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做课题研究的点滴体会
摘要:2001年3月份的泉州晚报上在“参与国际竞争最缺少什么”这一文章中指出了中国加入WTO、参与全球化竞争,最缺少的就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不仅要有高智商、高情商、高胆商,同是还要有四种能力,即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及多文化的协调能力。这就对中国的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而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应试制度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比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环保小研究课题。
关键词:环保;研究课题;能力
开展环保小研究课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贴近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观测自然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求他们要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拥有一定的环境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感觉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并且有迫切想去了解环境问题的主观愿望和动力。
1.以学生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
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课题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任职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整个活动的过程,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
1.1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边互动选择
在学生确定研究性小课题之前,我先将自己已经确定的课题向学生做简单的内容介绍,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课题内容及要求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如学生对已有的课题不感兴趣,也可自拟课题,形成师生的双边互动选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强调动脑思考,而且强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注重感官参与,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在活动中学,在做中学,主动的学,创造性地学。
1.2.1自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组织能力
各个课题小组的活动计划由课题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将活动的目的、具体的步骤及活动所需的工具、实验器材等一一列出,而我负责审核,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修改。而后,整个活动围绕该计划进行,并在活动过程中逐步修改计划中的不合理之处,且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必须向我汇报,由此有利于学生的组织能力,特别是课题组长的组织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指导的课题——《实验室海水淡化技术的初步研究》。该课题是在学生对于我已确定的课题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提出的。整个活动过程我用框架的形式来描述,见图1。
图1.海水淡化活动过程框架图
1.2.2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能为创造积累榜样。为了促进上述能力的发展,必须使活动丰富多彩。例《上李排洪沟周边环境的初步研究》课题的提出就是缘于我校旁有一排洪沟,学生在上学、放学路过该沟是总是闻到一阵阵的恶臭味,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就产生了该课题。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该沟主要用来排洪,但现在却成了排污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沟的功能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否影响了周边的居民?该沟排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大海,是否给近海域造成了污染?……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于是他们带着求知的欲望上图书馆、寻找专家、调查周边环境、定期的观测等等。由此达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从而达到轻松氛围的学习环境。
1.2.3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在外国的某所大学里,留学生的理论成绩是名列前茅,但一到了动手能力时,却成了“纸上谈兵”。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动手能力天生就比外国人差,不,这是因为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这些弊端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为此,在活动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获得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例并且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实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发明新方法、新的东西,这就是。例《中洲水域养殖区水体中磷含量的调查及分析》课题中,学生在测量水体中的磷含量时,通过数据的比较得出养殖区水体中的磷含量的高低与养殖密度、投饲料多少、清池频率高低等相关。且养殖密度高的磷含量高、投饲料量多的磷含量高,清池频率高的磷含量低,还从无机磷与总磷的百分比数据中得出该养殖区水体中磷元素主要以有机磷的形式存在。
1.2.4 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机遇+技能+社会交际能力。学生必须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
2.指导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观念的创新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因此,指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1指导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育本身的创新,其中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其中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关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本身也在跟着学生学习,象在《实验室海水淡化技术的初步研究》的课题中,用到了盐度计和电导仪,这两样仪器是我在大学时从未接触过的,这时候我必须自己事先先学会使用。
2.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在整个小科研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寻找并获知答案,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结束语
3.1在整个小科研活动过程中,要摆好指导教师要将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位置,真正做到学生的小科研是学生在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喊出“我要学”,而不是认为自己象一架塞满了书本的书橱。
3.2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3.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树立起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并怀着对环境的责任感去影响同龄人、父母亲及他们的下一代。
[1]高春梅.创造教育: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光明日报,2000.6
[2]李景华.创新视野中的学生观.金陵教育信息,2000
[3]郭扶庚.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光明日报,2000.2
[4]《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的抉择》,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size=4][/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