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高速持续增长背景下的调整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秀清 时间:2010-06-25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外汇储备规模的讨论,普遍达成共识,就是外汇储备已超过适度规模,有很多不良影响。关于外汇储备管理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外汇超常增长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入手,指出外贸的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外汇储备对外贸起着抑制的作用,并提出以下对策: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改变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改变出口导向政策,进行进出口优惠政策清理,使之合理化,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关键词:外汇储备;对外贸易;对策
  
  一、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的综述
  
  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达到10663亿美元。近几个月来,外汇储备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世纪80年代几乎没有外汇储备到目前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成为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大国。据估计,今后4—5年,每年仍有1500~2000亿美元的增长。外汇储备的高速持续增长带来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管理是当下讨论的焦点。
  对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时建人、郭恩才、王国林、许承明等运用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吴丽华、高丰和于永达等运用成本——收益法中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后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储备的主要是给人“看”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满足进口、支付债务的需要,而是转变为“保持信心”。由此角度来看,我国需要保持的外汇储备应该多一些。成思危估计,大约保持6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足够了。也有学者如武剑、姜旭朝、谢太峰认为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并非处于偏高的状态。但比较一致的结论是认为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另一方面的研究就是关于如何管理外汇储备的研究。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不同的对策:李扬、余维彬、曾刚认为应该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对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除了积极运用各种宏观政策之外,我们还必须大力推进各项机构性调整。
  基于以上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入手,指出外贸的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外汇储备对外贸起着抑制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是过去25年来的出口导向政策和外资优惠政策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加,尤其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项目保持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1.经常项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影响分析
  经常项目分为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等四个子项目。货物项目的巨额顺差是支撑我国储备快速增长的源泉。1997-2001年,我国货物项目年年顺差,累计顺差达1975亿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产品供给能力和创造性潜力巨大,顺差进一步扩大,2004年经常账户盈余686.59亿美元,其中贸易项目中货物就实现顺差589.82亿美元,2005年汇率升值之后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当年进出口比上年的11547.4亿美元有所增长,进一步扩大为14221.2亿美元。出口产业竞争力的迅速提升最终直接导致随着中国外汇储备的飙升。
  服务项目主要是和运输部分,该项目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是顺差,但从1992年开始出现逆差,1997年后逆差规模扩大,至2001年平均每年逆差约60亿美元,2004年逆差进一步扩大为96.99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对国际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竞争还处于弱势,对外汇储备的增长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收入项目年平均的净流入为8亿美元,在1993年以前一直是顺差,但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扩张,外商在我国投资收益大大高于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净利润的汇出,以及外债的支付,我国在收入项目上的逆差规模迅速增加,从1991年到2004年我国累计收益逆差达到1312.09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同时期累计经常项目顺差2868、74亿美元中的45、73%都用来弥补收益逆差。该项目逆差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外汇储备有着重要抑制作用,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经常转移主要是为数众多的华侨与大量出国定居者向国内汇款赠物所致。原来每年顺差稳定在数十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经常转移项目的顺差也在逐年增加,2003年为176.34亿美元,2004年为228.98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在经常项目中的贡献仅次于货物项目的顺差,相对较为稳定。
  总之,经常项目对外汇储备的增长贡献很大,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于货物贸易,其次是经常转移,近年来服务和收入项目的逆差在扩大。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特别是近年来急剧增加的贸易顺差既有短期、周期性原因,也有长期、结构性原因,反映了中国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造成了资源的错配。
  2.资本与金融项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分析
  金融项目主要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三部分构成。1992年以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迅猛增加,成为外资流入的主要方式。1997年—2001年,直接投资的5年累计净流入为1947亿美元。200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额仅为18.05亿美元,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增加额就有549.36亿美元,直接项目盈余531.31亿美元,金融账户顺差1107.29亿美元,该项目对外汇储备的增长起了促进作用。
  证券投资相对数额较小,主要是债券部分,股票投资占有比例较小。1997年以前我国在证券投资项目上是以净流入为主,我国政府和一些银行过去在海外发行的债券到期要还本,1998年以后出现较大的净流出,四年中形成的净流出分别为37亿美元、112亿美元、40亿美元和194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和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国外资金看好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出现净流入,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它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利用基金组织的信贷和贷款等,该项目波动较大。1985年至1991年我国对外借款较多在其它投资项目上一直是净流入。随着我国进入还款高峰,该项目所出现的净流出逐步增大,尤其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以及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该项目出现了规模很大的净流出,1997—1999年净流出分别为312亿美元、437亿美元和181亿美元。2001年开始,由于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和人民币的隐性升值,国外短期资金流入以套利,其他投资项目出现较大的顺差,当年达到169亿美元。2004年我国其他投资流出增加2242.74亿美元,流入增加2621.82亿美元,顺差379.08亿美元。2005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以来,热钱更是纷涌而入,该项目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更大。
  
