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贸易发展与汇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贸易,人民币汇率,模型
开放经济中汇率是调节经济平衡的一个重要变量,汇率政策成为调节贸易和经济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汇率不仅可以用来调节贸易流量和贸易平衡,长期内汇率政策也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汇率政策也是发展家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汇率的持续贬值来获得竞争优势。然而,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是有条件的,汇率变动最终能否实际影响贸易,还得看汇率传导的机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注重汇率的作用,经过了五次较大的汇率调整。汇率的变动对于我国扭转贸易逆差,改变贸易的不利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1994年起,我国汇率基本上走势平稳,但我国贸易却获得了更胜于之前的发展速度。那么,从长期来看我国汇率政策在贸易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关于这方面的汇率理论很多,也有着许多不同的汇率计量口径,各有各的特点和依据,这里我们先对我国1980年以来的贸易和汇率的变化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再通过对贸易额进行计量回归分析揭示人民币汇率在长期内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际效果。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特征就是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这三个指标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第二特征是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3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年至今。1978年底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随后不断深入的外贸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全面和持续的发展。这些改革包括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2001年以后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陈全赓,2001)。改革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目的成就。1980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380亿美元,而到了1993年增加到了1957亿美元,到2002年增加到了6208亿美元。23年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5%。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初,以往计划短缺经济模式下被压制的需求得到释放,进口需求迅速增加,出口的增长相对弱一些。所以在1980年到1993年的14年间有9年出现贸易逆差,只有5年出现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最严重的是1985年、1986年和1993年三年。从1994年以后,我国出口的能力得到迅速增加,所以第二阶段的贸易收支始终保持顺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得利于1994年的汇率政策。我国的进口和出口的发展趋势见图1。
图1:1980—2002年中国进出口额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分析
我们用双边名义汇率、双边实际汇率、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等四种汇率形式来描述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都是指数。为了比较的方便,我们将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转换成指数形式,其公式为:
Et=100×et/e0
在上式中,Et表示t时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指数,et代表t时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e0代表基期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如果et、e0是间接标价汇率,则当Et上升时表示本币升值,而当Et下降时表示本币贬值。在名义汇率中扣除价格因素就可以得到实际汇率,再除以基期实际汇率就可以得到实际汇率指数。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实际有效汇率(REER)则是在双边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权数来求得,一般权数为i国对本国的贸易比重。
表1:人民币的各种汇率
资料来源:NEER和REER1980—2000年《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及实证》,2001—2002年据《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世界年鉴》相关数据而得;权数根据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前10位贸易伙伴国(地区)的贸易额经调整而得:日本(24.61)、中国香港(24.42)、美国(19.38)、中国省(7.88)、韩国(7.49)、德国(6.33)、新加坡(3.20)、英国0.37)、法国(2.18)、意大利(2.14);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指数、人民币/美元实际汇率指数根据上列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表1是我们用间接标价法计算的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指数、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指数、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NEER)和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REEN)。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指数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能更客观地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所以我们再把二者在20多年中的变化趋势制成直观图。
从表1和图2所反映出来的汇率变化趋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民币汇率的总趋势是贬值的,并且贬值幅度很大。从1981年到2002年22年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分别贬值了222.7%和95.8%,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丁249.6%和151.5%。第二,1994年是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变动最大的一年,人民币汇率以这一年为分水岭。前一阶段从1981年开始到1993年底,这一阶段的总体特征是人民币汇率以持续贬值为主。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贬值了197.5%,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贬值了92.8%。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了231%,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了144.8%。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贬值幅度远远大于实际汇率的贬值幅度。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反映在这段时间我国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其次,在20世纪了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政府通过官定的名义汇率的大幅调整使实际汇率回到均衡汇率水平;再次,存在名义汇率超调的可能性。第三,从1994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期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稳定,2002年比1994年略微上升了2.3%;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则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02年比1994年上升了27%。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上升了9.5%,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了13.6%。因此该阶段表现为名义汇率基本稳定,实际汇率较大幅度调整的变化趋势。
三、我国贸易的实证分析
前两部分我们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做了简要的分析。基本结论是:一方面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稳定持续的增长,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这两者存在什么关系呢?根据国际理论,一国货币汇率贬值可以促进出口,出口的增加通过贸易乘数促进GDP的增加,GDP的增加必定推动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必定带来进口的增加。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货币贬值可以促进贸易增长(杜进朝,2004)。我们通过建立进出口模型,从中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们建立了各种模型来对汇率与进出口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实证分析发现许多模型不能通过检验。如出口额与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的回归,虽然存在负相关(即人民币贬值会促进出口),但拟合程度较低,统计反映不显著(许少强,2002)。其原因就是1994年以后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并且略有升值,但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实际与理论相矛盾。因此,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不能主要由汇率变动来解释。进口与汇率的关系更与理论相矛盾,因为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从1980年开始到1993年一直是下降的,1994年以后也是略有上升。所以实证分析的结果是汇率与进口额正相关,人民币贬值进口增加。但是,我们发现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密切相关。所谓人民币汇率高估是指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低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一实际汇率<0),人民币汇率低估则是名义汇率高于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一实际汇率>o)。我们用贸易差额对人民币汇率的低估额进行回归分析。同时,我们还发现我国的进口额与我国的GDP高度相关。
贸易差额模型:Tt=C1+Et+εt
Tt为贸易差额,即t年的出口减进口;C1为常数项;Et为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减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εt为随即扰动项。
进口模型:Mt=C2+GDPt+εt
Mt为t年进口额,C2为常数项,GDPt为中国t年GDP,εt为随即扰动项。
回归的主要统计数据见表2。
从回归得到的数据来看,进口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贸易差额方程的拟合优度也较好;E和GDP的T统计值都比较显著,即能够显著区别于0。如果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低估(E>0),则贸易余额为顺差,如果人民币的名义汇率高估(E<o),则贸易余额为逆差,并且相关系数较大。所以我们认为:第一,对出口影响最大的是汇率水平,当名义汇率处在高估的状态时,则不利于出口,并且会导致贸易逆差;当名义汇率处在低估的状态时,则对出口有利,并且会导致贸易顺差。第二,我们以1994年为界来分析,在1994年前,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均大幅下降,按照一般的理论应该对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但实际情况是出口增长较慢,贸易余额主要是逆差。1994年之后,我国的汇率是稳中有升,变化并不是很大;而我国的.出口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且贸易余额持续顺差,与之前出口走势有很大区别。第三,如果用名义汇率的高估和低估则可以进行解释。因为在1994年以前,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主要处在高估状态,汇率的不断贬值是对这种高估的调整。1994以后,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处在低估状态,即使是汇率有所上升也未改变基本状态。第四,我国的进口贸易不能直接用汇率的变动和汇率水平来进行解释,我国进口额迅速稳定的增加主要决定于我国的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可以间接地用汇率变动来说明,因为1980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化首先促进了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发展,出口贸易的发展通过乘数效益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GDP的增长又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这就是说,我国1980年以来的贸易发展仍然可以用汇率变动来进行解释。
另外,我国鼓励贸易的政策,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进出口的贸易结构的升级,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等等,都是促进我国贸易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