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骆春铃 吴谦峰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困难;建议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独立学院的生存和社会稳定。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就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独立学院作为一类新型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量。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由普通高校优质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互相结合形成的本科层次的新机制、新模式高等教育机构,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在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实现高度教育大众化。特别是扩大本科教育规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独立学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往往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熏要指标,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解决好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摸索出一条符合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途径,
  1.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对困难已成为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针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与政府、学校及学生这三个主体出发寻找造成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1就业的严峻形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64万人,增幅为13%,但同时仍有144万2007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在全社会供求结构矛盾、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社会岗位有效需求增长速度跟不上毕业生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更加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大难题,主要反映在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毕业生的素质和技能不能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成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强烈的竞争对手。
  1.2独立学院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还不高独立学院作为近年来教育领域诞生的新事物,依托母体学校的智力、人力资源优势延伸办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但是独立学院建校历史一般很短,普遍在文化底蕴、条件设施等很多方面和母校存在一定差距,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同样不能和母体学校相比,其培养嗣标和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毕业生质量等等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被社会接纳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由于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了解、不认可,电导致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3教学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质量需要提高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本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产生的,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母体学校。培养方向定位还不明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都是市场热门专、啦,没有自身的特色,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师资力量以从母体学校聘请为主,其余引进为辅,这些引进的教师大多是年轻的教师,还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一般,专业特色还不明显。
  1.4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过于简单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和不足,无论是在机构设置、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足在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方式、途径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不能很好适应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要求。目前,独立学院从事就、指导工作的一线主体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毕业生辅导员,但多数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校平时对学生又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培训,多数为讲座性的指导;同时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又缺乏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就业指导教材,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流动性大,导致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另外多数独立学院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接轨还不够,也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1.5学生的就业观念偏差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在择业时多选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发达地区,热衷于政府机关、国有和外资企业,对薪酬的要求过高。有的学生宁愿等待,也不愿意到与自己期望差距较大的地区、部门工作。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的高投入,就存在着高回报的心理,家长和学生的这种不正确的就业观念,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导致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同时毕业生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缺乏成熟的就业观念,过分地看重用人单位的规模、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成为阻碍独立学院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屏障。

  1.6学生的竞争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为第三批招生,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不仅是在分数上存在差异,在整体素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着明显不足,在自控能力和理想抱负水平上的差距也客观存在,因而独立学院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出国和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多数同学还是要面临就业。另外进入大学后,他们对三本院校或者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不是很强,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忽视对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同时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倍受宠爱,使得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在就业的工程中主动性不够,就业能力差,出现了“等、靠、要”的现象,因而在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往往表现出的是竞争力不足。
  1.7用人单位歧视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供需矛盾的突出,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动地位,他们的选择范围广,选择余地大,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设立与毕业生个人能力没有必然联系的标准,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选择高学历、名牌大学、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这大大减少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很多招聘会上,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常常反映因为自己是“三本”的学生而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接收或者不愿意与其签约,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加剧了他们的挫败感,这样的现象在女生的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为了节约用人成本,他们通常不招收刚刚走出校园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也加重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1.8国家及省市地区政策的限制许多有用人单位尤其是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以及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的用人单位,由于当地政策的限制,无法接受非当地生源的毕业生落户,由于档案和户口限制问题,导致许多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业无法就。
  2.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社会与政府、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等多个方面出发加以解决。独立学院必须坚决树立发展的观念,调整学校发展策略,加强学校品牌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构建新的就业模式,主动适应市场竞争,尽可能的把握就业工作的主动权,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1政策支持为独立学院创造条件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加大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和引导,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和认同,为独立学院毕业生创造更符合市场竞争要求、规范而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为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市场。   2.2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由于独立学院建校不长,所以社会各界对独立学院的认识和了解需要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同时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社会的影响还处于一个积累和提升的阶段。要想尽快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接触和交流,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在各级各类媒体上的宣传和报道,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让社会认识到学校工作取得的成效、创新点和亮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官方、社会的资源。
  2.3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和实践环节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是顺利就业的基础,独立学院应该利用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经常性的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及时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突出实践环节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招生计划及培养目标,努力使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趋向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人才为目标,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2.4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模式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并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进行专业、系统、规范的的专业培训,提供教育进修的机会,要多进行对外就业工作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多吸取其他高校一些好的做法,加强交流和互动。另外还要从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上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壮大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营造全员就业的浓厚氛围;就业工作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辅导员、任课教师交流,增强他们的就业指导意识,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和掌握所带班级和所带学生的就业状况,协助做好就业工作,多层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知识、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形成“上下互动、专兼结合、内外并举”的就业工作体系。要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并不仅仅是针对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讲座、招聘信息、模拟招聘等活动,重要的是加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让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了解就业,增强他们学习、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教师、家长等社会资源,多方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增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在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后,学校可以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为用人单位稳定可靠的输送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实习就业、实践就业,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基地,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可通过回访、调研的方式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改进学生培养方式:也可以通过聘请的人事主管、业务主管等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校和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用人标准,从而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5端正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为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省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分析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教育学生应该降低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和功合实际的就业期望,要本着“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心态,充分审视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择业中遇到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用人单位的挑剔,也要积极进取,经验教训,寻求合适的求职目标。对于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应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工作,从基层做起。
  2.6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要深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改进学方法,多参与社会的见习、实习和实践,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是毕业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寻找多种形式的就业途径,举办各类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成立考研、考证的服务社团,家校联动,加大考证、考研、考公务员服务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吸引更过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努力提高就业层次。同时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抱负水平,加强创业教育,建立比较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让学生不仅成为就业岗位的竞争者,也能成为就业岗位的提供者。
  2.7鼓励用人单位转变录用观念用人单位要转变人才标准,注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建立务实的用人观念。不要单方面追求高学历和名牌大学,要建立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同感,承认他们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2.8国家政策支持毕业生就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手续。各级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切实解决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的有关问题。到非公自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应该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也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应该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在选择独立院校求学时,就业率的高低也成为他们考虑的重要方面,独立学院只有保持较高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体现优势,提高生源质量,实现学院的町持续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独立学院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具有莺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