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语篇记忆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语篇分析是一门年轻但有价值的学科,它促进了语篇教学的诞生。本文以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为基础,说明语篇记忆的重要性;并结合图式理论来论述语篇分析对语篇记忆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语言输入;语言输出;语篇分析;语篇记忆;图式理论
一、语篇记忆的必要性
作为高中一线教学的教师,笔者一直认为,语篇记忆,即朗读背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高中阶段,学习者经过了几年的英语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若能结合课堂上老师讲授的语篇教学的知识,进行语篇记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法。
前些日子在《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4日,第1版)上看了一篇文章《诵千古名篇,启智慧之门——关于经典课文诵读的对话》(作者是上海出版社《小学语文老师》编辑部主任李振村老师),很受启迪。文中写道:“第一,任何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记忆储存一些东西,我们还没有听说人类上有谁能够不记忆知识而有所创造、有所的,一切创造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知识储备哪里来?记忆是最最重要的渠道。过去评价一个人有学问,就说这个人有私塾功底。什么是私塾功底?一句话,就是背诵的功夫”。李老师还说:“让孩子们背诵千古名篇是否是苦上加苦,累上加累,关键看孩子的感觉。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再苦再累他们也感觉快乐”。“背诵是对大脑潜在智能的最好开发,博闻强记的人大多具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
由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学习者本人,还是英语教师,都多多少少对朗读背诵的效果持怀疑的态度,担心吃力不讨好,害怕影响正常的教学。其实,英语和汉语一样是语言学习,何不把我们老祖宗的朗读背诵之“法宝”借用到英语学习中来?作为初学者,如果不是生活在说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缺少语篇记忆这一环节,我们很难真正掌握这门外语。
朗读与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汉语的“看家本领”,有利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关于朗读与背诵的妙处,古人了很多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等等。
据笔者了解,在我国的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利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学习英语非常普遍,而且效果很好。但到了高中,由于教学难度增加,加之高中英语教师未对诵读作硬性的要求,所以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一进入高中阶段就放弃了。笔者作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真的觉得很遗憾!本文结合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理论来说明语篇记忆的必要性,并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来论述语篇分析对语篇记忆的促进作用。
二、语篇记忆的理性分析
语篇记忆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转引自李慧等):第一层是表层再现,即对语篇中出现的具体字句的再现;第二层是命题再现,即对语篇所表达意义的的记忆;第三层是情景再现,即对语篇所描述的世界中的事件的状态模型的记忆。
语篇记忆一般包括朗读与背诵两个环节。背诵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对所学的内容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和诵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语言材料的灵活运用。要达到背诵某篇文章的目的,理解是前提,而朗读可以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因为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过程。
1.信息加工心对记忆的解释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张大钧,2004)把学习与记忆看成信息加工的过程,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研究表明,只有长时间记忆才能以语义进行编码,且记忆容量大。同时长时记忆系统还是记忆的储存区,这里储存的信息可以被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激活,用于对新信息进行同化、理解并对外界进行反应,也可以直接提取结果,进入反应生成器,引起反应。
朗读背诵也是新信息的加工过程。由于人脑过于不断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学习材料之间会产生干扰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遗忘现象。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反复诵读正是阻止知识遗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也是信息深加工的过程。所谓深加工,是指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等,以对新材料进行多个方面的感知,从而提高保持效果的方法。
2.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分析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认为(高翔,2005),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Krashen强调“语言输入”的特点是:一是可理解性。理解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这是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二是趣味性和相关性。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三是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的内容不必按照语法程序安排,而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四是足够的输入量。输入量的多少与学习者所达的相对位置及水平相关;语言输入的水平既不能远远超过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也不可低于或接近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最佳的语言输入应是i+1(i表示目前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五是潜意识性。Krashen认为,要使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理解,最好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外语,而是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上,即“潜意识”学习。
我国学英语的人很多,但不可能全部拥有学英语的自然环境,所以只能人为创造条件,促进语言的有效输入。除了课堂教学这种主要的语言输入途径之外,朗读背诵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而且,通过诵读,学习者可以学以致用,在英语、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时积极地输出和再现所朗读或背诵的语言材料。 按Krashen的输入理论,一旦语言输入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语言知识发生重构而达到语言习得。