  总之,从数量上看,我国在金融项目上的顺差大部分是直接投资净流入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影响很大。近年来,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影响也在扩大。

  三、基于外贸视角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外汇增长并非坏事,但不善规避防范风险,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危险。应该注重长期的战略性的构想与创新,通过采取一揽子的综合措施,纠正中的诸多不平衡,实现外贸的持续平稳增长。外汇储备结构合理,中国经济才能保持继续高速增长的后劲。
  1.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改变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
  我国在1997年10月1日前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这虽有利于增加外汇供给,却不利于回避外汇风险。当时我国的汇率比较稳定,风险问题尚不突出,但从长远看,应当允许企业保留一定的现汇。之后我国实行了限额结汇,外汇指定银行持有更多的周转头寸,允许中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差价、加速资金周转和增加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使中资企业在外汇使用方面与外商投资企业逐步靠齐,实现中外资企业在外汇利用上的同等待遇,改善中资企业的环境,公平竞争。同时,可以减轻国家外汇储备被动增加的压力。
  为了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带来的压力,实现外贸可持续,应该进一步改革结汇制度。中央银行可在密切监控外汇市场变化的基础上逐步调节限额结汇的比例,最后实现意愿结、售汇。放宽企业、个人、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使企业能够灵活用汇, 及时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外汇储备也不再过度集中,商业银行、企业、个人和国家分散持有,藏富于民。也可缓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压力,缓解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价格真正由市场决定。
   2.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行外贸商品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加国家竞争力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措施。在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情况下,正是进行结构调整,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好时机。首先,在继续保持出口增长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进口,改变进出口贸易结构。在关注出口质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适当的增加进口,鼓励企业引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进口。有选择地引进各种有效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能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高端服务进口对国内发展的注入和支撑,以物资技术储备替代外汇储备,减少贸易顺差,以促进国内企业壮大生产的发展。其次,还要提高进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降低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要求进一步对内开放和实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产业结构落后的局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民族经济进步。各级政府制定应急预案,为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把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到位,才能使我国产品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3.改变出口导向政策,进行进出口优惠政策清理,使之合理化,构建公平竞争的平台
  目前鼓励出口和优惠外资的措施导致的加剧资源错配、价格扭曲和福利输出等问题加剧。当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本地市场展开竞争时,外资企业享受优惠,不公平竞争平台成为外资寻求行业控制、技术压制和市场垄断力的支撑。
  在当前外汇储备充裕,连年外贸巨额顺差的情况下,正是进行政策清理和调整,使之更加合理化的时机。应取消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划中的进出口和外资引入量指标,减少甚至取消鼓励外资的优惠政策措施。统一中资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 使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同时平抑外资的流入。转变“奖出限入”的出口导向政策,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大多数产品的出口退税,对部分能耗型产品征收出口税,改变和引导出口贸易,保护国内的资源和环境。要求形成内需与外需协调增长拉动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改变增长对出口和FDI增长的过度依赖。要求政策导向转向构建公平竞争平台的体制转变。最终实现国际贸易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安全合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Tiffin R.Gold and the Dollar Crisis[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 CT,1960.
  [2] Machlup F.The demand for Monetary Reserves[J].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 Quarterly Review,1966,9:58-75.
  [3]Heller H R. Optimal international reserves[J].Economic Journal,1966,76:296-311.
  [4]Heller H R. The transaction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means of pay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8,76:141-145.
  [5][美]普格尔.林格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1.
  [6]许承明.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比例分析及其国际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2:40-43.
  [7]李扬,余维彬,曾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J].国际研究,2007,4:4-12.
  [8]朱孟楠.蒇汇于民,分散储备——“外汇新政”正当其时[N].国际金融报,2006-04-17(第8版).
  [9]姜延书,马瑞.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06,2:51-54.
  [10]巴曙松,吴博,朱元倩.对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2007,4:56-62.
  [11]张慧毅.对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思考[J].经济,2006,1:35-37.
  [12]谢太峰.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6,7:62-70.
  [13]卢峰.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研究:对中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圆的理论思考[J].世界经济,2006,11 :3-10 .
  [14]王国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研究[J].当代财经,2003, 2:35-38.
  [15]吴丽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模型与外汇储备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1997,4:4-9.
  [16]武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与界定[J].经济研究1998,2:20-29.
  [17]姜旭朝.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2,6:37-39.
  [18]时建人,郭恩才.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6:202-205.
  [19]李晴.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给经济带来的弊端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6,2:47-50..
  [20]宋芳秀.非自愿外汇储备增长成因与影响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7,5:14-17.
  [21]张曙光,张斌.外汇储备持续积累的经济后果[J].经济研究,2007,4: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