比同期第一产业高9%,比第二产业高2.6%。
  4.山东省具有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地缘优势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生产力大都来自海上的传播,因此沿海地区总是率先获得外部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过程中占尽天时和地利。其中,山东省地理位置的优势又特别明显:
  (1)紧邻日韩的优势。宏观上,山东半岛伸入渤海、黄海间,是中国大陆最接近日韩两国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条件。微观上,山东省地处南方发达地区长三角和北方发达地区京津辽的中间,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重要。山东省与日韩在文化传统方面又存在同质性特征,即三地都深受儒学的浸润,共属东亚文化圈。最近,为了克服服务业国际转移实施运作过程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欧美等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近岸化策略,山东省与日韩在地理位置与文化上的接近,将导致日韩服务业作用力最强的地方必然是山东省。
  (2)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山东省正逐步成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对服务业需求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但与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例如同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和广东,由于江苏毗邻上海,广东紧靠香港,外部服务业可以分别通过上海、香港两个国际大都市来满足江苏省和广东省的市场需要。而山东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自成体系,没有可以就近依托的大型服务中心城市,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外部服务业必须通过向山东省的转移,来满足山东市场的需求。
  (3)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能力。随着山东经济的飞速发展,山东省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成为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外部服务业要进入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当首先考虑选择山东省。
  5.山东省具有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区位理论认为,产业分布具有市场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前者是对更大的市场空间的追求,使产业布局呈现接近市场地区的趋向;后者是对质量保障前提下廉价劳动力的追求,使产业呈现接近劳动力供给地区的趋向。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三种形式(离岸业务、直接投资和外包)除了同样具有追求外部市场的特征之外,还显现出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亲近。
  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1)山东省对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潜力强大。据山东省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底山东省规模以上达25071家,机软硬件产业、家电制造业、海洋化工和石油化工制造业、运输机械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轻工食品和纺织产品制造业等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到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达9309.0万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5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87.3%和68.7%。
  自改革开放以来,欧美韩日等国纷纷加强与的经贸往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13亿人口的广大市场。山东省作为沿海地区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收入多,市场潜在容量大。根据山东省统计局2004年第一次普查公报,至2004年底山东省共有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达10819家。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购买力的空前增强,山东将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
  (2)山东省在人力资源上具有素质高、成本低的优势。在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山东省位居第六位。其中:在人才规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位居第四位;在人才素质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就业人员数居第十位;在人才科研投入方面,居第五位,科技经费支出额、R & D经费占GDP的比率、科技经费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都位居前列;在人才投入方面,居第四位,高等学校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处于前列。
  山东省科技人才优势十分明显,科技资源十分丰富,人才素质高,但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承接以人力资本为纽带的国际服务业转移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6.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将承接国际服务产业的转移列入重要日程
  随着山东经济的飞速,服务业将成为山东省“十一五”投资重点。山东省各级政府已经将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列入重要位置,并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引资目标与引资计划。例如山东省于2005年5月27日在香港举办为期一周的“山东-香港服务业合作研讨暨洽谈会”,这次推介活动是山东省首次以服务业为主题在香港举办活动,推出合作项目600多个,总投资额约为200亿美元,涉及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
  
  二、山东省要成功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必须克服的障碍
  
  1.山东省服务市场的质量总体低于发达国家,并且低于国内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
  服务质量是服务企业的生命线。跨国公司的服务业国际转移,虽然目的是以低成本满足其需求,但前提是服务的质量不容下跌。因此,承接方服务市场的总体质量就成为跨国公司衡量承接方能力的重要标准。服务企业重价不重质的观念,将成为山东省服务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主要障碍。
  2.山东省服务企业投资严重不足,信息化程度低
  数据库和供应链等软件信息技术平台,是服务企业提供相对完善服务的必要条件,是服务企业规范和组织信息流程的框架结构,是服务业实现规模经营的基本手段,也是服务业专业人员发挥其特长的前提。但山东省服务企业普遍投资不足,例如省内的物流业还基本处于加强机械装备的阶段,很少应用信息技术。从机和通用输出设备的人机比例看,企业信息化程度较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使与国内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相比也处于全面落后的状态。服务业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对服务业投资强度认识不足,认为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研究表明,和制造业部门相比,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部门在资金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等方面与制造业相比,只高不低。
  
  :
  [1]曲凤杰:世界服务产业转移趋势及中国承接服务产业转移的条件[J].经济研究参考,2004,(82)
  [2]党怀清:天津滨海新区必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原因分析[J].武汉,2007,(2)
  [3]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展望.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5)
  [4]周一星杨焕彩: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5]山东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sd.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