但仅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笔者以为,有效的语言输出才是检验语言学习效果的一个途径。Swain(转引自张季红,卢仁顺)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必须有机会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顺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Swain(转引自卢仁顺)的“输入假设”认为,输出能激发学习者从以语义为基础的认知处理转向以句法为基础的认知处理。前者是开放式的、策略性的、非规定性的,在理解中普遍存在;后者在语言的准确表达乃至最终的习得中十分重要。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语言输入获得,若有意识地进行朗读背诵的语篇记忆活动,不失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功的语篇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篇分析的知识,反过来可以促进语篇教学。
三、语篇分析对语篇记忆的促进作用
语篇一般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并且有一个论题结构或逻辑结构的语言整体。而语篇分析通常是指对比句子或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建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Halliday(转引自方琰)认为,语篇分析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语篇的理解,是描写和解释语篇的活动,显示语篇表达意义的方法和原因。第二个层面是对语篇作出评价,是说明和评价语篇的活动,揭示语境变量如何用来建立语篇,或语篇如何受语境变量的制约。在此基础上,Halliday提出了分析语篇的三个步骤:(1)词汇语法分析,这是分析的基础;(2)评价这些词汇语法特点,将它们放在语篇的情景语境甚至文化语境中;(3)联系其它社会意义系统进行分析,因为语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分析课文的语篇教学的过程,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只有当学习者接受的学习材料引起大脑的注意,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后,学习者才会对可理解的输入与已有的旧知识产生同化效应,从而顺利实现第二语言的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心理过程中,记忆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课堂上语篇分析基础上的语篇记忆,是一种随时随地可以采用的语言积累的方法,对初学者适用,对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同样适用。而且有语篇分析的过程作铺垫,朗读和背诵会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有效。语篇分析有助于语篇的理解,而理解是语篇记忆的前提条件。同时,语篇分析也是学习者在大脑中形成语篇图式的过程,可以起到“范例” 的作用,从而提高语篇记忆的速度和效果。
认知心认为,图式是认知框架,人以图式的形式贮存记忆。语言理解是一个动态交互过程,外界输入的新信息同大脑中的图式联系起来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Carrell & Eisterhold(转引自陶友兰,黄瑾)认为,“任何语篇或篇章本身没有意义,只是给读者或听者以引导,指引他根据自己已有的先知来重新获取或构建该语篇的意义”。这种利用背景知识来解读语篇的学说就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在语言学习中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来指导二语写作和阅读,也可以用来促进语篇的记忆。
语篇分析在促进语篇记忆的同时,语篇记忆也会反作用于语篇分析。语篇记忆可以看作语篇分析的应用,它一方面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提高其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能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图式,增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四、结论
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过程是由“新”到“活”的过程。我们把朗读背诵语言材料(词语、句子、文章)看成是“新” 的,那么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背诵与模仿,逐步认识和掌握语言的内在结构,从而生成既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能为别人理解和接受的“活”话语来。
朗读与背诵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我们都可以去证实和检验。其作用归纳起来有这样几条:(1)范例的作用,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2)培养语感的学生,有助于英语的习得;(3)促进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任何方法是有经过亲自尝试,才能知道它的真正价值。朱光潜先生在20年代教初中英语时,不仅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而且严格要求“熟读课文” 。朱先生说:“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多劲去记忆单词,作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遍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他们弄透背熟,真正消化成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
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与诸多因素相关联。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语言的真正习得,要求学生不仅结合语境,在使用中掌握这门语言,而且要以记忆为中介,使新吸收的知识能够进入学习者的图式网,与旧知识建立联系。语篇记忆的工作主要由学习者本人亲自去完成,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篇分析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篇记忆,以此来增强其学习外语的信心与成就感。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语篇记忆并非语言习得的终极目标,学习者可以在语篇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其它方面的语言活动,如阅读与写作等。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转引自张文霞),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获得知识不完全决定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和书本的能力,而是由学习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决定的。
总之,语篇记忆是语篇阅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认知心理学和语篇分析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缺乏语言习得的环境,所以通过外语朗读背诵,或语篇记忆,可以为学习者人为地创造一种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借助语篇分析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语篇记忆的效果,使之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记忆,而非纯粹的低效的机械记忆。
:
方琰.系统功能语法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2005(11):1-5.
高翔.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教教学,2005(6):15-17.
李慧,李杨等.大学生语篇记忆心理认知浅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25-27.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4):34-37.
陶友兰,黄瑾.试论认知图式关照下的翻译教材设计[J].上海翻译,2005(1):36-39.
张大钧.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张季红.翻译——利用母语促进外语教学的有效手段[J] .上海翻译,2005(1):40-43.
张文霞.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