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余翊华 时间:2010-06-27

内容摘要:本文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具有显著影响的唯一因素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子样本的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分支机构众多,市场份额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据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存款 市场份额
  
  随着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各家商业银行之间对于居民存款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那么,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又会给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因素分析
  
  从存款者的角度来说,其对于存款银行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存款的收益性和安全性。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各家银行的存款收益没有显著差别。因此,存款的安全性成为影响存款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存款者对于存款安全性的预期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本作为亏损的缓冲装置可以对存款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能够增加存款的安全性,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
  银行的资产质量。如果银行积累了大量不良贷款,意味着其资产流动性降低、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也削弱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从1980年以来,各成员国由于银行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引发的问题占所有发生金融问题的66%以上,而由于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引发金融危机的占58%以上。因此,银行较差的资产质量会使存款的安全性降低,不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
  银行是否上市。银行上市被认为能够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改善资本结构;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状况的透明度,这对银行吸收存款是有利的。
  存款者在选择存款银行时,除了比较存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以外,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银行的服务态度、银行提供的相关金融产品以及存取款的便利性等等。这些因素难以完全量化,本文用银行的分支机构来代表。
  
  变量和数据
  
  根据因素分析,本文用样本银行吸收的储蓄存款占全部居民储蓄存款的比重代表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MS),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包括: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BA),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CA),银行是否是上市银行(LB),银行分支机构数(BN)。本文有关变量的描述概括在表1中。

  本文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年度的《中国金融年鉴》和各银行的年报,共选择了2000年——2004年包括3家国有银行和7家股份制银行在内的10家银行的44个样本进行分析。
  
  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
  运用Eviews4.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MS = 0.01-0.08 BA + 0.01 CA - 0.00 LB + 3.58E-06* BN
   (-1.62) (0.12) (-0.16)     (3.34)
  R2=0.93 D.W.= 2.08
  括号中的数值为t统计量。*代表在1%的水平上显著,未标记的估计量在统计上不显著。回归结果已经过自相关处理。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资本充足比率(CA)、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BA)以及银行上市与否(LB)都不会显著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对吸收存款具有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
  实证结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启示
  在存款者对于存款银行的选择中,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所以收益性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回归结果说明,代表银行经营稳健性、从而增加存款安全性的指标,比如,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以及银行是否上市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存款的便利性是影响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然而,存款者之所以对银行自身的偿还能力缺乏关注,原因并不在于其不关注存款的安全性,而是在于政府为银行体系提供了隐含的担保。正是由于这种隐性存款保险的存在,使得存款者认为其存款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政府而不是吸收其存款的银行。

  因此,本文的分析表明,在对存款的竞争中,银行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是设立更多的经营网点。把全部样本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子样本,检验二个子样本的存款市场份额(MS)、分支机构数(BN)、资本充足比率(CA)和不良贷款比率(BA)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和表3),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其分支机构数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所以存款市场份额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看待国有商业银行包括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在内的改革措施呢?这些改革措施无疑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了其不良贷款率。但从存款竞争的角度来看,政府的注资行为和对不良资产的剥离不会进一步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而且,近二年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注资等行为是直接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为目的的,但从前面的回归结果中已经看到,上市与否对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影响。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应该在利率市场化以及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进行分析。
  在政府的隐含担保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比率低、不良贷款比率高不会成为其竞争劣势,而国有银行为数众多的分支机构决定了其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但依靠政府担保获得的竞争优势缺乏可持续的特征,由于政府对银行提供隐含担保,在国有商业银行看来,存款不具有负债的性质,而是具有资源的性质,以国家信誉作担保的国有商业银行必定是一个不良资产的制造者。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上的不良资产实际构成了政府的隐性负债,所以政府的负债也随着时间而不断地累积,日益增长的不良资产会逐渐腐蚀掉政府的财力,进而逐渐动摇公众对于政府能够全部担保其存款的信心。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利率将成为银行存款竞争的工具,而这会降低银行存贷款利差,使银行利润下降。在利差收入仍然占很大比重的前提下,国有银行补充资本、处理不良资产的负担更加沉重,更难以承受这种利润的下降。不仅如此,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环境下,享有国际声誉的外资银行相对更容易获得国内公众的信任,如果存款被外资银行大量分流,国有商业银行乃至整个体系将处于被动境地。当然,在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外资银行的劣势是营业网点较少,而这是决定存款份额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一般设在发达地区,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高收入群体,这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以上市为契机,补充资本金,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以银行自身实力为基础保证存款的安全性,并通过进行实质性的产权结构调整来完善治理结构。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为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而进行的一系列注资和对不良资产的剥离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有实力保持其竞争优势,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本文对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具有显著影响的唯一因素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各家银行存款的收益性没有显著差别;另一方面反映了在存在政府隐含担保的情况下,反映银行存款安全性的指标,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等也不会影响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二个子样本的分析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比率显著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分支机构众多,市场份额显著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实现和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这种竞争优势会受到威胁。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对于其竞争优势的保持十分必要。
  
  :
  1.何问陶,邓可斌.资本监管、资本充足率与银行市场均衡.当代财经,2004(8)
  2.刘勇,李琪琦.国家经济伦理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财经,2005(1)
  3.王碧峰.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5)
  4.周好文.“国家信誉”应从国有银行淡出.当代经济科学,2003(1)