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北部湾商业银行的若干构想
一、重要性分析
(一)开发北部湾的战略意义
1.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通过环北部湾圈这个出海口,大西南地区不仅可以从海路上更加便捷地与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珠三角地区相连接,还可以通过海上大通道与东南亚国家相连接,缩短西南地区进出口物资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开拓东南亚市场。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外贸、吸引投资、开发资源。因此,开发环北部湾经济圈不仅是大西南振兴和繁荣的需要,也是西部大开发经济战略的需要。
2.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区域合作中建立若干个次区域合作的做法,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和启动点,并被公认为区域合作的基本经验。中越两国政府倡导构建北部湾经济圈,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3.中国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北部湾及南中国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资源合作,可以缓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
4.具有较高的地缘的战略价值。
构建北部湾经济圈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有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周边国家关系,可以使中国与周边国家获得“双赢”。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北部湾商业银行,加强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扩大政治互信,不仅是中国地缘政治的需要,也是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的需要。
(二)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已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
1.资金供求结构不合理,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新兴所得到的资金支持有限,银企资金供求结构不合理,限制了银行信贷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功能。
2.北部湾地区商业银行多为分支机构,综合服务水平、金融创新能力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北部湾地区发展的需要。
(三)组建北部湾商业银行具有的好处
1.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当前,我国各家银行自成体系、业务简单重复的现状与客户金融服务多元化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金融业分业经营,难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因此建立一个区域性银行机构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各方面要求。
2.北部湾商业银行具有机制优势。
实行一级法人体制, 市场反应快,经营机制灵活。一是不受经营规模的限制, 实行的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金运用充分。二是经营手段灵活,区域性银行在信贷资金的投向上自主性较强,坚持的是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只要有产品、有效益、有市场,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一视同仁积极予以支持。
3.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建立北部湾商业银行有地域优势。它服务对象为该经济区的居民和中小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设在地方, 经营的区域范围主要限于本区域,在人员构成、机构设置、经营模式上都具有自己特色,易于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促进本地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其他银行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和便捷。
二、组建北部湾商业银行的可行性
(一)地理位置
1.广西区位优势。
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广西的通道作用日益显著。
2.海南区位优势。
海南的地理经济类型属于典型的海岛经济,除了投资拉动,别无他途。
3.广东区位优势。
湛江目前是北部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广西和海南之间,兼临北部湾和南海,位置适中。
4.越南区位优势。
越南具有丰富多样的粮食、木材、石油、煤矿、热带经济作物和海洋资源等,使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广西有8个县(市)与越南接壤。越南与东南亚各国海岸线相连。对于广西,通过越南与东盟的联系,人员往来、经贸往来都非常重要。
(二)区位优势的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建立,给广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惟独广西与中南半岛有陆地边境和海洋通道相接,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各方中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
(三)筹建北部湾商业银行的不足之处
1.原有经济基础差。
北部湾各方之间经济联系薄弱,很多地方相互之间至今还没有经济往来,这是北部湾经济发展根本性的先天不足。
2.信用基础差。
由于传统原因,信用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当地民众信用观念淡薄,这无疑加大了设立北部湾商业银行后开展信用业务的经营风险。
3.同业竞争激烈。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广西拥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一杯羹谈何容易。不仅要应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同时,外资银行也正在密切关注着环北部湾经济圈这一经济热土。
4.筹资具有一定风险。
就目前广西现实经济环境情况而言,通过向外部筹资的市场条件并不成熟,上市发行股票增资具有较大困难。
三、国内建立相关银行的经验借鉴
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区域发展的历程中,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往往都是同步发展的,两者互相依托,协调发展。
1.天津渤海银行。
渤海银行采取发起方式设立,由中外资发起人认购全部股份,并全部以货币资金注入。渤海银行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中资商业银行。北部湾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天津渤海银行的这种发起方式进行资金的募集。
2.深圳发展银行。
在对深圳特区六家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成立的深圳发展银行,是当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产物。自建行以来,其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类似,因此,都不是广西北部湾商业银行理想的组建模式。但上海浦发银行自建立开始,就始终将自身紧系上海浦东开发区乃至整个上海的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当地建设,这一点是广西北部湾商业银行应该借鉴的。
4.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是通过向全国募集股本并兼并了5家信托投资公司而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由海南省政府控股。后因海发行发生了严重支付危机,信用全无,被中国工商银行托管。
海南发展银行的教训给了组建广西北部湾商业银行以警示,北部湾商业银行在其建立之初,一是要充分考察原始股的资产情况,杜绝不良股金进入,二是要充分做好应对风险防范,以对付建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 四、北部湾商业银行组建模式的选择
(一)组建模式
由北部湾地区三省共同出资发起组建,并吸引有实力的大中型入股。三省财政出资的比例可按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确定。
这种设立方式有利的一面是操作简便,不存在债权债务的清理、不良资产的处置、机构撤并、人员的调整等问题;不利的方面是从零开始,机构、网点的建立,业务的发展、资金规模的确定和筹集、人员的招募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收购重组即由三省区政府共同出资收购一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广西城市商业银行,具体操作可采取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三省区政府参股控股的方式,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扩充资本金、上市融资、在三省区新设或收购兼并地方性中小机构等方式使其发展为西部地区跨省区银行。
(二)组建原则
1.合理原则。北部湾商业银行的组建不能脱离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应该抛开环北部湾地区内三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差距, 应尽量与之相适应。遵循“等量资本寻求等量利润”的原则,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内的交换和竞争, 不能靠价值的剥夺性转移。
2.互利互惠原则。北部湾商业银行成立目的是促进环北部湾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而不是专门促进某一地区的发展, 因此,它要本着对三方都有利的原则组建,大利大联合,小利小联合,决不能通过损害一方的利益来发展另一方。
3.开放性原则。桂、粤、滇三省市之间应取消地方壁垒和资金封锁,相互开放门户,按市场经济运行来组织生产和货币流通, 使资金能够有出有入,大出大入,搞活资金融通,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国际性原则。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经营与管理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积极面对并主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融资业务采取人民币资金和外币资金一并开放, 相互补充,并以此为基础,将融资业务向周围辐射,逐步建成在国内有较强辐射力并能同目标金融市场联结的区域性融资枢纽。建立本外币清算中心,并按国际规范,采用技术、管理先进的清算,并逐步与世界各大金融中心联网,将清算业务由国内推向世界。
5.民主管理原则。北部湾商业银行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委员大会,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董事会定期召开,共同决策其重要问题,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各入股成员对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利润分配等重大问题均有发言权。
(三)北部湾商业银行的构建思路
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并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组织形式,我们提出北部湾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形式,如下图所示,
1.三级管理。
根据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可制定总行——分行——支行3 级管理模式。支行为最基本的营销单位,接受总行在全辖系统范围内的零售、对公和资金等业务的纵向考核,同时,也接受所属分行的管理;分行主要功能为协助总行对支行的监管、协调和培训,不具备或具备较少的营销功能;总行实行高度集权,负责对全行所有支行的业务考核,同时,负责全行的营销设计、金融创新、培训、业务考核和发展战略制定等。这是一个典型的矩阵结构,支行作为最基本的营销单位,处在交叉点上,同时接受总行的业务考核和分行的管理指导。
2.基本组织结构为“哑铃”型。
由于采取了这种矩阵型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管理层次,精简了中间管理层,故在基本组织结构上必会出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型模式,如图2所示。
3.银行职能上也是“哑铃”型。
由于采取矩阵型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各层次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实行高度集权, 其职能为“哑铃”的一个砝码,主要行使培训、创新、营销设计、综合服务和考核管理等职能;支行为基本的营销单位,其职能为“哑铃”的另一个砝码,执行营销职能;而商业银行的对公、零售、资金和投资等业务流程则相对固化,形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成为“哑铃”坚实的杠杆。
:
[1]广西参与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对策建议[N],广西日报,2006,3.22
[2]庞革平,环北部湾经济圈将成为中国第四圈[N],西部时报,2006.3.28
[3]李银雁,广西打造环北部湾经济圈核心[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3.20
[4]吴清桦,金融机构抢滩滨海经济圈[N],证券时报,2006.4.1
[5]邹兰,张涛,渤海银行揭开神秘面纱[N],中国审计报,2005.9.12
[6]周航,渤海银行获准筹建 [N],金融时报,2005.1.18
[7]刘小平,滨海新区金融创新利于北方经济振兴[N],经理日报 ,2006.10.27
[8]褚伟,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研究[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4
[9]王丽娅,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对制度和金融的依赖[J],金融与经济,2005;3
[10]郭庆平,关于推动环渤海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几点看法[J],华北金融,2005;12
[11]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广西参与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